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深入浮屠塔

林重废了好大的功夫,终于解决了守在牢门口的掌灯狱使,这怪物攻高血厚,很不好击杀。

【获得灵光点+1】

【当前自身剩余灵光点:2】

林重略感惊讶,宰了这小怪,还有灵光点可拿,那我可要大开杀戒了。

一路上斩杀了十几只小怪。

林重踏上浮屠塔第三层,四面全都是鬼气弥漫的地方,在雾气中,视野的范围有限,他面无表情的观察着四周,一边脚下一高一矮的慢慢走着。

因为脚下所踩的地方全是坑坑洼洼,有些湿漉漉的感觉,似乎潮气很重的样子。

就这样不知走了多久,一路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不知不觉的走进了鬼雾深处了,并且鬼雾的颜色,也开始由原先的灰白色,渐渐的发黑起来。

“嘎嘣”一声脆响,林重蓦然停下了脚步,低下头瞅了瞅,并将一只脚从原地挪了开来。

因为脚下不过是一堆白骨而已,外面还裹着一层金光闪闪的衣衫,似乎不是普通的服饰。

在旁边,还有一把断成了数截的残剑碎片,质地晶莹透彻,好像灵性犹存的样子。

“看来是曾经闯入浮屠塔的修士,不知为何死在了这里!”

林重目中异光闪动,但又摇了摇头,看此人死去这么多年,法宝残片还灵性犹在,想必生前也是一位修为不低的高人吧。

但在这里身死后,却连尸骨都无人收敛,实在和生前的风光天差地别,可悲的很啊!

可见在这条追求长生的路上十分凶险,即便是成了仙,一不小心也难逃万劫不复的局面,结局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悲惨三分。

林重正一边感慨之际,一边警惕的向四周望了望,四周十分安静。

这让他愈发的不安,进入雾中这么久,一只怪物都没有遇到,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运气好。

但这个念头刚从林重的心中升起,下一刻他却一皱眉,脚步停了下来。

“来了!”

当然不是运气好,林重的汗毛炸起,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森林中,猛兽的领地意识是非常强的,它们不允许其他猎食者侵入领地,包括同类,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也就是说,这附近极有可能存在着一个强大的鬼物。

突然,一阵细细的魔音在他耳边响起。

这声音听起来像是诵经的声音,却十分诡异,尖细低沉,似断非断,让人听了烦躁无比,心神不宁。

林重只听了一点点,就感心神动荡,大有想手舞足蹈的欲望。

这让他心里一惊,急忙运用灵韵将元神巩固一下,才敢擦把冷汗的抬首望去。

只见鬼雾中出现了一个模糊的黑色鬼影,那鬼影通体雾气罩身,林重正想将它的面容看清,忽然耳边的鬼泣之声大起,让他双眼泛红,一阵的头晕目眩后,手足不由得狂舞起来,根本无法自制。

“不好!这是妙音魔将的魔音!”

林重的脑中几乎不用思量,就浮现出了这个让他心冷的法术名字,当初他在浮屠塔可没少吃这法术的苦头。

此法术可是妙音的惯用的神通,只要施展出来,就可让人全身血液逆流,无法自控而狂舞不停。

中了招的林重眼神有些迷离,不由自主的一步一步向鬼雾中走去,他狠咬了一下舌尖,剧痛和铁锈味的鲜血,让他瞬间清醒了过来。

“呔!何方鬼怪!在这里藏头露尾!”林重怒吼了一声。

只见在不远处的鬼雾中,黑色的浓雾翻滚不已,并不时有绿红两色的光华放出,而低沉的轰鸣之声和刚才让他出了大丑的魔音,更是不时交织到了一起。

而这时的一黑一红两道鬼影同时一声尖啸,各化作一道乌光直向林重激射而来。

林重定睛一看,原来是两个夜叉,赤发鬼和夜叉奴,它们手持钩镰枪,从左右两个方向刺向林重。

腥臭味扑面而来,林重双手合十,鬼雾中金光乍现,灿烂耀眼。

林重面无表情的拍出一掌,掌心里的金光汇聚于一处,化作一道巨大的掌印。

“啊——”

刹那间,四周被夜叉奴痛苦的嚎叫所笼罩,它甚至都没能近身,就被林重一掌掀飞了出去。

林重犹如一尊凶恶煞神,有力的臂膀舒展开来,一只手握住钩镰枪,另一只手五指猛然拽住赤发鬼头上的长发,将其狠狠朝下方掼去。

在那强悍无匹的力道下,赤发鬼的脑袋被捏爆,小山般的身躯轰然倒地。

滚烫的血倾洒而出,沾满林重的脸庞,宛如堕入地狱的妖僧修罗。

没有给夜叉奴反应的机会,林重拎起钩镰枪,双手高举过头顶,垂直握住枪柄,手中长枪狠厉的朝它的喉咙扎下。

扑哧!

夜叉奴也落的一个身首分离的下场。

“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林重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血,内心毫无波动,好像这杀戮的动作已经重复了千万次,已经深深印刻在本能中。

做完这一切,林重抬头看向通往第四层的楼梯,迈步朝那里走去。

【当前自身剩余灵光点:24】

面板在眼前迅速展开。

“选择根基防御,把所有灵光点都加在气海充盈上。”

面板中,关于灵光点的数字飞速变化起来。

二十四……二十一……十三……

直到停在了“0”。

气海充盈后面的境界同样快速增长起来。

【气海充盈突破小成境界……气海充盈突破大成境界……气海充盈突破小圆满境界,灵光点不足,未能成功突破大圆满境界……】

林重一瞬间觉得自己神完气足,魔音对自己的影响变得微乎其微,他淡然一笑,踏上了通往第四层的台阶。

“妙音魔将,遇到我这个把气海加满的近战战士,你可要遭老罪喽。”

……

小西天,冲寒道,有一处道观。

殿阁峥嵘,山门曲折,上下高低浮紫气,东西左右绕青松,炉火常明东岳殿,香烟不断玉皇楼。

两扇观门虽然大开着,却不好轻易进去,一青衣白面的小和尚侧身而入。

观中有一头戴玄冠,身穿道服,背着大葫芦的老道士,黄丝绦飘漾仙风,白玉环端凝法相。

他气静神闲,坐在院中捧着茶壶笑脸相迎。

“贵客盈门,老道身无所长,只能在院中煮雪烹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