第319章 跨界组合也是创新
如今市面上的除雪车大多是铲式除雪车。
灵感来源于推土机。
就是在卡车前安装一个斜式推雪铲。
一般是向右倾斜。
这样在推雪的时候,积雪会顺势堆积到右侧的路边。
这种车很好用,技术难度不高。
可有一点,这种车对浮雪效果较好,可对路面的积雪层或者冰层就很难去除了。
积雪推到了路边,路边的积雪咋办?
这又是一个问题。
技术科的工程师针对这一情况,思路是集中收集然后自装自卸,或者传递给其他装雪车。
这是城市街道清雪的主要思路。
针对野外公路直接推到路边也是一种方法。
但是,如果是机场或者火车轨道除雪这些工具就不好用了。
机场的跑道需要一点冰雪都没有。
这就需要在除雪的同时,还有加热融化冰雪的功能。
飞机发动机正合适。
涡喷-5发动机不仅重量轻,长度也短。
只是它的推力稍微小了点儿。
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龚连山直接调来了一台东风车。
把大箱侧板拆除。
设计了一个发动机架,安装在箱板上。
在驾驶室后安装了一个大油箱。
这个改装很快,半个月就完成了。
龚连山得到消息很高兴。
在大院里也看到了这个改装“怪物”。
技术科的工程师们决定,先点火实验一下。
在检查了油电之后,按下了点火开关。
“嗡!”
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爆响,把围观的人吓了一跳。
这可不是汽车发动机,这是飞机发动机啊!
虽然它的推力只有两吨半,可还是把东风车推的向左侧一晃,眼瞅着汽车被推的向左横移。
大伙吓得赶紧叫停。
底盘不行啊!
熄了火了,技术科的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了一阵,向老板提出,换底盘。
就要老毛子的卡玛斯53212型10.5吨载重卡车。
对,这车万荣运输公司就有。
现在无论是解放车还是东风车,它们的载重量都不高,只有老毛子的一半。
这事对龚连山来说,简单。
他一个电话就调来了一辆卡玛斯。
依然是拆除了后箱板。
又重新设计安装了发动机架,这才把涡喷-5发动机安装上去。
煤油油箱又安装在这辆卡玛斯上。
这一忙乎又是一个礼拜。
点火!
“嗡!轰隆隆……”
发动机的尾喷正对着右侧的地面。
喷管里喷出了火红的尾焰,尾焰前方几米外的空气都在扭曲变形。
昨晚刚落下的清雪瞬间消失无踪。
好使!
不仅如此,卡玛斯十吨重卡在发动机的轰鸣中,微微抖动。
“上一个人,开着往前走走!”
有人上了驾驶室。
汽车缓缓的向前走了起来。
侧方的尾焰和热风把路上的积雪和灰尘都吹没了。
地面是真干净!
比家里扫地都干净。
停车熄火后,大家凑在一起开始了讨论。
一个是,车头前需要加装推雪铲。
这样就能把车辆正前方的积雪推到道路的右侧,再被发动机吹走,这样效率就会高很多。
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卡车行走的路面虽然雪被推走了,可是与发动机吹雪的洁净程度不一样,这就是一个不完美的地方。
于是大家又开动脑筋想办法。
第二天,这辆实验车就开出了城。
来到公路上实验。
不仅万荣集团的人到了现场,哈尔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技术大拿们也到
了。
这可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这要是成了,哈尔滨就诞生了一个非常牛逼的产品。
交通局的、公路局的,环卫局的都来了。
随着嗡的一声点火,涡喷-5发动机发出了沉闷的吼声。
长长的尾焰吹向了地面。
地上的积雪瞬间被吹成了雪雾。
尾焰所及,冰雪消融,又在狂暴的压缩空气吹动下迅速的蒸干了水分。
所过之处,直接露出了路面的本色。
干干净净,哪里还有什么积雪啊!
就连路面上的石子和灰尘都消失不见了。
卡车前进了200米左右,就停了下来。
围观实验的人群亦步亦趋的跟着。
都是连连点头。
这效果没谁了!
只是这玩意会不会太费油啊!
航空煤油可不便宜啊!
其实,这个实验已经算是成功了。
只有些小的细节需要完善了。
比如,现在的发动机是固定在架子上的。
如果是倾斜角度可调,那就更完美了。
这样就能适应各种路况。
龚连山一回到厂子,先给老贺去了电话。
给他先报个喜!
老贺一听试制成功,很兴奋。
“既然卡车能行,那要是换个底盘问题不大,这样作为后勤车也是好的。”
龚连山没听明白,老贺也不解释。
厂子正在按照老板的意思,给发动机改装可调支架。
别小看这事,难着呢!
角度可调,就得使用油缸,也就是液压。
这一套东西加装上去就复杂了。
调整完角度就得有其他支撑柱来支撑发动机,不可能一直用液压油缸支撑。
发动机在点火后,推力大,震动也大,一般的油缸根本承受不了。
再说了国内的液压油缸质量也不行。
大家实验了很多次,最后不得不放弃了。
还是用固定角度支架吧。
这样反而方便。
至于怎么调整发动机吹拂角度?
只有调整车辆与右侧路面的距离来适应了。
反正有解决的办法就行。
正在龚连山他们做着各种调整和实验的时候,老贺来了。
不仅他来了,还带来了东西。
啥?
坦克!
不,也不能叫坦克了。
炮塔啥的都没有,只有底盘。
“哈哈,小龚啊,你们试试这个!看能不能安装上去!”
龚连山虽然知道前世俄罗斯就是这么干的,可见老贺无师自通了,他还是有些吃惊的。
“老贺啊,我们可没干过!”
“干完这个不就干过了嘛!”
他倒是很放心。
技术科的人又开始鼓捣坦克。
此时已经到了三月底。
哈尔滨大街上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了。
万荣机器制造公司的除雪车还没有定型。
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性。
你扫雪一公里,要是耗油几百升,谁用的起啊?!
扫雪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大的风力。
要是能改造一下发动机,煤油再改成汽油,只要经济性提高了,这个产品还是很有前途的。
这个产品正式命名为“万荣牌吹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