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又中秋
时隔多年再下西洋不是小事,需要重新准备的事情不少,想要赶在元光元年出海有些难度。
而朱予焕的三十岁寿辰在元光三年,由此可见,召见东南小国朝见贺寿不过是皇帝的小小借口罢了,重新开海才是皇帝的真正目的。
朱予焕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将自己考虑到的东南亚可能存在的东西都记录成册,让人分发给要去当地进行一定程度勘测的船队人员。
朱予焕只隐约记得红薯、土豆之类的似乎是在明朝传入中国,还是依靠“偷渡”的方式传入国内的。但具体的事件朱予焕早已经记不清楚,只能将实操交给要下西洋的人们。
当然也有一无所获的可能性存在,但该有的当地情况勘测还是要有的,这也算是一项情报工作。除了搜寻当地有没有特殊的物产,还有一点就是打听是否有其他国家的商队。
最好能够尽快接触外国商队,将国内有可能会滞销的产品售出,顺便搞点白银回来,如今的宝钞制度已经基本崩溃,民间百姓基本上都用银和铜来交易,但国内的矿产资源肯定不足以应对这么多人的交易量,为了防止现行交易制度崩溃,尝试向纸币方向过度,必须用金银铜过渡一段时间。
朱棣委派郑和下西洋,为了供船队驻扎停歇,郑和曾经在设置满剌加外府,等待海流方向变化后再顺风返回大明。
只是距离上一次下西洋已经过去了十余年,大明曾在满剌加设立的据地恐怕是“凶多吉少”,是以朱予焕特意让人带足了武器,尤其是火器。
要是不能和平相处,至少也可以武力交流一下。
等到之后稳定下来,可以将部分牢中关押的犯人一起输送到满剌加搞建设,反正每年那么多犯人,还有不知道多少的犯罪官员,“流放”也是个不错的处理方式。
“圣人,这是贵妃娘娘那里送来的月饼,已经让人试过了。”
朱予焕活动了一下脖颈,这才看向周盈盈派来送月饼的宫人,笑着开口道:“她还有这个闲心做月饼?”
朱予焕折腾出来的动静人尽皆知,后宫自然也不例外,周盈盈也一清二楚。
这可是难能可贵地投效皇帝的方式,英国公张辅的儿子张忠可是瘸着腿都要去的,周盈盈当然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平日里朱予焕忙得团团转,清晨起来向皇太后问安,奉天门上早朝、左顺门上午朝、文华殿听经筵、乾清宫处理政务,闲暇的时候朱予焕便去西苑骑射锻炼,偶尔才有空看望两个孩子一番,不过待上片刻便又离开了。
皇帝空闲的时间少之又少,周盈盈想要“抓住”朱予焕还真不容易,她也没那个胆量跑到乾清宫去找皇帝,只能偶尔送点东西给朱予焕,表示一下自己对皇帝的关心。
要想和朱予焕多聊几句,唯一一个机会就是朱予焕来给母亲请安、或是陪母亲一同用膳。
那宫人乖顺道:“娘娘说眼看要到中秋佳节,总该为圣母准备一些应景的吃食,虽然有司膳监在,但贵妃娘娘准备的时候提起过,这是她的一份心意。贵妃娘娘特意多做了几份,分别送给圣母、老娘娘、两位长公主和郕王。”
朱予焕闻言不由莞尔,道:“她当真有心了,近来朕常听太后提起贵妃替朕尽孝膝前的事情。”
胡善祥知道她有自己的小心思,见她每日带着两个孩子定时定点到寿宁宫请安,一日两次从不漏下,剩余的空闲时间也只能用来处理宫务、整理宫中图书,还不忘给胡善祥准备鞋袜、抹额等,显然是有事相求。
周盈盈希望胡善祥这个皇太后能说句话,但皇太后胡善祥也有些无奈。
朱予焕不是在避着周盈盈,而是真的没有时间来后宫,能给胡善祥请安已经算是不错的,胡善祥本想着让女儿不必来寿宁宫请安,奈何朱予焕坚持,说是要是一次不来,只怕她天天都想躲懒,还不如坚持下去。
好在胡善围已经跟随山东入京述职的官员一起抵达京城,获准暂居寿宁宫。
朱予焕和这位姨母二十余年未曾见面,还有许多事情要交代给姨母,必然少不了要来寿宁宫见面,周盈盈也总算能抓住机会蹲守皇帝。
朱予焕思索片刻,道:“你回去告诉贵妃,今年中秋节宴不必大操大办,只简单办个家宴,除却朕的弟妹们,再设姨母和宣庙贤妃的座位即可,宴席膳食让寿宁宫的小厨房和司膳监准备,不可铺张浪费。”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