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青 作品
第457章 这脑瓜子咋长的,咋恁好使
听梁青娥这么说,林耀心里一动,嗯一声往杂物房走去。
他负责挑选,林老虎和林来富负责往牛车上搬运,梁青娥牵着两根缰绳,在店铺外看着大黄和二黄。
牛车很快垒摞的满满当当,至此,陶记木材铺的杂物房,算给清了一波鸡肋木料。
余料清空了八九成,陶掌柜也很是高兴,两车木材,他给算了个人情价,只收了三百六十个大钱。
结过银钱,一行人赶着牛车,就往镇子口返回。
等到了镇子口,她便让林老虎和林来富赶着牛车先回去。
“要是村里人问起来买这么些木料干啥,就说打家具就完了。”
两人点头应下,一挥牛鞭,便走了。
目送二人回程,梁青娥带着林辉同林飞鹰,以及林来贵,四人推着板车,再次往木器店行去。
镇上的木器店足有三四家,他们方才去的陶记木材铺,能用的余料,已经挑拣的七七八八了。
这次,梁青娥避开了林耀之前做过学徒的棺材铺,四人分开分成两波,往另两家木器行去。
这两家木器店的余料远不如陶记木材行多,一家挑拣出能用得上的余料,也就一车子。
好在两家掌柜开价都不算高,一大车余料,一家开价一百七十个铜子,一家开价一百六十个铜子。
付完银钱,两拨人拉着板车在镇子口汇合后,便往家赶去。
林飞鹰和林来贵躬身在前拉车,林耀和梁青娥跟在车后,随着车轮转动的节奏,发力推车。
行至半路时,远远的,几人就望见林老虎牵着大黄二黄正小跑着往这边赶来。
梁青娥叫停板车,几人默默在原地等待。
待林老虎喘着粗气赶到,林飞鹰和林来贵立马将大黄二黄套上板车。
随着缰绳轻抖,车子载着满当当的木料重新往前行驶。
几人回到村里时,天已经到了半晌午,许是有方才两车木料的打底,村民们倒也没有多问。
只和梁青娥又确定一遍除棉籽作坊的开业时间,一个个就让开了路。
回到家,众人顾不上休息,便开始卸车。
梁青娥指挥着,将木料都卸到了属于二房的新宅院里。
待四大车木料全部卸完,众人累的那是腰酸背疼。
这边陈秋莲已热好了饭菜,简单用过饭后,又喝一碗姜片橘丝茶,林来贵赶着吃饱喝足的二黄,就回家了。
林来贵能回去小憩一番,他们自家人却还不能闲下来。
梁青娥把林耀和四壮林辉叫到跟前,让俩孩子听林耀差遣,把堆放在院里的木料分门别类归置到厢房里,省得啥时候下雨给打湿了。
交代完这些,她又让大毛妮二毛妮去老宅借长福成亲用的红纸和红布。
“你们大阿奶要是问家里借来干啥,你就说阿奶打算开个除棉籽的小作坊,准备明儿开张的时候,把门头布置布置,瞧着也喜庆些,有个作坊开张的样子。”
秦兰花原打算找个由头开溜回家,这会儿听到啥开作坊,她的眼睛倏地睁大,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那脚就又收了回来:“娘,你说咱家要开作坊,还明儿就开张了!”
梁青娥点点头,神情十分的平静。
不是,这咋就突然开作坊了,还是除棉籽的作坊。
不止秦兰花惊疑,陈秋莲同样满眼惊诧。
只她有一个秦兰花没有的好处,那就是婆婆交代下来的事,她从不多嘴,也从不提出质疑。
大毛妮二毛妮也没多问,俩姑娘满心激动往老宅去借红纸和红布。
他们家要开作坊了,作坊啊,那都是家底殷实的人家才开的起的,他们家如今能开作坊,是不是说明,他们也是家底殷实的人家。
好一会儿后,俩姑娘不止把红纸和红布拿了回来,就连大陈氏也跟着过来了。
她人还没踏进院门,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就响了起来:“她姐俩过去说,你要开啥除棉籽的作坊,老头老太太挂心的不得了,非得让我过来瞅瞅这作坊靠谱不,生怕你辛苦积攒的银钱打了水漂。”
梁青娥闻言,也不多解释,直接把人领去了西厢房。
而后,大陈氏瞅见那一溜一模一样可说是奇形怪状的木制机子,瞪大了眼睛。
她围着机子摸了又摸,是看了又看,眼睛里满是惊异:“乖乖,这玩意真能去除棉花籽。”
待听说这东西是林耀和乐宝一起琢磨的,且全部是林耀动手打制的,她嘴里更是不停啧啧赞叹。
恰这时林耀回来拿藤筐,大陈氏瞅见,一把把人揽住,拍着他的肩膀,夸赞道:“好小子,你可真能耐,这脑瓜子咋长的,咋恁好使。”
说完,她目光转向梁青娥,眼里满是羡慕:“可算让你这老货捡着宝了,这也是你心善的缘故,可见天老爷都看着呢,这孩子也是苦尽甘来了。”
梁青娥笑着看一眼羞的脸颊红红的林耀,开口道:“孩子自个也晓得努力,这都是他该得的。”
大陈氏心里却不这么想,当初这兄弟俩被亲爹后娘发卖,要不是她这妯娌挺身而出,这俩兄弟现在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便是再努力,没得让他施展地儿,也是瞎白搭。
看着妯娌的善心有了好的回报,大陈氏心里也为梁青娥高兴。
待试过一回轧花机,又细细问了些作坊相关的事宜后,大陈氏乐颠颠就走了。
打算一会儿就来轧棉花,最好轧它个十几二十斤,争取今年一家子都能做一套新棉衣。
瞅着妯娌风风火火走了,梁青娥让各人自去干活,她便继续开始忙碌。
红纸裁成合适的长短和大小,留待写招牌和开业的吉祥话。
红布层叠着扎了两朵大花儿,到时悬挂在门头上,也能添点儿喜庆。
忙忙碌碌间,大陈氏带着俩儿媳,各背着一篓子棉花就过来了,婆媳仨在学会如何操作机子后,一人一台扎花机,手脚不停忙活起来。
二十斤棉花,要是搁往年用手剥,白日里大家还得做旁的活计的情况下,这么些棉花全去完籽,少不得要忙活十天半个月。
但用这轧花机除籽,三人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全干完了。
喜欢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请大家收藏: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请大家收藏: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他负责挑选,林老虎和林来富负责往牛车上搬运,梁青娥牵着两根缰绳,在店铺外看着大黄和二黄。
牛车很快垒摞的满满当当,至此,陶记木材铺的杂物房,算给清了一波鸡肋木料。
余料清空了八九成,陶掌柜也很是高兴,两车木材,他给算了个人情价,只收了三百六十个大钱。
结过银钱,一行人赶着牛车,就往镇子口返回。
等到了镇子口,她便让林老虎和林来富赶着牛车先回去。
“要是村里人问起来买这么些木料干啥,就说打家具就完了。”
两人点头应下,一挥牛鞭,便走了。
目送二人回程,梁青娥带着林辉同林飞鹰,以及林来贵,四人推着板车,再次往木器店行去。
镇上的木器店足有三四家,他们方才去的陶记木材铺,能用的余料,已经挑拣的七七八八了。
这次,梁青娥避开了林耀之前做过学徒的棺材铺,四人分开分成两波,往另两家木器行去。
这两家木器店的余料远不如陶记木材行多,一家挑拣出能用得上的余料,也就一车子。
好在两家掌柜开价都不算高,一大车余料,一家开价一百七十个铜子,一家开价一百六十个铜子。
付完银钱,两拨人拉着板车在镇子口汇合后,便往家赶去。
林飞鹰和林来贵躬身在前拉车,林耀和梁青娥跟在车后,随着车轮转动的节奏,发力推车。
行至半路时,远远的,几人就望见林老虎牵着大黄二黄正小跑着往这边赶来。
梁青娥叫停板车,几人默默在原地等待。
待林老虎喘着粗气赶到,林飞鹰和林来贵立马将大黄二黄套上板车。
随着缰绳轻抖,车子载着满当当的木料重新往前行驶。
几人回到村里时,天已经到了半晌午,许是有方才两车木料的打底,村民们倒也没有多问。
只和梁青娥又确定一遍除棉籽作坊的开业时间,一个个就让开了路。
回到家,众人顾不上休息,便开始卸车。
梁青娥指挥着,将木料都卸到了属于二房的新宅院里。
待四大车木料全部卸完,众人累的那是腰酸背疼。
这边陈秋莲已热好了饭菜,简单用过饭后,又喝一碗姜片橘丝茶,林来贵赶着吃饱喝足的二黄,就回家了。
林来贵能回去小憩一番,他们自家人却还不能闲下来。
梁青娥把林耀和四壮林辉叫到跟前,让俩孩子听林耀差遣,把堆放在院里的木料分门别类归置到厢房里,省得啥时候下雨给打湿了。
交代完这些,她又让大毛妮二毛妮去老宅借长福成亲用的红纸和红布。
“你们大阿奶要是问家里借来干啥,你就说阿奶打算开个除棉籽的小作坊,准备明儿开张的时候,把门头布置布置,瞧着也喜庆些,有个作坊开张的样子。”
秦兰花原打算找个由头开溜回家,这会儿听到啥开作坊,她的眼睛倏地睁大,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那脚就又收了回来:“娘,你说咱家要开作坊,还明儿就开张了!”
梁青娥点点头,神情十分的平静。
不是,这咋就突然开作坊了,还是除棉籽的作坊。
不止秦兰花惊疑,陈秋莲同样满眼惊诧。
只她有一个秦兰花没有的好处,那就是婆婆交代下来的事,她从不多嘴,也从不提出质疑。
大毛妮二毛妮也没多问,俩姑娘满心激动往老宅去借红纸和红布。
他们家要开作坊了,作坊啊,那都是家底殷实的人家才开的起的,他们家如今能开作坊,是不是说明,他们也是家底殷实的人家。
好一会儿后,俩姑娘不止把红纸和红布拿了回来,就连大陈氏也跟着过来了。
她人还没踏进院门,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就响了起来:“她姐俩过去说,你要开啥除棉籽的作坊,老头老太太挂心的不得了,非得让我过来瞅瞅这作坊靠谱不,生怕你辛苦积攒的银钱打了水漂。”
梁青娥闻言,也不多解释,直接把人领去了西厢房。
而后,大陈氏瞅见那一溜一模一样可说是奇形怪状的木制机子,瞪大了眼睛。
她围着机子摸了又摸,是看了又看,眼睛里满是惊异:“乖乖,这玩意真能去除棉花籽。”
待听说这东西是林耀和乐宝一起琢磨的,且全部是林耀动手打制的,她嘴里更是不停啧啧赞叹。
恰这时林耀回来拿藤筐,大陈氏瞅见,一把把人揽住,拍着他的肩膀,夸赞道:“好小子,你可真能耐,这脑瓜子咋长的,咋恁好使。”
说完,她目光转向梁青娥,眼里满是羡慕:“可算让你这老货捡着宝了,这也是你心善的缘故,可见天老爷都看着呢,这孩子也是苦尽甘来了。”
梁青娥笑着看一眼羞的脸颊红红的林耀,开口道:“孩子自个也晓得努力,这都是他该得的。”
大陈氏心里却不这么想,当初这兄弟俩被亲爹后娘发卖,要不是她这妯娌挺身而出,这俩兄弟现在在哪儿都不知道呢。
便是再努力,没得让他施展地儿,也是瞎白搭。
看着妯娌的善心有了好的回报,大陈氏心里也为梁青娥高兴。
待试过一回轧花机,又细细问了些作坊相关的事宜后,大陈氏乐颠颠就走了。
打算一会儿就来轧棉花,最好轧它个十几二十斤,争取今年一家子都能做一套新棉衣。
瞅着妯娌风风火火走了,梁青娥让各人自去干活,她便继续开始忙碌。
红纸裁成合适的长短和大小,留待写招牌和开业的吉祥话。
红布层叠着扎了两朵大花儿,到时悬挂在门头上,也能添点儿喜庆。
忙忙碌碌间,大陈氏带着俩儿媳,各背着一篓子棉花就过来了,婆媳仨在学会如何操作机子后,一人一台扎花机,手脚不停忙活起来。
二十斤棉花,要是搁往年用手剥,白日里大家还得做旁的活计的情况下,这么些棉花全去完籽,少不得要忙活十天半个月。
但用这轧花机除籽,三人只用了半个时辰,就全干完了。
喜欢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请大家收藏: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请大家收藏: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