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全面开工
西北的天色总是比内地早上几个小时。
但是大家都已经早早的起来了。
昨天喝了点酒,倒是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不得不说,老杨家自酿的酒还真不错。
大家早晨洗漱好,随便吃了点馕饼,加上昨天吃剩下的羊肉串,用馕饼一卷就吃了起来。
吃完之后,再喝点凉白开,就在肚子里化开了。
刚吃饭过,就听到外面“轰轰轰”的声音。
这声音比一般的三轮车声音低沉,但是震动更大。
苏阳听到这个声音就赶紧跑了出去。
出了门,看到一排拖拉机开了过来。
苏阳高兴的一拍大腿,奶奶的,终于等到了。
再耽误几天,也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活。
二冬子也跟了过来,看着一排的拖拉机,激动的说道:“阳子,咱的拖拉机到了,有了这些大家伙,明天就能把旺什村的地给犁完。”
“这些司机师傅是农机厂的王科长给帮忙找的,但是工钱嘛,还是得咱们出,毕竟是外来的人,他们的干的活咋样我也不清楚,二冬哥你上点心,要是活不好的,咱也不要。”
“放心吧阳子,我心里有数。”
随即苏阳便上前跟几个司机师傅上前打了个招呼,互相认识一下后,二冬子就在前面引路,带着他们直接下地去了。
加上现有的三辆拖拉机,一辆推土机,一辆挖掘机。
一共有十三辆拖拉机,三辆推土机,一辆挖掘机。
大致分为四个组别,大家分别前往各家的地块上犁地,这样分头行头,效率提升了四倍。
除了工作作业的机器之外,另外还有一辆专门运油桶的三轮车,每天机器用油就需要一车。
前期的支出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的往外流。
不过,没有投资,哪有回报。
等大家都去上工之后,苏阳便来到了夜校后排的房子里。
这里是三间的厚土房。
墙体有八十公分,大门紧锁着。
这里就是存放石料子的地方。
为了安全起见,就安装了一个摄像头,也没有找人看着。
苏阳打开门锁,走进屋里,看着满地的石料子。
下意识的启动空间大师,瞬间将屋里的所有石料子给收进了储物空间中。
还是放在自己这里才安全。
随后又来到了夜校,夜校里林晓倩和于盛已经去地头收料去了,还有王桂芹和农业局的同志正在收拾东西。
除了改良土壤之外,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对棉花的种植培训。
上前在登记前就简单的宣讲了一下,让大家有了一个简单的认知,但是实操起来还是两眼一抹黑。
“小刘,小李,我想问一下,咱们的棉花种子什么时候发放,还有后续种植培训的事情,咱们局里是怎么安排的?”
这两位男同志是农业局技术科的,现在受了苏阳的小恩小惠,加上这段时间对苏阳整个人的了解和认知,打心底的敬佩这个年轻人。
“阳哥,棉花种子要等咱们的亩数上报之后,局里才会安排,虽说现在是扶持种植,但是也要收部分的棉种钱,当然也可以在收成之后再交钱。”
“至于咱们的种植培训嘛,到时候也会有人来安排的,我们到时候就申请到这里来教大家种植嘛。”
苏阳笑笑,“那就行,就你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眼下,所有事情安排好之后,苏阳便准备回一趟乔木村了。
这段时间把心操的稀碎,得好好的睡一个懒觉。
本来想着去塔吉克部落里,去自己的小木屋里住几天休息休息的,也有一段时间没去了,心里还怪想的。
那种男耕女织的部落生活,偶尔去一趟还好,要是一个现代人进去住着,会把人住废的。
部落的人打小生长在那里,所以本能的求生欲,他们会更加的勤劳。
但是想到这边的一摊子事,可能随时都会出现问题,便打消了这个心思。
看来只能等棉花完全种上之后才能得闲了。
摩托车顺着大马路朝着家的乔木村而去。下午时分,苏阳吃完午饭便睡了一个午觉。
苏老娘他们去了后面的羊圈,今天有一只老母羊要生崽,吃过饭撂下碗筷就去帮忙了。
苏阳醒来后,便去了张军家里一趟。
现在村里的规划,张军已经弄的差不多了,经过村里党员通知的多次会议商量,最终确定了下来。
但是他们对此都还有一些疑虑,这个疑虑就是苏阳还没有正式同意。
虽然他还不是党员,虽然村里基本上都赞成合作分红的形式,但是苏阳的意见对于村里来说,甚至比张军还要重要。
只有等苏阳觉得没问题之后,大家干起来才更有底气。
“张叔,忙什么呢?”
苏阳来到张军家里,看到张军正愁眉苦脸的抽着烟。
一听是苏阳的声音,立刻拉出凳子让他坐下。
“巴郎子来的正好,有个事你帮我参谋参谋。我是觉得咱们村成立拍卖会后,村里的几个同志说还要建立一个配套的玉石交易市场,这事你怎么看?”
苏阳想也没想就点头同意:“行啊,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城里的玉石交易市场虽然够大,但是也够乱,要是不懂行的小白进去,花一把钱最后到手的就是一块鹅卵石。”
苏阳回想起之前在玉石市场差点被人敲榔头的事,要不是自己有外挂加持,恐怕也得交一笔学费。
这种情况长久以往,对和田的玉石发展是不利的。
被坑过的人,谁还会想着和田的好呢。
再说了,大部分的商人或者来游玩的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小白,动不动就交一笔学费,这传出去,名声迟早会败坏完。
虽说玉石跟古董一样,有钱货两清不退不换的规矩,但要想让玉石文化被大众所接受,就必须走近大众才行。
这样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毕竟苏阳手里有这么多的原石料子,是需要找机会外销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
等乔木村玉石拍卖会所成立之后,势必会带动本地玉石的发展,俗话说靠着大树好乘凉。
就好比高档的大商场附近,总有一些便宜的夫妻小饭店。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要去高档商场去吃饭的。
而夫妻店却刚好可以借助商场的人气,发展自己的小本经济。
同样,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拍卖会所去拍玉料,不是所有的人都买得起高档原石。
张军听到苏阳肯定的问道,疑惑的问了一嘴,苏阳也解释了一番。
张军这才打消了疑虑,那就拍手决定了,那就把玉石交易场所和拍卖会场所一并发展。
“阳子,我们的规划图你好好看看,你要是有什么意见的话就尽管提,要是没问题,我就上交给乡里林书记,等林书记上交给城里,要是通过了,咱们就直接开干了!”
说着,苏阳将一张折叠的牛皮纸塞到了苏阳手里。
“张叔,我觉得怎么样都行,你们自己就业定就行了,要我做什么我尽量配合。”苏阳往外推辞,生怕给自己揽事。
“哎呀阳子,你就给看看,我们都反复看好几遍了,都迷在里头了,你就作为咱村的一份子,给谋划谋划。”
“那好吧,那我等明天再给你还回来。”
“成!”
苏阳回到家里,在林场那里溜达了一下,看着秸秆都已经拉完了,卫生环境也提升了上来。以前的村子到处是屎粪味,现在是水泥路,广场上经常聚集着很多外村的人来学习。
其他村的村长,也经常跟张军邀约,说要苏阳去他们村里开个培训会,讲讲成功经验,知道苏阳比较忙,都被张军婉拒了。
得亏自己现在有了古丽,不然十里八村的媒婆都要把门槛踩烂。
苏阳趁着下午没事,准备去一趟抱石轩,有些阵子没去拜托老师傅,当徒弟的都不好意思了。
苏阳在院里索摸了一眼,用化肥袋子装了几个西瓜,礼轻情意重嘛。
摩托车蹬响后。
便一溜烟的来到了大马路上。
抱石轩门口的巴扎上人来人往,大姑娘小媳妇挑着花布买衣服。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在西北地区端午节是比较隆重的。
除了挂艾草包粽子之外,各地还有不同的演出节目,很多地方还会放电影,玩杂耍,还有民族舞等。
大家都会穿的漂漂亮亮的,尤其是巴郎子,如果有姑娘们有看上的就会赠送香囊,以前香囊里装着的是生辰八字,现在装着的是电话号码。
往年的洛甫乡也会搞这种表演活动,巴扎上挤满了人。
等端午节的时候,有必要给大家放一天假,让大家去凑凑热闹。
刚停好了车子。店里的伙计就赶紧跑了过来。
“苏阳师弟,苏阳师弟,你可是好些日子没来了嘛。”
“家里有点事耽误了,最近师傅忙什么呢?”
“师傅还能忙什么,在屋里忙活呢。”
“那我去看看。”
苏阳拎着化肥袋子来到后院,走进中堂,看到马学武正俯案雕刻,随后便在桌子上切了个西瓜。
“师傅,墨钰县的大西瓜,可甜了,来一块?”
马学武抬头看了一眼,放下手里的工具,走了过来。
“巴郎子,听说你在墨钰县搞什么土地改良了嘛,看着情况,是要改行啊?”
改行?
苏阳一乐。
“师傅,我能改什么行啊,这不是帮咱们公家办事嘛,大力推广棉花种植,让老百姓的口袋富起来嘛,我这也算是为人民服务嘛。”
“就你?你跟老子说实话,你肚子里打的什么算盘?”
马学武瞅了一眼,吃着瓜,压根不信他一个字。
“嘿嘿,啥也瞒不过您老人家阿!”
苏阳讪笑道:“墨钰县是什么地方,您比我清楚啊,虽然河里没料了,但是戈壁滩上有啊,但是埋在地下挖不出来,就只好顺着改良的春风,帮老百姓把料子挖出来,我再统一收购。”
“不光老百姓能卖了钱,我也能从中卖钱,这不是一举两得嘛!”
马学武好像早就听说了这回事,表情格外淡定,问道:“得亏你想得出来!说吧,这次又搞到什么好料子了?”
马学武用脚底板一猜,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有什么好货,不然不会这么大费周章,又是犁地,又是收秸秆的。
“师傅,还是您能掐会算阿,我在当地的村子里发现了一个唐代于阗的旧矿遗址,在那里找到了一些乌金玉,这么大个,给您带回来俩,够意思吧。”
苏阳伸出比划着。
马学武吃瓜的眼神一怔,这乌金玉可墨中带金星,市场罕见阿,尤其是他比划的那种大个头,更是罕见。
马学武左右看了一眼,忙问道:“料子呢?”
“门口呢。”
马学武一愣:“这么珍贵的料子你就那你门口,你这巴郎子想气死我!”
“没事,那玩意放门口一扔也不会有人捡,还没门口的石狮子好看。”
“木生啊木生?”马学武冲外喊道:“赶紧把门口的大石头搬进来”
“哎哎不用麻烦木生师兄了,我这就去。”
苏阳只好来到门外,在拐角处,从空间中取出一块巨型原石,随后冲店里的伙计摆手,让他们帮忙拉回到了后院。
后院里,大家听说有巨型乌金石,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围了上来。
马学武走出门外,看着这大家伙转了几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巴郎子,你这这石头没有什么玉料的痕迹啊,这石皮子比你脸皮厚了,你确定这是乌金玉?”
“是啊,苏阳师弟,我刚才用电筒在上面打了一圈光,啥也看不到,你看这表层的僵皮,我瞅着怎么那么像石灰岩啊。”
大家在周围议论纷纷。
似乎对这大石头并不看好。
苏阳也没见过这么大块的乌金石长什么样子,正好可以切掉,一睹乌金撒星的面目。
“师傅,切了不就知道了。”
马学武犹豫片刻,看了眼王木生:“木生,切了吧。”
随即,大家合力将石料子搬到了工作间里。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起,苏阳俯身在石料子上看了看,这块石头有一米左右长,宽也有六十公分,是个长条形。
如果想保留原始形状,保持最原本的雕刻基础,那就只能擦边切了,把石皮子切掉,开出天窗即可。
苏阳看着石皮子,估摸着得有十几公分的厚度。
“木生师兄,先从这边切个天窗吧,先磨五公分看看”
王木生应了一声,拧开了水龙头,水滴滴在锯板上,甩出一层水雾。
随着锯齿的缓缓落下,刺耳的声音在车里响起。大家张着嘴巴,注视着锯齿和石头的结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