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百因必有果
这人来得快去得也快,想起来跟见鬼了一样。
锦绣被叫进来伺候她起床的时候,眼珠乱窜地寻找着不该出现在这屋里的东西。
谢韶光唇语告诉她‘走了’以后,她才安下心,服侍她洗漱。
不远处的多宝格上放着一只空碗,大概是她睡着以后康遥峰拿来的。
怪不得这货今早上看着那么精神奕奕的,完全不像个病人。
想到这,谢韶光头疼地扶额。
“小姐还是不舒服么,果然应该请个大夫。”看她蔫吧的样子,石榴又提道。
“不用了。”她淡然道。
初一早上见爹娘,说吉祥话拿红包,她都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锦绣和康遥峰守了一夜,她放他俩休息去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就像他们三人的集体幻觉……吗?
“小姐这香囊,之前不是不见了么,是夹在什么里面了,今日整理床榻的时候忽然翻了出来。”
她用完午饭回屋休息时,给她收拾床铺的丫鬟忽然拿出一个荷包说道。
谢韶光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接过来看到那稚嫩的针脚时,才想了起来。
这是之前谢晚雨送她的荷包啊!
她忽然想起之前两人下棋时,他的暗中试探。
他暗戳戳在问她对自己的看法,听到她说他不是好人以后愤然离场。
可怜她还以为是小孩子不经输。
结果是真的恼羞成怒了。
这家伙,一直知道那是她?
可之前两个人并没有见过吧……谢韶光努力回想着当时的话题,才想起他还提过叶家寿宴上她遇到的那个人。
当时事出突然,随后又出了孙婉那事,她压根把这人给忘了。
毕竟谁家没个疯了的姨娘,不受宠的庶子呢。
原来那也是他?
那么这小子第一次见就拿刀比她,第二次杀人,第三次想祸水东引啊!
她评价他不是什么好人有什么问题吗!
还想给他发个五好奖状不成?
只是两次见面按说都没看着脸,不然她也不会对面不识,他是怎么认出来她的?
想着那么久以前两个人就有交集了,甚至之后他也一直在关注她,所以大慈悲寺那次能直接叫出她名字。
谢韶光不禁一阵恶寒。
她写东西的时候能提前两章埋伏笔就不错了,可世上草蛇灰线,身处事件中,又要怎样去判别。
“收着吧。”她将小荷包交回给丫鬟。
谢晚雨已经给她缝了个新的。
大年初二,沈晏舟的礼物就到了,给谢家一家人的。
杨悦薇和谢寻山看她点头,才收了下来。
“你和安家小姐已经和好了吗。”她不知道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是那次谢韶光出去以后回来就和沈晏舟绝交,还大病一场。
虽然本人一直说没事,但她那来者全拒的态度,谁不知道他们俩吵架了。
“……算是吧。”
若真是‘安清流’或者别的什么人,她或许还能想想办法将两人的联系断了。
可沈晏舟,这个原本她笔下的反派,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他的偏执疯狂。
好在现在他岁数还小,或许还能稍微养养让他别跑太偏了。
总比把他惹恼了,多一个敌人强。
说到这谢韶光就想哭,这明明是她塑造的世界啊!她一个造物主什么金手指都没有,一天到晚被不知名人物追来赶去,被坑被骂,还有没有王法了!
从现在起,她要鸡娃。
等她把沈晏舟这个小变态养好,到时候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她提笔本想洋洋洒洒写个千字回信,落笔的时候却清醒了。
他造孽是要还的。
之后沈晏舟死除了谢晚雨和沈心源的努力,还有不少人暗中配合。
他做的那些事虽称不上倒行逆施,却也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最后甚至连安家人都不站在他一边了。
要养反派就算了,养了反派还得苟着,好憋屈啊。
谢韶光想了半天,只是淡淡祝他新年好,让他注意身体,别再干坏事了。
她服软的态度果然让沈晏舟很开心,十五都没过便送回了回信。
问周超他人在哪,答曰已经回了诸州正在筹措粮草,等着开春便要继续东进。
看来他也确实是真忙,硬是抽空跑来跟她犯了一场病。
他们来霁州这是第三年,还有两年时间,沈晏舟就会得登大统。
他也就比谢晚雨大半岁多,只是因为跨年,所以名义上大一岁。
感觉真是奇怪,到了现在她依旧很难将沈晏舟和她笔下的那个人画等号。
书里的他好像一出场就是阴沉的暴君,谢晚雨在宫中的岁月可以说是压抑无望,举步维艰。更显得她和男主的感情难得。
虽然现实的沈晏舟也不是什么善良的正常人,可看着和阴沉两字不怎么沾边。
这反派不会已经被她养废了吧。
新年过后,谢家很快忙起来。
谢寻山的工程重开。
谢芝树本来打算游历两年便回京科举,没想到这一乱就完全停不下来。
科举倒是有,问题你今天考上明天因为什么酒断头的比比皆是,在局势稳定之前,谁也不敢冒这个险,所以他依旧是跟着去游学。
文人嘛,时局不好时都是那样。
坐而论道,辩经谈玄。
唯一说有点什么,就是谢家的商队又要回来了。
去年南红卖得不错,水果也还行,既然有利可图,那自然要扩大规模。
谢家大爷商量着,决定在霁州开设自家的商行。
在这种乱世里,他们的生意竟诡异地不错。
穷的人更穷,富的人更富,战乱就像一个洗牌机,将原先的秩序打乱。
昨日的朱楼高朋,今日可能就会成为路边的白骨。
能保得亲朋在旁,已经是普通人的奢侈了。
谢韶光十六岁,自然也帮着杨悦薇管理商行。
选址、谈价、招工……她帮着看着工人看看账,细致的东西自然有专门的人来做,她作为谢家大小姐,管着调配全局就好。
既然要在本地开商行,自然少不了要和本地商户交流,杨悦薇自然而然便想起了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