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青 作品

第441章 阿耀哥哥,你会做除棉籽的机子吗

瞅见娘的手弄成这样,乐宝心疼的不行。

她抱着陈秋莲的手指头吹了又吹,待瞧见姐姐们的手指顶腹如出一辙的青紫模样后,眼眶顿时就红了。

陈秋莲有些感动,也有些好笑,她摸摸乐宝的发包包,温柔道:“往年想这么着剥棉籽还不成呢,咱们手指头这样,说明咱家棉花多,别人要是听说瞅见,只会羡慕咱家冬天暖和和的冻不着。”

道理乐宝都懂,但看见娘和姐姐们因为不停剥棉花,手指头因不走血指甲都要脱落了,她还是觉得难过。

“娘,织布有织布机,纺纱有纺纱机,就连弹棉花都有专门的弹花弓,为啥没有一种工具,是用来除棉籽的呢。”

对着小闺女的絮叨,陈秋莲十分的窝心。

她把乐宝揽进怀里拍了拍,“这傻孩子,你娘我活这么大,还没听说有除棉籽的机子呢,行了,去外面把橘皮翻一翻,去新房那边找四壮和六壮玩儿去。”

二毛妮见乐宝闷不吭声坐在炕沿,伸手就往她额头上一点,不由笑道:“阿奶天天说你聪慧,我就不信我哪里比你差了,你要是真聪慧,就给二姐整个除棉籽的机子出来,二姐从此都服气你。”

乐宝一怔,继而思索起来。

让她整个除棉籽的机子,她连木匠活都不会啊。

“去,乐宝才多大,连织布机都没正经见过,她咋能整出除棉籽的机子来。”

陈秋莲拍开二毛妮的手,推着乐宝下了炕:“别听你二姐瞎咧咧,再有差不多二十斤就揪完了,外面玩儿去,记得把橘皮翻一下。”

乐宝点点头,默不作声往屋外走去。

其实她见过织布机的,村长阿爷家里就有,织布机很大,横在堂屋里。

村长阿奶常常坐在织布机前,脚一下下踩着踏板,织布机就哐当哐当动起来,阿奶再把木梭来回穿过排成列的长长的直线,在一推一拉间,布就会一缕缕增多……

乐宝走出屋门,默默翻动着晒在竹匾上的橘皮,橘香淡而清幽,她那颗急躁的心,稍稍平复了一点。

慢悠悠翻完橘皮,她坐在橘树下,拧眉思索着和棉花有关的机子,它们的共通之处都是啥。

想来想去,她也只能想到织布机和纺纱机,还有弹棉花所用到的弹花弓。

要说这三样东西,那就都是用木料制成的,要说把它们改装一下,用来除棉籽,似乎也不能做到。

正冥思苦想间,院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接着,林耀大跨步跑了进来。

看见乐宝,扭头冲她笑了一下,噔噔噔跑进柴房里,片刻后,拿了根手腕粗细的木头就往外跑。

“阿耀哥哥。”

林耀回头:“咋了,乐宝,四壮和六壮还有小辉都在新房那边呢,你去吗。”

乐宝抿了抿唇,开口问道:“阿耀哥哥,你知道咱们镇上有卖除棉籽的机子吗。”

林耀挠了挠头:“你是说专门去除棉籽的机子吗,就像织布机用来织布,纺纱机用来纺纱,而除棉籽的机子是专门用来去除棉花籽的那样的机子。”

“对对,就是这样的机子。”乐宝眼睛发亮,小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

林耀如实回答:“咱们镇上的木材铺,还有木器店,还没有哪一家卖这种机子的。”

乐宝听见,倒也没有很失望,她继续问道:“那阿辉哥哥,你会木匠活,让你做个除棉籽的机子,你能做出来吗。”

林耀一愣,旋即摇头:“木匠活我就只会些皮毛,要让我照着啥东西做个同样的出来,还能试一试,这除棉籽的机子我想都想不出来,委实不知道该咋下手。”

他说完,复又笑道:“你咋想起来做这东西了。”

乐宝愁眉苦脸,小眉头皱成了一团:“我娘还有大姐二姐,她们最近天天揪棉花,手指头这里都是青紫的。”

说着,她把自己的手指头伸了出来,同林耀比划了一下青紫的部位。

“这么严重吗。”林耀眼里的笑意消失,扭头看一眼东屋的方向,眸中不由浮上担忧。

从李管事运走橘子后,家里的活计一个接着一个,先是耕种,再是夯打黄泥院墙,而这几日,他几乎日日都在新房那边,跟着林老虎和林飞鹰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

他同家里的劳力们在新房那边忙活,家里的活计都是大伯娘和三婶同大毛妮二毛妮几人做。

他如今虽姓林,究竟不是林家的血脉,乐宝还好些,毕竟年纪还小些,日常也不用如何避忌。

但大毛妮二毛妮已经是能说亲事的大姑娘,他这么个身份,言行举止需得格外注意分寸,免得落到有心人眼里,徒增事端。

林耀想了想,再次开口道:“冯夫子那次教授学问,不是说天地万物都是从无中生有的吗,既旁人能制出如织布机,纺纱机,木匠工具,犁耙铁锹之类的器物,我想,这除棉籽的机子,肯定也能制成,就是得多费些功夫好好琢磨罢了。”

这话正合乐宝的心意,她乐的直拍手:“就是这个道理,我和阿耀哥哥想一处去了,这样吧,我手里有些银钱,我出银子,阿耀哥哥动手,咱们合力把这除棉籽的机子造出来,如何。”

“嗯。”林耀重重点头。

而后他晃了晃手里的木头,笑着道:“不过我现在还得去新房那边干活,大伯和三叔今儿就能把炕盘好,咱们明儿就动手,咋样。”

“嗯嗯。”乐宝连连点头,乐颠颠跟着林耀去了新房。

黄泥夯就的院墙足有一人多高,为了震慑贼人莫要越墙行窃,泥墙的最上层,插满了石片碎陶等尖锐利物。

二人穿过院墙间特意留出的夹道,径直往后一排靠西边那处院舍走去。

推开院门,就见四壮在把和好的泥灰铲进一只破桶里,而林辉和六壮在把一块石块往墙根处搬抬。

至于五壮和冯舒,俩人多数时间在冯敬开办的小学堂里,随着大壮几人听讲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