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搬家
邢涛拿到了吉林的汽车销售店装修工程,也开始往吉林跑,他要对照图纸,实地考察。
安排工作进度,至少材料的筹备啥的,他得考虑好。
实地一跑,他才知道。
真要是把工程都给他,他还真保证不了工期。
三省的销售店有近200个,几乎前后脚施工。
虽然万荣集团会给一部分工程款,可自己还是要垫付一部分的。
这么多店,每个店不多,垫付5万,就得近1000万!
他上哪儿弄去?
看样子连山两口子考虑的还是周到的。
心里那些不得劲儿也烟消云散了。
不提邢涛冒着严寒在吉林跑工地,单说龚连山他们家。
10月18号,礼拜天。
龚连山两口子带着一大家子人去了洋楼参观。
这是洋楼修复后首次这么多人一起参观。
姚凤仙经过这两个月的修养,彻底恢复过来了。
手也不抖了,腿也不软了,说话也利索了。
龚连山和沈金凤把车停在了街对面。
下车后,直接看见对面的门楼和房子。
如今的洋楼早就变了模样。
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焕然一新。
门楼高挑,石墙崭新。
临街的窗子油漆还散发着味道。
玻璃锃明瓦亮。
“啧啧,亲家母,这房子好看啊!”
范丽萍对着姚凤仙称赞道。
龚福廷和大金牙也看的眼睛泛光。
臭蛋、沈从云、龚万华三个小子,张大着嘴巴,一时出不了声音。
眼中都是惊奇和不可思议。
小万桂在老妈的怀里,瞪着黑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一时找不到目标。
龚连山招呼道:“过街了,注意车!”
在街对面,没觉得什么,毕竟只是二层楼嘛。
可过了街,来到了大门下面,这才发现,自家的门楼是那么高。
足有七八米的样子。
原版的院门早就没有了。
买来的时候,是一个对开的大铁门对付着。
现在,根据龚连山的意见,已经换成了对开木门。
配上四周汉白玉的石头,透着高贵、神秘的气息。
木门上有铜环和环兽。
一条铁链锁着。
龚连山看向媳妇儿。
沈金凤从皮包里拿出一串钥匙来,递给了丈夫。
一阵稀里哗啦的铁链声响,大门被“咣当”一声推开了。
门轴还发出了一阵吱吱呀呀的生涩之音。
大门一开,透过门洞,映入眼帘的是座宽广的院子。
既有设计成“十”字形的四合院通道,又有黑黝黝的泥土。
院中四角还载重了好些小树。
正对院门几十米外是南房。
有单独上楼的楼梯。
再看东西房,也是同样。
有单独的木质楼梯上到二楼。
众人回头看跟门洞连成整体的这座北房。
楼梯也是设置在一楼之外的。
众人不解之时,龚连山解释道:“当初这是洋人的宿舍,一楼二楼是分开的,我本想把楼梯移到一楼里面,可这样一楼就很局促了。”
“不用,这样挺好的。”
姚凤仙倒是对这样的格局很满意。
“互不干扰,挺好。”
一楼对外是没有窗子的,当年可能是为了安全。
只有朝向院子里的这面才有窗子。
二楼的光线就好多了。
内外都设有窗子。
大家挨个房间都走了一遍。
新改造的地方,主要就是卫生间和楼梯。
以前这个洋房是没有卫生间的,如今楼上楼下都设有卫生间。
上二楼的楼梯加宽了。
以前只有一米的宽度,如今加宽到了一米五
。
以前是一把楼梯直接上去。
现在,为了方便二楼上下,在中间设了一个转折平台。
所以,老头老太太上二楼也没觉得不方便。
大人们在看房间,孩子们却不关心那些,而是在大院子奔跑起来。
站在二楼上,望着楼下的院子。
孩子们奔跑嬉笑,童音袅袅。
“我是这么想的。”
龚连山安排起房间来。
“爸妈,你们在这边的二楼,朝南,光线也好。”
姚凤仙却谦让道:“亲家母,你们住这儿吧!我们住西边就行。”
“不不,还是你们住。”
老头老太太谦让个没完。
其实,房间完全够用。
楼上楼下都是四个房间。
其中一个改造成了卫生间,一个客厅,两间卧室。
至于厨房,龚连山设在了南房了。
沈金凤也劝说公婆,还是住在北房。
这房子临街,二楼的窗子是双层的,噪音也不会很大。
至于老丈人丈母娘就住西厢房。
龚连山两口子住东厢房。
三个孩子跟爷爷奶奶住二楼,老丫头跟着龚连山住。
至于一楼,现在都不住。
主要是一楼阴暗潮湿。
龚连山的意思,以后一楼要么做书房,要么做仓库。
反正房间多,用不完。
要是家里那些小姨子和老弟老妹回来了,就拾掇出几间就行了。
总体上满意。
至少是闭上门独成一家,自有一方世界。
这就挺好。
沈金凤发现了一个问题。
“连山,好像没地方停车啊?!”
“咋没地方?停院里啊!”
“能开进来?”
“能。”
龚连山下楼去示范。
把大门打开,他开车进了院子。
沈金凤走到车旁,还是说道:“没有暖库,冬天遭罪了。”
龚连山愣了下。
确实,他没安排暖库。
哎呀,失误了。
应该在一楼开个门,这样车就能停进屋里了。
不过,这种老房子本就没有这样的设计,要是这么改造还真就破坏了整体美。
“没事,现在车上都是防冻液了,不行盖上车衣也行。”
两口子聊着车库的事。
老头老太太也下了楼。
“那这几天就搬家吧!”
有了这个四合院洋房,没人愿意住在家属楼里。
再说了,这里也街上了供暖。
每个房间都有暖气片。
这也是他们急着搬过来的原因之一。
再耽误几天就要下雪了。
“行,明天公司安排人过来搬家吧!”
龚连山说道。
沈金凤点点头,拿出大哥大拨了出去。
她安排了公司办公室的人,搬家这种事就不算个事。
当晚,大家齐聚一堂,在家属楼里吃了最后一顿饭。
第二天一早,就来了两辆卡车十几个小伙子。
龚连山两口子指挥着搬东西。
而则老头老太太在新家等着。
反正啥事都不用他们操心了。
至于保姆?
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去买菜,等着锅碗瓢盆一到就开始做饭。
上幼儿园的两孩子今天就没去,在洋房院里玩了一上午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