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小方包 作品

第336章 赵祯也激情

赵祯看完,倒是先笑了,然后冒出来一句:“这次的奏折倒是符合规制了。”

他忽然将奏折往案上一扣,玉镇纸磕在砚台上发出清响,道:“韩执这倒是尽职尽责,不知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深得包枢密真传;亦或者......只是装出来的,沽名钓誉?”

“越府盘根错节二十余年,连刘沆都要替他们遮掩,他一个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竟敢单枪匹马捅马蜂窝?”

张茂则垂手恭立,答道:“韩少卿上任虽二月有余,但是单从张尧佐偷换礼器一案。先是从涉事官员起,甚至到别人不敢查的家密,便可知其敢做。”

“老奴今日收了奏折,尚多嘴问了一句,为何韩少卿要查。只知那送折子的主簿道:刑部和开封府尹敢查的,大理寺也要查;刑部和开封府尹不敢查的,大理寺更要查!”

刑部和开封府尹不敢查的......这是把大理寺的牌子,当成了骂贼的笏板?” 他想起当时“料理”张尧佐和贾昌朝,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唯有大理寺的年轻少卿敢在寺门前张贴涉案官员的罪证——

生怕百姓们不知道!

而一些小案子,韩执就算不首接经手审判,都会命人把所有流程记录下来贴在门口。更别说是他自己查案了。

也不知是陈太素允许的,还是韩执自己的想法。不过怎么说,他作为皇帝,对这种事情当然是不多管的,也不犯了什么大罪,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记得当时张茂则宣旨回来禀报,说大理寺门前挤满了看告示的百姓——韩执竟让书吏用白话誊写供词,连目不识丁的老妇都能看懂 “张尧佐以次品玉琮换祭天重器” 的罪状。

“陈太素做大理寺卿时,可从不敢让案情这般大白于天下。现在他出去办公差,韩执倒是敢首接张贴出来。”

赵祯说完了一些“家常”,便是又问道:“茂则,你且说说,这越府私制敕书度牒、倒卖私盐;开封府尹包庇藏祸、中饱私囊,当是如何?”

张茂则俯首,答道:“复陛下,越府伪造敕书、私制度牒,等同谋逆;刘沆身为京尹,收受贿赂、压案不查,按律当处斩刑......”

“只是这一番奏疏,大抵只是韩少卿的猜测和嫌犯供词,若是真的想让陛下查办,怕是不会说的这般首接明了。”

说完,张茂则自己的嘴角都有些忍不住上扬——他宫中当差多年,识人自是又一番手段,他自然也是看出韩执这一番奏折的意图:

估摸着就是想让官家帮他查一些东西,他没法查到的东西。

他有什么东西是查不到的呢?

好难猜哦。

赵祯也不是傻子,韩执这小子办事有力气、够胆子,主要是还懂得利用身边能用到的一切便利——包括他这个皇帝。

当然了,这不也侧面说明了,韩执心里就认自己这个皇帝吗?要是不认,哪敢事事都找自己帮忙?

他敲了敲桌上的奏折,笑骂道:“茂则,你跟着朕多年,倒学会替臣子打哑谜了?”

“陛下圣明。”张茂则低眉顺目,自然是知道自家圣爷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生气的啦。

赵祯就在奏折上,用红笔批注了一笔,然后递给了张茂则,说道:“当然了,他敢找朕帮忙,不就说明了他够‘忠’吗?若是不干净,何敢求朕帮忙?”

“明日让三司把近十年的盐引账册都搬去大理寺——记住,要那些换成‘借’‘贷’记账法的。再派十名内侍卫跟着。姑且说是‘协助查案’,实则替朕守着韩执,别让他被越府的人暗害了。”

“是,陛下。”

张茂则接过奏折,只见批注栏里写着 “准借三司、户部账房先生各三名,专助大理寺查办越府一事”。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赵祯连 “借贷记账法” 都点出来,就明着要让韩执查。

越府那些惯用旧制做假账的老吏,怕是要在这上面栽跟头了。越府不一定敢在盐里掺石膏,但是肯定敢在账册里掺‘水漂账’,让三司的老吏盯着借贷两栏,别人做手脚就难喽。

韩执前段时间在全朝上下推行新账法时,曾被户部老吏联名弹劾 “混淆祖制”,现在倒是用的一个比一个好。

“越府的老狐狸们,总以为把账做进‘宫用损耗’就能万事大吉,”赵祯道,“却不知当年太后节俭,哪用得了这么多盐?朕只是不查,而不是傻。”

“对了,明日去宣旨的时候,记得把朕案头的那箱《庆历编敕》给韩执送去,让他查查刑统,看看那些贪贼该如何查办。想借律法斩贪,朕很乐意借这个刀。”

张茂则躬身应下,似乎有些担忧——毕竟赵祯的这一大波援助,能把越府的人给吓死,便是道:“老奴明白,但是陛下......韩少卿虽有胆魄,但越府党羽遍布,难保不会铤而走险。”

“那就顺带着,让皇城司即刻彻查越府在汴京的所有产业,钱庄、绸缎庄、米行......一个都别放过。再传旨给济州知州和应天府府丞,封锁盐场,严查出入船只。若有任何可疑船只出港,当场扣押!”

赵祯吩

咐完,思索了一下,似有所指地问道:“还有何要处理?朕感觉像是漏了什么......”

张茂则自然听出意思,便是点道:“复陛下,开封府尹刘沆,涉嫌包庇,当革职查办。”

“刘沆身为京尹,竟与越府沆瀣一气,不革职不足以谢百姓!去——把他的印信先收了,朕倒要看看,没了这枚‘护身符’,他还如何替越府通关!”

赵祯这下来气了,本来韩执这一番操作,倒是让他感觉自己更有“激情”了。但是一听到自己亲封的开封府尹干着包庇的事儿,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命人拟定诏书,去告诉韩执,”赵祯吩咐道:“让他放开了查,查清楚刘沆和越府的勾当。无论何时查出、查完,朕都让他站在在大庆殿的御陛前,亲审刘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