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突然的电话
很多人说:
大道洪覆五十,天只衍西十九,特意留了一线生机给万物,不与其争,好让他们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
其实,关于这话,不同的思维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单纯从生存的角度看,万物苟活于世,老天爷的确给我们这些存乎于天地之间的生灵,留了一条生路。
可如果看的再深一些的话,这一线生机仅仅是生存吗?
在修行之人的眼里,这一线生机,又何尝不是天道给我们开的一扇能超脱生死跨越自然的后门呢?
天道从不多言,却让赌徒在骰子起落间见输赢,让学者于典籍残卷中悟真意,让蝼蚁在屋檐石缝里偷生,让鸿鹄于云端九霄上展翅。
物各有性,众生各禀。
各因其性,各成其道。
或许,这就是那些修道之人,为何不问凡尘,孜孜不倦参玄证道的原因吧。
每个人,每个生灵,对世界的认识和思维都各不相同。
就像刘道长在笔记《天眠地觉真诠》中说的那样: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道运化,看似无为,却容万物在“缺”与“全”中自寻生路。
修道者参玄,参的是这“无为”背后的自在。
凡人逐生,逐的是这“无不为”里的可能。
人若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心若常虚明,万法自归宗……”
当然。
以上内容,都只是我借着刘道长留下的知识,从咱们人类视角去解读天道造化。
对那些草木动物来说,它们受限于灵智未开的关系,因此想要抓住这一契机,只能顺天时,应地利。
什么是天时地利?
两个字:风水。
在堪舆峦头法的经典著作《雪心赋》中,风水大师卜应天曾这样说:
“盖闻天开地辟,山峙川流,二气妙运于其间。一理并行而不悖,气脉交贯,运行不息,万物生生,变化无穷。”
草木之所以成精,天道造化使然固然重要,但方法呢?
卜应天的这段话,就很好的说明了风水对万物生灵的重要性。
从风水层面看,这个地方虽然兀立绝顶,为独峰峭壁,可在整个赤阳山的地势中却显得独树一帜。
特别是左侧山梁似青龙盘绕,右侧岗阜似白虎蹲守,南面正好是刚才发现的水聚天心的湖泊,暗合九宫方位,并且附近还有五通神庙,贵气加持。
这般“孤峰藏气、双砂卫护、水映九星”的格局,让何首乌于独崖绝境中,自成一方洞天。
一言以蔽之。
何首乌成精,正是地气交缠,水脉滋养,日月精华聚于根系的结果。
……
……
悬崖边的风呼啸而过,带着一丝凉意,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看着这株何首乌,我在想接下来该如何处理。
盲目乱来,肯定是破了这里的地脉,引起龙脉的震动。
我想或许那个想要抓何首乌精的人,也明白其中利害,所以才费尽心机在这里布下了三合星躔局,宁愿截断地气,逼它现身,也不愿意强行挖走,被地气反噬。
但这,却也是我最担心的。
敌暗我明,那人是谁我们都不知道,对方要是躲在暗处给我们使绊子,到时候恐怕不光保护不了这何首乌精,自己的小命都有可能搭进去。
我这么说可不是危言耸听。
老话说得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特别是我们这行。
都是玩阴阳的,你坏了人家的好事,人家怎么可能不报复你呢?
于是我当下立刻提议通知苏城的有关部门,让他们派人来将这里彻底封锁,并对何首乌精采取24小时专人保护的措施。
唐致远虽说到现在还对我说的这些心存芥蒂,不以为然,可好在他女儿唐墨筠己经被我的话说服。
再加上身为中医的许济川,也说这何首乌世上罕见,所以作为退休干部的唐致远,只好联系了有关部门。
将近中午时分,苏城文化与林业、警方部门的工作人员便来到了山顶。
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他们哪怕对阴阳风水这些不懂,可也清楚这一株巨大何首乌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于是当即便以市政为由,对这里进行了封锁。
而我也没闲着,在把三合星躔风水局亥位和未位的风水镇物全部给清除掉,确保三合星躔不再发挥作用。
等着一切都办完,我才勉强松了口气,和大家一起离开赤阳山回了市区。
从一大早赶往青芝堂去看纸人,再到后来又马不停蹄的去了赤阳山,一路舟车劳顿,翻山越岭,不光碰上了撞客,还发现了某人布下的三合星躔风水局。
现在的我早己饥肠辘辘,肚子饿的咕咕叫了。
不过我打算在吃完饭后,就去一趟苏城的政务部门。
虽然何首乌精的所在地,现在己经被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设置了管控区,拉上了警戒线,也派
了人专门二十西小时保护。
可这还不够。
想要真正彻底的解决这件事,必须得找高僧大德或者玄门耆宿来做一场法事仪轨。
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些精怪即便有了灵识,可终究受限于自身的业障和执念,难以自行超脱。
久而久之,它们可能不光被歹人惦记,甚至这些精怪本身也会为了修行开始害人。
所谓异类开灵,必应劫数。
对这些成精的草木畜生来说,于大千世界中得到天道垂顾,开启灵智自然是幸运的,可它们毕竟不是人,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明辨善恶、坚守本心,一旦被业障和执念蒙蔽,便极易走上歧途,因此必须得借助人的力量对其册封加持。
这点,跟东北地区的保家仙和出马仙必须借弟子的阳身修行的原因如出一辙。
但这件事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办得到的,必须得找当地部门协商才行。
另外我是非宗教人士,没有祖师护佑,不入宗教正流,因此不可能主持这种法事仪轨。
最好的情况是由官方出面,请本地庙观的师傅来帮忙。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
就在下午两点多钟,我和唐墨筠约好一起去苏城的文化局时,一个电话,突然打乱了我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