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办
“要人?”
夜幕刚至,竹石清便来到明泉的宿舍,向他阐明了自己的想法,不出意料,明泉的眉毛拧成一团,手上虽然连贯地端起茶瓶给竹石清倒水,但复杂的顾虑已经写在了脸上。
“近几日学生综合考察了南京方方面面的情况,目前已经有了大致的部署方案,就是缺少几个得力干将。”竹石清笑盈盈地接过茶杯,待到明泉坐下之后,才敢幽幽坐下道。
明泉双手抻着大腿,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竹石清:“我知道你这几天在南京搞了不少动作,都不亚于一场改革了,但你知不知道,南京有无数双眼睛,有政府的,有军队的,有政界的,有商界的,有中国人,有日本人,有时候风头太盛可不是什么好事,这和你在外带兵打仗不一样,小手段,小手腕能避过一时风浪...”
“明长官,我明白。”
明泉果然像是在清凉山那般满满的教官味,只是俩人相处至今日,情谊早已超越了科班意义上的师徒,面对碎碎念,竹石清苦笑着摇头,“明长官,这些学生都考虑过,事态太过紧急,所以略显得急躁了些。”
明泉叹了口气,自己也举起杯子抿了口水:“你还年轻,你的做事风格我非常清楚,说这番话,也只供你参考,谈不上教学,既然你在南京城有如此多的规划,但时间呢,如果日军推进过快,军事就足以摧垮一切。”
“前线的战报学生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看。”竹石清从怀里掏出小本子,翻过几页后说道,“日军的推进速度最近有所放缓,学生判断,大抵是日军上海派遣军正在接受补充,据情报,北面负责主攻的是日军牛岛师团,南线是日军的新军第10军,因此,这几日里,21集团军的川军在广泗打得很艰难,但总的来说,日军的战线推进并不快,至少会有四天至一周的空窗期。”
听到这,明泉笑了笑:“还算是没把本业忘了,你的想法呢,其实我是支持的,但你要知道,参谋总队的学员,目前可都在中央军各部任职,虽不说官职大小,但无一不是军中骨干,贸然集中抽调,一方面对于前线战力有所折损,另一方面,也恐外人议论啊...”
“随他们议论去吧。”竹石清显得很淡然,“如果说参谋总队能在南京战役里担起担子,就算是被骂又能如何呢?”
“人家会说你结党营私,搞山头。”明泉苦笑着说,“到那时,委座盯着你,党调处盯着你,何应钦盯着你,就连陈诚,也得盯着你。”
“但国军就是这么现实不是么?”
竹石清忽然压低了几分声调,“明长官,我虽然人在城内,但消息却不闭塞,唐司令在司令部说话,估计没有罗副司令管用吧...甚至都没有明长官你说话好使吧...”
“这你都知道?”明泉一惊,送到嘴巴的水停在半空中,随后面泛愁容道,“你倒是说了城内的症结,但仔细想想,城外的问题也是无穷无尽呐。”
“唐司令离开一线太久,手上压根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虽然挂着司令的头衔,但又能指挥哪支部队?”竹石清认真地说道,“我看外界没什么可议论我们的,难道只许黄埔门生你侬我侬,不许参谋子弟眉来眼去么?我看此时就是个机会——”
“好了!”
明泉吸了口气,出了一身冷汗,把杯子往桌子上一搁,“你说吧,要哪些人,我去给你想办法,如果属军不放人,那我也爱莫能助了。”
明泉一松口,竹石清立刻将一张早已拟定好的名单呈上。
明泉眯了眯眼:“看来我今晚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啊——”
“明长官,跟您汇报岂能不做功课?”
“我看看。”明泉接过文纸,一行行看去,的确都是参谋总队一期的那些学生们,但有一些,也不是参谋总队的人,
“第二军团41师336团少校参谋朱浩。”
“87师新编第一团三营营长柏辉阳。”
“51师师部后勤处处长黄宏文。”
“川军133师348团团部参谋宋明阳。”
“87师暂编第一团团长仲逸风。”
“复兴社特务处行动组组长平鸿。”
“工商部经济司副司长赖天佑...”
名单的后边,还有着一些人,一共大约十来人,明泉大抵意识到,竹石清要的都是各领域稍有些本事或资源的人,直到看到最后一个名字,明泉有些坐不住了。
——德川楠。
“石清,你狮子大开口,要这么多人不说,连这个日本人都要搞走?”明泉欲哭无泪道。
“明长官,坦白说,这些人,正是我需要的。”竹石清解释道,
“朱浩,父亲在民国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五年间担任nj市副市长兼警察厅厅长,他对于警务组织了如指掌,我在参谋总队便见识过。”
“柏辉阳,其二伯是国民政府现任交通部部长,前几天刚刚去了重庆,我想他来主持南京交通运输事宜,能给后勤少不少麻烦。”
“黄宏文,父亲是国策顾问委员会的常任委员...”
“仲逸风就不必说了,至于赖天佑宋明阳,赖天佑家里世代经商,对于数字有天然的敏感,南京的整编工作、合编工作、民工、署计工作,我计划由他来负责。”竹石清一一托出道。
“那宋明阳呢?”明泉看向竹石清。
“宋明阳配合平鸿的复兴社的弟兄,在城内进行反渗透,避免小鬼子浑水摸鱼,德川楠么...我个人需要他。”
一通讲完,明泉也只能无奈地接过这烫手的名单,苦涩地摇摇头,最后说道:“我只能尽力去帮你,结果如何,我不能保证。”
“感谢明长官!”
“这件事不要以你的名义搞,对唐司令,对重庆,我明泉会给他们一个说法。”明泉沉思片刻后,决定还是替竹石清做点什么,“你回去吧,还有,抓紧把城内的事情办妥,正面的战役等不了你太多时间,搞定之后,立刻回来报到!”
“是!”
竹石清站直身子,激动地敬了个礼。
从明泉那里离开之后,搭上门口等候已久的吉普车,车辆在夜色下往三团的驻地驶去,此时时间还不算晚,国府街的路面上偶尔居然看见了几个推着混沌车的小贩,打着一盏微弱的油灯走街串巷。
看来这段时间的工作没白做——
....
搞定了明泉,大抵也就算是得到了南京卫戍军的支持和默许,一些更深入的工作就要放在台面上了。
最重要的,就是部队的整编。
由于南线唐式遵的21集团军此时并不在南京卫戍军的管理秩序下,所以在内部的兵员统计上,没有计算川军的四万将士。
如果合计到一块,南京的守备力量事实上有十四万人左右。
而日军呢?从编制上来讲,日军南北两线的部队加在一起,不会少于二十万,但在淞沪打的几场战役里,教导总队和桂军付出巨大牺牲,最后也得到一个还看得过去的结果:
伊东政喜101师团几乎失去战斗力,第3、第9师团遭到重创,重藤支队、酒井支队完全覆灭。
即便是日军接受到了国内或是北方兵员的整补,其真正可用之兵,也远远达不到二十万的战力线。
团部内,竹石清好像已经成了南京城的后勤大管家,整个作战指挥桌上堆着的不是作战地图,而是南京方方面面的材料表,以及这几日对于退入南京的兵员信息统计。
“城内现在找不到原编制的部队数量已经超过了六千多人,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快速上升。”姚子青抿着嘴,看着竹石清汇报道,
“团长,我下去调查过,各路的部队都有,川军、桂军、东北军、西北军,有的还在南京正面,找得到防区的,还可以投奔一下,有的编制都已经被撤销了,压根没有找的必要,有的部队去后方整顿了,一时间也难以得到情报。”
“老宋,你那是什么情况?”
竹石清边听边点头,看向团部的新成员宋明阳,“348团还有多少弟兄?”
宋明阳略加思索后答道:“我亲自带着的,还有一百来号弟兄,顿悟寺一仗打完之后,我们撤到了闸北,配合88师阻击南下的日军,后来才知道小鬼子登陆抄后了,混乱之下,我们分部突围,也不知道兜哪去了,七拐八绕才回这南京。不过靳团长他们应该是去广泗找唐军长他们了。”
“没出什么事就好。”竹石清叹道,随后看向姚子青,“既然找不到编制,那就索性整编成新部队,够一千人就组成团,够五千人就编成师。”
“行倒是行。”姚子青有些犹豫道,“只是,目前城内的基本上都是中下层军官,整编出来,中高层指挥官谁来担任?缺额的枪支弹药又该从哪来?”
竹石清拱着嘴思索须臾:“枪倒是好办,只要补给线建立起来,可以给江北发电,让他们优先补充步枪类的基础武器,哪怕是每个人领上一支老套筒,拉出来也能有一定战斗力,总比天天窝在中山先生的铜像下啃窝窝头强。”
“好。”姚子青低头记录。
竹石清又看向姜勇:“粮食情况怎么样?”
姜勇回道:“暂时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就是估计维持不了多久。”
“维持不了多久是多久啊——”竹石清敲了敲桌子问道。
姜勇有些尴尬:“团长,这方面的统计我也不太确定,但是感觉差不多一周?应该不够十天的量。”
竹石清叹了口气:“也的确,让你们搞政务是有点为难了,希望明长官早点让那帮人到岗...”
于彦君则是主动汇报道:“团长,撤离路线这事没出什么乱子,打开南北通道之后,下关的情况好了很多,天价船基本上没了,但就是...”
“就是什么?”
“走的好像大部分都是短居南京的人,南京本地人走的不多。”于彦君解释道,“就连本地一些小有实力的地主或者厂长,也都稳如泰山。”
“这倒也好理解。”竹石清摸了摸下巴道,“南京这地界,必然是来了不少外地商贾的,这些人在别的地方有产业,碰到战乱,肯定要走,靠南京本土为生的这些人,走了无处可依,自然就选择留下。”
“现在不走倒没什么,我就是担心,战时撤退组织不动他们。”于彦君苦笑道,“如果小鬼子打到城外了,真要还稳如泰山,那和日军打巷战的念头咱可就别想了。”
“快四十万百姓...”竹石清嘀咕道,“这个事不能马虎,等下午我亲自去查查。”
“成——”
几人正说着,周绍辉大步流星地回来了:“石清,按你说的,我已经跟萧司令说了,他专门派人去动员了,城内没有牵走的工坊工厂,直接就地生产军用物资,我刚刚去看了一下,生产军服的居多,我觉得没啥问题,新街口的那些地方军,不少还穿着单衣呢,到时候如果下雪,不饿死也得冻死。”
“好。”竹石清回应一声,“就这样,一步步来,南京这盘棋,能盘活的,绍辉,浮桥和城防你盯着点,民工队要抓紧召集,整编的事情迫在眉睫了。”
“是!”
周绍辉脱下妮子大衣,蹲到一边烤火回应道。
竹石清则是穿上大衣,把穆枫一拍,带着警卫排准备下城转转看看情况,宋明阳暂时没啥工作,也就跟在了后边。
一系列操作下,南京的秩序勉强走上了正轨,虽然是小政府管理模式,但似乎比过去更加高效了,可能的确应了那句话,政治就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此时的南京,只要有饭吃,老百姓就能心定。
历史上无数次土崩瓦解都是从断粮开始的,而三天的时间已到,选择留下的这帮人,也就是真的决定和南京共命运的三十几万人,因此他们没有怨言,也没有缩在家中,反倒是重新开始了生活。
不少学校已经复课,工厂开始开工,甚至凭借着南北的通途恢复了贸易,作为首都,南京也囤积不少药品和原材料,如果不是技术受限,就地让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都是有可能的。
日军的轰炸大家也早已习惯,对于死亡,战乱中的人们似乎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而改变最多的,就是对于齐心抗日决心的笃定。
“去警察厅吧。”
竹石清站在街头,四下张望了一番,虽然他最初是想直接深入一线进行走访,但想了想,哪有人一上来就问“小鬼子来了,你愿意跑路吗”这样的话题,遂决定还是从自身下手,看看目前工作是如何部署的。
“石清,348团这一百来号弟兄,想去广泗找大部队。”
竹石清和宋明阳俩人走在前边,穆枫带着警卫排托后,穆枫很懂事地保持着一定距离,没走过两个街口,宋明阳扭头过来说道,“弟兄们还是想回川军,稀里糊涂地整编,大家心里还是...”
“我明白。”竹石清负着手,幽幽向前,“但是广泗的情况很复杂,昨天看战报,国崎支队已经迂回到了广德的侧后,现在21集团军的处境很危险,你们贸然前去,别说是投奔了,搞不好正撞上日军大部队。”
“这....”
“三团也需要补充,如果你们愿意来,可以暂时归到我们这里。”竹石清语气和缓地侧头提议道。
“好,这我能接受。”宋明阳苦涩的样子瞬间焕发笑容,“我相信他们也能接受——”
“好你小子...”竹石清欲哭无泪。
身后的穆枫本来自顾自地跟着,时不时左右看看,忽然右边的巷子里传来一声“长官”的呼唤声。
随后,三四个黑色布棉衣的人招着手快步过来。
“怎么了?”穆枫站住脚步,以为几人遇到了什么难处,“慢慢说。”
“长官,前面这位是宪兵司令部的竹长官吗——”几人喘着粗气,指着前面说道。
穆枫眯了眯眼:“问这干什么?”
“要不是竹长官,咱们几个家里都得饿死,一直想感谢,今天正好遇上,想当面谢一谢...”几人态度十分诚恳,而且面容激动,就像是粉丝见面会,穆枫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还没答话,竹石清和宋明阳齐刷刷回头:
“穆枫,干什么呢?”
“哦,没事竹长官——”穆枫扭过头回应一句,转过头来,打发道,“这都是应该的,能吃饱饭就好,感谢就不用了,天凉,赶紧回去吧。”
几人对视一眼,拱手道:“那好吧,小兄弟,那你替我们感谢感谢。”
“没问题...”
穆枫的话到了一半,某一瞬间,他从最左边那人的手腕上看到了一抹黑,是纹身?还是别的?
穆枫浑身一凉,猛地把几人的面相一盯,体态饱满,面部圆润,说话中气十足,哪里像快要饿死的人!?
下意识地,穆枫将手摸到腰间,正要高喝警示,身后已经率先传来几声轰隆——轰隆——
街头瞬间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