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看破不说破咱们还能做朋友
吴桐撅嘴,不满的回道:“我可是为了您。”
皇帝放下笔,一脸兴味的看着眼前人小鬼大的孩子
“哦?那我可要听一听了。”
“那你听我吹…不是说道说道。”
“我师父那客栈住的可都是赶考的学子,考中了不都是大燕的官?那可都是你的人。
我就觉得吧,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判断与评价客观事物的能力;如果他只能看到手里的,永远不会知道自已错过了什么更好的。也只能看到自已的那一亩三分地。
眼界,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眼界越宽阔,心之所想、内心格局都会随之而改变。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皇帝敛下笑意,第一次认真的看着眼前的孩子。
四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大智慧,和他眼界,谈格局。
他认真的点点头“你说的对。”
吴桐又道:“有个名人曾经说过: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你想成为谁,在于你认为自已是谁。心态决定了状态,格局则决定结局。”
“那个名人是谁?”
吴桐眨眨眼,该关注的是这个吗?
“忘记了,您别跑题行不行啊!我说的是格局决定了结局。”
皇帝宠溺的点头“好,不跑题,继续说格局。”
“世家大族权贵手里,有家族的积累,书也多,孤本也多,我师父曾说过,众生平等,那当官也是如此。
世家大族有各种资本和便利,但是他们看事情都很【贵气简单】。”
“贵气?简单?”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皇宫中,那个惠晋帝听完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他又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苦思冥想后想出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皇帝看着吴桐,感觉在内涵他。他才不会做这种事。
察觉到皇帝凉凉的眼神,吴桐讪笑,“我是引经据典,讲故事。”
“嗯,我怎么不知道这个皇帝。”
“额,他不是这里的皇帝。”
“不是这里的是哪里的?你怎么知道?”
吴桐表情僵硬,这是不能好好的聊天了?
“我师父传给我的,您到底想不想好好说话,您在这样聊不下去我就走了。”
“行,那你继续说肉糜。”
我师父的意思是,那些世家大族和权贵们,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对于饥饿这种感受,他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眼中的饥饿,与普通百姓所经历的饥饿完全是两码事。这些权贵们,他们不了解百姓们的疾苦,更无法体会到易子而食这种极端的饥饿。
然而,寒门学子们却截然不同。他们拼命读书,只为了能够改变自已的命运。他们深知生活的艰辛,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
但是,最终能够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的寒门学子,又能有多少呢?您心里应该很清楚到底是多还是少。
古人云: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
读书,是普通人逆风翻盘的唯一“捷径”。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所以,我师父才会开了龙门客栈,不仅是让寒门学子能有个好的精神面貌科考,还想尽自已所能为寒门学子谋福利。
所以,才要建书馆。
当然,今年就那样了,也来不及,可是这福运书馆就在那,以后的学子不就有福了。”
皇帝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你师父此举倒是用心良苦。你这说的一套一套的,又是古人云的,也是你师父说的?”
“对对对,反正我师父希望寒门学子有更多机会入朝为官,便能多为百姓着想。”
皇帝点点头,“这是好事,朝廷自当助力。我会让人拨些款项,再收集些书籍送去,也会提一嘴,相信很多人会捐书。”
吴桐惊喜地跳起来,“太好了,不过还是得搞个拍卖会,好书藏的太深了,没点宝贝,那些人可舍不得拿出来。
要想鱼吃食必须得舍得下鱼饵。”
吴桐心里美滋滋的的,他想办法多忽悠点书,把师父得书馆建成大燕藏书最多的书馆,这样他的别墅肯定妥了。
他高兴的眉飞色舞。
皇帝看着吴桐欢快的模样,也跟着笑了起来。
“您说我师父是不是特别够意思?”
“所以,还是惦记我那库房里的东西。”
吴桐……感觉皇帝舍不得拿出来啊!
“我不管,我师父交代的事我必须办好,再说,那都是我师父拿出来的。”
“呵,小滑头,又是引经据典,又是给朕讲故事,这么卖力,真的是因为帮你师父?我怎么看都不像呢。”
吴桐心虚
“皇伯伯,看破不说破,咱们还能做朋友。”
“呵,我帮你筹集书,你也得帮我。”
“没问题。”吴桐爽快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