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324章 拒绝合作,辣椒畅想曲

方唯觉得很满意,然后就提上旅行包去京城开会去了。连他都没想到,一转眼,自己居然当了这么多年的代表。

本次会议的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开放”,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方唯觉得社里决定把五金厂迁到沿海地带是对的,未来那边的机会更多,说不定就能做大做强。

至于如何消化富余的劳动力,他觉得都一样,就算没有社队企业,第一批农民工也会南下打工的。

自己的企业可以尽量招收自己的社员,待遇和生活条件肯定比别的工厂要好。

一周的会议结束之后,方唯直接乘飞机抵达了羊城。

他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乘坐飞机,但也不会觉得有啥好兴奋的。下了飞机之后,他就直奔香山,和张文远等人汇合。

张文远等人和当地谈妥了投资建厂的事情,方唯赶过来是代表合作社来签约的。

招商引资是当地的头等大事,虽然【南光电风扇厂】算不上大项目,但方唯还是受到了当地的热情接待。

人家早就打听过了,【瑶岭种业农业合作社】很有实力,一年的产值好几个亿,在现在这个和年代,绝对是妥妥的财神爷。

他这边签订了投资建厂协议,当地也很大方,直接划了一大片土地给厂里。这块地比原先在公社的厂区面积起码大五倍。

张文远准备建厂房、建一些附属设施,其中就包括员工宿舍。

设计施工方已经已经提前谈好,这边签约之后确定的厂区的土地,那边就可以开工建设。原先的五金厂还在生产,等新厂房建设的差不多了,就会把机器设备拆除运过来。

当然,新厂还需要增添一些机器设备,张文远已经准备定货了。

“老张,好好干,我们大家都很看好你。不过有些事咱们需要说在前头,厂子属于合作社,现在是将来也是,我是不会允许私有化的。明白了吗”

方唯打算回去,张文远亲自把他送到了羊城。

上火车之前,方唯和张文远谈了谈,希望对方能保持初心不要有太多的想法。

“方支书,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把厂子搞好的。”

张文远马上表了态,显得很诚恳。

方唯随后返回了家里,以后合作社会加强对两个厂子的监督,并派人参与经营管理,不给张文远以及方平犯错误的机会。

他这一趟外出回来,各大队已经全部完成了插秧工作。

这天。

方唯刚吃完午饭,方涛突然从门外走了进来。

“涛涛,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方唯看到侄子,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涛涛把手里提着的一些东西交给阿姐,然后坐了下来。

“满满,我这次可是带着任务来的。院领导让我回来和你谈谈,他们打算和育种中心合作,建立一家大型的育种实验室。”

国门打开,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也开始尝试进入国内。

农科院顺应时代的发展,打算建立一个先进的育种实验室,打算跟合作社一起合作,强强联合,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上一次【南光三号】稻种的培育成功,就给农科院的脸上增添了光彩。后续方涛等人的论文引起了轰动,这个项目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

因此,农科院才会让方涛回来和方唯谈这件事。

“有具体的方案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方唯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让方涛拿出来了具体的方案,仔细的看了几遍。

其实这份方案的条件对合作社很有利,农科院只要学术上的成果,实际拥有权和经济利益都归了合作社。

农科院的经费有限,所以实验室的七成建设资金由合作社投入,三成资金由院里投入。

技术人员主要是由农科院派遣,合作社这边可以派出少部分人员参与各项试验。

“满满,条件还可以吧”

等方唯看完方案,涛涛笑着问了一句。

他觉得这次任务很简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合作社都没有拒绝的理由。这本来就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对大家都有利。

“先不急,这件事我需要和大家好好商量一下。涛涛,单位给你限定了出差时间吗”

“那倒没有,临出发前李主任找过我,他说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慢慢来。”

方唯见农科院没有用催促自己的意思,心里感到很高兴。

这个事情可能比涛涛预想中的要复杂,因为这种实验室的投入其实很大,而且短期内见不到效益。

农科院看似大方,但实际上只愿意投入三成的资金。资金压力都在合作社这边,其他;理事未必答应这么干。

第二天。

方唯拿着涛涛带来的方案,和各位理事商量这件事。

果不其然,大部分理事都不同意这个方案。因为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大,但在实验室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力,有的只是在试验田里配合的权力。

“那我们投入这么多还要受制于人,有什么意思呢”

“是啊,方支书,这个项目就算了吧,实在不行我们自己搞实验室。”

会上,各位理事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与农科院合作。

上次培育【南光三号】稻种的时候,是以合作社为主的,方涛等人只是配合进行探究。但现在农科院要彻底主导实验室项目,大家觉得没法合作。

“那行,就按照大家的意见拒绝这个项目。”

方唯也不会纠结,合作社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多数人不同意他也不会一意孤行。

他本来就不看好这个合作项目,拒绝了也好。

晚上。

方唯喊侄子到家里吃饭,吃完饭之后便告诉了对方合作社的决定。方涛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想到合作社会拒绝合作。在他看来,实验室建在新林县的地界,迟早还不是属于合作社的

有了实验室,对合作社的育种工作来说,等于是如虎添翼。

谁成想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满满,你不再多考虑一下了”

方涛终究是有点不死心,他倒没有想自己回去后怎么交代的问题,毕竟这事儿不是他能左右的。

他是真心觉得合作的条件很不错,放弃了有些可惜。

“涛涛,今后合作社和院里可以就具体的科研项目合作,但不会进行这种大投入的合作。你回去后和李主任实话实说,他不会怪你的。”

方唯笑了笑,告诉了侄子理事会的看法。

涛涛无奈的摇了摇头,在家呆了三天便匆匆赶回了省城。

李主任听完他的汇报,倒没说什么,随即把这个合作项目方案扔进了垃圾桶。

十天后。

瑶岭家具公司正式在省城开业,除了公司总部,还在省城建立了一家规模不小的专卖店。

公司的主要的职能是坐镇中南几省,辐射全国。

方唯没有去参加开业仪式,而是派了一位理事前去。作为公司的生产基地,竹器厂的经营管理交给了林汉阳和盘莲,方平大部分时间则呆在了省城。

田桂辞去了托儿所的工作,调到了家具公司,成为了一名后勤人员。

方家兄弟身处两地,平时难得见一面,但从事业上来说方平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

家具厂在省城还招聘了一些有行业经验的人才,开始逐渐走出了社队企业的小圈子,正在向正规化的企业迈进。

方唯这段时间经常呆在二队的试验田里,安静做着自己的研究。

除了一些常见蔬菜,他这段时间主要的精力都用于了培育大豆种子。

大豆在南方种植的较少,但没关系,他可以调整属性值,使得培育出来的大豆品种更加适合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

蔬菜的重点是培育辣椒,起码有六个品种的辣椒已经基本成型。

高产蔬菜种子的培育已经有好几年了,在这两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各个品种的辣椒就是代表,在保持了原有风味同时,产量大幅增加,并具有高抗性的特性。

合作社在大型粮仓内部建立了“种子库”,以保证这些品质优良的品质种子能流传下去。

上午。

方唯头戴着草帽正在试验田里忙活,赵金生找了过来。

“方支书,我已经安排人去其他公社走访了辣椒种植户。他们对于新品种的辣椒感到很满意。一个是口味很好,另一个产量比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

“那就好!这几种辣椒我已经命名为【瑶岭1号辣椒】到【瑶岭6号辣椒】,现在能确定定型,从而可以大量上市销售。”

方唯打算继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力,打算把“瑶岭辣椒”当做一个拳头产品来培育。

接下来就要分出一部分田地生产各个品种辣椒的种子,同时减少蔬菜的种植面积。17各大队的蔬菜田加一起可不少,几万名社员根本吃不完。

这等于是造成了浪费,所以今后会更加的精打细算。

另外,方唯还打算减少黄豆和生种子的供应量,目前这两种经济作物的种子都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所以,未来合作社的育种会朝着多元化前进,不再依赖单一的品种。

两人聊了几句,方唯便离开了试验田,和赵金生一起回到了办公室。目前大豆种子的培育还需要时间,但六种辣椒种子的定型也能带来不少收益。

“老赵,等以后【瑶岭辣椒】打响了名气,咱们可不仅仅局限于培育种子。还可以和其他公社种植辣椒的农户合作,签订收购合同。”

到了办公室,方唯去泡了两杯茶,然后坐下和对方说了自己的想法。

他打算再成立一家社队企业,专门生产辣椒酱,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瑶岭辣椒酱】。

但前提是要打响【瑶岭辣椒】的名气,为以后一系列的营销打好基础。有了优质的原料,再加上当地就有制作辣椒酱的传统,对产品的品质还是很有信心的。

“你这个主意不错,等回头我给辣椒种植户透点口风,看看他们的反应。”

赵金生很支持方唯的这个想法,农产品的深加工才是合作社应该干的事情,他对于发展五金厂一直不是很感冒。

比如像竹器厂,起码是依托瑶寨丰富的竹子资源、以及合作社丰富的木材资源。

五金厂以前可以生产一些小东西,甚至还能部分农机配件。但现在去了粤地开设电风扇厂,他就觉得很莫名其妙。

不过这两个场子都是之前预留下来的,所以他才没有反对。

“那行,你去忙吧,我看会文件。”

方唯笑着起身把对方送了出去,然后坐在桌子前开始办公。

他其实很了解赵金生这个人,毕竟在一起这多年了,知道对方只适合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

不是每个人都有方平和张文远那种开拓精神的,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多人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甚至一辈子都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

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缺点,方唯用人只用对方的长处,不会赶鸭子上架逼着别人去做不喜欢不熟悉的事情。

时间匆匆。

香山那边的标准厂房很快完工,五金厂把生产电风扇的机器设备拆除,运往了粤地。

另外张文远订购的新设备也已经到货,新厂子进入了设备安装调试期。在盛夏来临之前,大批的电风扇就能生产出来,不会错过销售旺季的。

方唯整天骑着自行车到处转,社里最近没什么大事,有赵金生等人在就能处理。

他开始了解辣椒种植户的情况,甚至还去了几趟临县,买回来了当地特产的辣椒酱。农产品的深加工也是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先从辣椒酱做起。

通过他的了解,实际上生产辣椒酱的机器设备都不贵,投资一个灌装厂根本不了多少资金。

关键是销路,好在从一开始他就很重视销售工作,合作社还成立了“销售部”。以后社里还需要更多的销售人才,他已经考虑从外面招聘了。

别看合作社有几万人,但真正符合条件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