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692张前后夹击,悲哀的小可怜
永和帝一来到金陵就开始整顿,永和帝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了,必须抓紧时间培养兵马,等到兵强马壮之时反攻回去。
可是永和帝也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哪怕自己是正统皇帝。
哪怕自己手上有数万大军,但依旧压不了地头蛇。
而且永和帝还在庆幸庆幸自己。早已经接受登基是真正的正统皇帝。
要不然自己没有接受传位或者接受过扇风,或者手里没有大军,自己早就成为了一个傀儡。
估计整个南面都会自立皇帝,拥有军权的封疆大吏就会借助手中的权力联系当地的闲散王爷,让他自立为皇帝。
不过哪怕如此,永和帝的权利依旧好不了太多,除了岭南自己的命令好用一点,其他地方可以说基本上。就可以当成一张一张废纸。
此时已经是永和帝来到金陵城的第6天,凭借正统的身份,加上大军压境终于掌控了整个金陵。
不过这也就幸亏一件事,那就是金陵城没有多少厉害的家族。
别看金陵城的那些达官显贵很厉害,实际上他们就是只有爵位没有实权的闲散勋贵。
再加上金陵城大部分官员都是只有虚职,没有实权的官员。
所以才会十分好掌控。
要不然换成其他任意一个城市都不太会好掌控。
永和帝此时正在让人抓紧时间围绕着长江巡逻检查。
永和帝现在十分的恐惧,恐惧江国培会立马马不停蹄的进攻,把自己给杀了。
没有人是不怕死的,永和帝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他这种手握大权的人。
永和帝现在在金陵,第一件事儿就是调整赋税,原先用扬州的盐水养着整个大乾。
现在不同了,自己不需要养,整个只需要养一半,而且以往的士兵也全军覆没了,抚恤金也不用自己发了。
所以就相当于省下了一大笔银子,自己也可以利用这些钱重新招兵买马。
或者直接划江而至,当一个安稳的皇帝。
有长江这个天哲的守护,只要不是遇到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结冰期,那么自己就是绝对安全的。
而来到第7天,永和帝突然收到京城被攻破的消息。
永和帝顿时瘫软在地惊人城被攻破了,那就代表皇宫也绝对被攻破了,自己的父亲!
永和帝想到这里痛哭流涕,发誓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但事实上,永和帝有信心报仇却没有那个能力,因为自古南边打不过北边。
主要是因为南方很少有平原不适合练马,而北方常年遇到战争,有大量的地方可以养马。
既然南方没有地方养马,那么大多都是步兵,步兵打骑兵,这无论如何也是打不过。
且不说是同等数量那些,哪怕就说是步兵多上5倍也是打不过骑兵的。
再加上南方太过繁华,当士兵又受累又苦,除非强制征兵,没有多少人愿意打仗。
要知道在古代当兵可不是光荣的事情,而是比较丢人的事情。
有一句话叫做发配充军。
是指一个人犯罪了,他当时把他送到军队里当兵,这是光荣的吗?
而且军队里有欺压士兵的,有克扣军饷的,有以大欺小的。
所以,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愿意当兵。
除非待遇是极其好的那种除外。
但是除了那些真正精忠报国的将军愿意这样做,其他大部分都是为了贪污这些军饷,然后直接让罪犯来当几个苦役。
这样就导致了士兵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士兵是真正的精锐一敌十,有的士兵是真正的孬种。十个都打不过人家一个。
所以永和帝这完全是异想天开。
永和帝或多或少知道这一点,但是他没有能力去改变。
他是依靠士兵才来的强权,要是改肯定又会得罪军队,到时候他就成为一个傀儡了。
所以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想要兵枪马上就要改革军队,改革军队就会得罪军队,他现在手里又没有实权。就会被军队弄成傀儡。
而不改革,军队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个军队但是一旦接触了繁华的事物,军队的战斗能力直线下降。
永和帝的小命,也会因为这直线下降的战斗能力很快不保。
永和帝也知道这一点,可是无法做出改变,要是过上几年彻底收服了这支军队还好。
可是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了,也不敢保证草原多久就会打过来。
就这样一个死循环,谁也无解开只能依靠外力,可是现在哪有什么外力。
军队是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的,因为他们知道一点,那就是实在不想带着军队投降,自己在那边依旧有权利。
而京城而来的勋贵们,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他们没有爵位,只是家里不是家里提前派来。作为前锋的子弟。
而他们也没有多少钱,因为赌的确实是比较匆忙,能带上多少钱?最多也就带上几万两银票。
和几万两银票,买完宅子,买完奴仆就没了。
可是不买他们又不甘心,因为拼的就是一个面子,没有这些谁也不甘心。
这一时间就陷入了两难。
而与此同时,岭南那边,江文莲也收到了老大已经占领了整个北方的消息,而自己现在就在最南方。
江文莲正在给老大写信,自己要不要也开始谋反,前后夹击直接把大乾给灭了?
江国培收到这个信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回信说道:“先不急,先安稳几个月,然后你假死脱身。”
“我换其他人去谋反,然后直接带领整个岭南谋反过来,然后打的仗要缓慢一点。”
“不要一次性攻下太多城池,要攻下一个城池经营。经营好了作为根基,然后再攻下下一个。”
江文莲收到这个消息也点了点头,同时在暗地里开始加强训军。同时给他们装上了新式武器。
就这样,永和帝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南方也要开始谋反了。
至于江国培此时,他正在荣国府喝着茶,与贾母一起探讨接下来荣国公府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