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0章

“所以小杨书记啊,面对三四乡的事情啊,它不能一味的强力镇压,虽然这些人动手打人,尤其打的还是咱们党的干部,的确不可取啊,但是还是要理智的解决这件事,还是要按照事情的发展,按照逻辑规律,按照咱们正常的法律法规去处理。”

“这要是把我们的公安局同志派过去啊,真的把这些打人的老百姓抓了,那情况可就变了啊,那就是从一点点误会,变成了人民公仆和人民的矛盾了啊,这就是老百姓眼里的镇压啊,是政府的不公啊。”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是要保持冷静,克制,要以大局观来处理问题,不能在意细枝末节。”

“我们都是人民公仆啊,人民公仆受了伤,被人民误会了,打了,那都是我们在治理和建设人民专政的过程中,必不可免要出现的问题啊。”

“针对这种问题啊,我们要持开阔的态度,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强权政治,施压镇压暴力啊。”

孟巧荣此刻也开口了,他也是老干部之一,他是接替马安泰的县委书记,如今也退休好多年。

孟巧荣的话,是对马安泰那些话的补充和进一步的查缺补漏。

可以说马安泰把整件事的矛盾带偏了,把定义改掉了,把暴力动手的苗家人,形容成了被欺负有委屈的人民群众。

把被打的宋思风,看成了人民公仆遭受了误会。

可以说这些话说的真漂亮啊。

这个补丁打的,真的太完善了。

杨东都不得不佩服,还得是老一辈子的领导干部啊,这小词拽起来一套一套的,好像他们跟人民从未离心离德一样,倒是显得我们脱离了人民群众。

果然话都是人说的,但说的不是人话。

“还有老干部要说什么吗?”

杨东继续看向其他人,笑眯眯的问道。

郭文治眉头皱起,他觉得杨东的样子不太对劲。

这么年轻的领导,面对这样的言论,面对若有若无的施压和软威胁,杨东竟然不生气?不动怒?

他本以为今天的谈判,会很艰难,甚至会吵起来。

可没想到,目前为止,杨东竟然毫无发火的苗头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还是没有开口,没到他开口的时候。

他要是开口了,基本上事情也就定性了。

等到洪老洪战飞开口之后,事情也就彻底结束了。

“我说两句吧。”

略显沉默的气氛之下。

的确,这时又有老干部开口了。

吸引到了杨东的注意力。

杨东看向对面这个穿着黑色毛衣的老干部,七十多岁的样子,头发基本上是保不住了,只剩下几撮毛倔强的趴在头顶睡着了。

“我是1936年生人,一岁的时候就经历了举家搬迁的动荡时代,十四年战火飞纷,居无定所,炮火连天,饿死的冻死的一堆,那是我们民族的苦难。”

“三十岁复员回家,在庆和县白茅公社做事,也就是现在白土镇和茅乡。”

“当年还是白茅公社,全社有人口六万八,我负责粮站的工作。”

“八十年代后期,白茅公社解散了,成立了白土镇和茅乡,我在茅乡担任副乡长,后来又担任乡长,以及去白土镇担任镇党委书记。”

“九十年代我到庆和县担任要职,一步步的从副县长,统战部长,纪律部长,到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