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邋遢遢的星星 作品

第417章 衣锦还乡3(二合一)

  贾玌见贾宝玉这副神游天外的模样,也不在意,只是微微摇了摇头,便移步走向下一位族人。

  这一举动,却让站在一旁的贾政脸色铁黑!

  ——这个逆子!竟敢在国公归来的大日子这般怠慢!

  贾政胸腔起伏,只觉得一股火气往脑门直窜,几乎要压制不住;阴沉的目光死死钉在宝玉身上,心里暗骂道:

  痴傻的东西,不知天高地厚!

  国公爷亲自过问,这是多大的体面?可这逆子竟敢如此怠慢!

  贾政闭了闭眼,强压下心头怒火。

  今日是贾玌荣归的大喜日子,他不能当众发作。但心底对宝玉的最后一丝期望,也在此刻彻底熄灭。

  罢了...罢了...贾政在心中长叹,朽木不可雕也

  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忽然注意到贾玌走向的方向——那是站在角落里的贾环!

  只见贾环一身素净儒衫,虽站在不起眼的位置,却腰背挺直,目光火热,清明!

  与贾宝玉的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

  贾政心头猛地一跳,心中涌现出一个想法,仿佛坠崖前抓住的最后一根草

  贾玌的目光掠过宝玉,落在角落里的贾环身上。

  那一刻,空气似乎微微一滞。

  贾环站在人群边缘,本不必如何显眼,但他却与往常大不相同——一袭素色儒衫,袖口微卷,眉眼间再不见曾几何时的畏缩之态,反而透着一种锋锐的清正!

  他眼中带着灼热的光,胸腔里的心跳快得几乎要冲出来。

  ——二哥回来了!

  那个逼他读书、助他成才的玌二哥,那个在信中与他倾吐肺腑、为他铺路的兄长......终于回来了——!

  贾环眼眶一热,攥紧手指,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

  贾玌注意到贾环的变化,眼中闪过一抹意外,随即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迈步走去。

  贾环呼吸一滞,只觉得喉咙瞬间干涩无比,双腿、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眼眶瞬间通红。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般。

  环弟。贾玌先开口,声音温和中带着几分欣慰,长高了!

  贾玌开口,嗓音比对待宝玉时要温和许多。

  长高了

  这短短几个字,如同雷霆一般炸在贾环耳中,让他浑身一震!

  他猛地抬头,对上贾玌那双依旧锐利却又带笑的眼睛,几乎是在一瞬间——

  咚!

  他直接跪倒在地,朝着贾玌重重磕了个头!

  国公爷!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又充满了虔诚的崇敬,环......环弟没辜负您!

  一时间,满堂寂静。

  贾政瞪大了眼,完全没料到贾环竟会如此失态!

  傻小子。贾玌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臂,眼底带着罕见的欣慰,谁让你跪的?你如今已是国子监的监生,再过一些年便要参加乡试,还用得着这些俗礼?

  这番话落在众人耳中,无不震动!

  贾环更是眼眶通红,强压住喉咙里那股汹涌的哽意道:国、国公爷......环弟,不敢忘恩!

  ——没有贾玌,他贾环如今或许仍是那个躲在角落里的庶子!

  那个遭人轻视、连府中下人都能随意踩上一脚的小少爷,哪有今日的光景!

  贾玌眯了眯眼,仔细看了看他,忽然道:县试、府试案首

  每说一个字,贾环的背脊便挺得更直一分。

  ——国子监月考,两次名列榜首!贾玌最后笑骂一句,还敢说不辜负我?你这哪里是没辜负,分明是狠狠打了我的脸!

  贾环浑身一颤,原本压在心里的千言万语,此刻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些......远在千里的贾玌居然能一清二楚

  他只能死死咬着牙,不让眼泪掉下来。

  贾玌却猛地握住他的手,重重一摇,低声道:好,很好!比我想的还要好!

  仅仅这一句话,贾环便觉得——

  值了!

  所有挑灯夜战的苦累,所有被人质疑的煎熬,甚至连当初对贾玌的那些恨意,现在回想起来,竟全成了淬炼他的火焰!

  如果不是贾玌,他哪能有今天!

  族长

  他哑着嗓子,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一句承诺。

  三年后......乡试,环弟一定......给您拿个解元回来!

  ——解元!

  这可是举人第一!

  何等狂妄之言!

  贾玌脸上掠过一丝错愕,随即放声大笑:好!好一个狂妄的小子!

  他抬手按在贾环肩上,眼神里笑意还未散去,却已经渐渐沉淀成一种严肃:

  若是别人说这话,我定当他是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但既然是你说的

  贾玌盯着贾环的眼睛,一字一顿道:那我便信你能做到。

  四周一片哗然!

  那可是国子监的大考,三年之内拿解元?!

  这已经不止是自信——简直是狂傲至极了!

  可贾环的眼瞳却仿佛燃着火,死死咬着牙关,毫不退缩地与贾玌对视——他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

  “不过,你还年轻...”贾玌收敛笑意,目光变得深邃:三年太急,不必给自己这般压力。

  贾环急切地想要辩解,却被贾玌抬手制止。

  读书如种树,急不得。贾玌语重心长道,根基不牢,纵使一时开花结果,终究难成栋梁之材。

  他略一沉吟,伸出五根手指:五年。五年后的乡试,我等你金榜题名。

  “昔日我于朝堂之上许下‘五年复辽’的誓言,彼时众人皆笑我痴,道我狂。终是皇天不负,五年期满,辽地光复,我也得以得胜归来,获封国公。

  今日见你,如同看到当年的自己,同样的年少热血,同样的壮志满怀。

  我希望你能继承我的这份信念与勇气,以五年为期,潜心苦读。

  这五年,不仅仅是为了那乡试的功名,更是为了沉淀自己,筑牢学识根基。”

  贾玌目光灼灼,凝视着贾环,双手重重地按在他的双肩之上:

  “五年后,你定要以满腹经纶,傲然站于乡试考场,让天下人见识你的才学,如同我当年收复辽地一般,震惊朝野。

  我相信,你定能如我一般,不负韶华,成就一番大业。届时,我在这国公府,静候你佳音传来。”

  贾环听着贾玌这番言语,只觉热血沸腾,心中那团火焰烧得更旺。

  “国公爷放心!环儿定不负您所望,五年之后,必以解元之名,光耀门楣!”

  四周众人原本的惊愕此时化作了惊叹,对贾环这股子决然的气势,不禁暗暗称奇。

  贾玌满意地点头,突然从腰间解下一块通体莹白的玉佩,递给贾环:

  这是皇上御赐的文心佩,今日赠你。望你牢记文以载道四字真言。

  玉佩在烛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正面刻着文心二字,背面则是御笔亲题的文以载道。

  贾环双手接过,如获至宝,指尖都在微微颤抖:这...这太贵重了

  拿着。贾玌不容拒绝地说,你配得上。

  四个字,重若千钧。

  贾环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他珍而重之地将玉佩贴身收好,再次深深一揖:环弟定当勤学苦读,绝不辜负二哥厚望!

  这一幕落在众人眼中,反应各异。

  贾政则怔怔地望着两个儿子,眼中神色复杂难明;

  而缩在角落的贾宝玉,望着贾环与贾玌亲密无间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不知是羡慕,还是释然!?

  贾玌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厅内一众贾府子弟,脸上笑意更浓。

  他大步走向站在一旁的贾琮、贾蓉和贾蔷三人,在他们每人肩上重重捶了一拳。

  好样的,小子们!贾玌的声音洪亮有力,你们在军中表现不俗,没给贾家丢脸!

  贾琮挺直腰板,眼中闪着激动的光芒:全靠国公爷栽培!

  贾蓉则笑嘻嘻地摸了摸被捶的肩膀:国公爷这一拳,可比边关的箭矢还重三分!

  众人闻言哄笑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不少。

  贾玌笑骂一句:贫嘴!随即转向站在最后的贾蔷,蔷哥儿,你这随军主簿做得不错,深得我心!

  贾蔷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不过是些微末功劳,跟三叔、大哥比,不值一提

  贾玌摆了摆手,神色认真:

  “功劳不论大小,只要尽心尽力,便是值得称赞。你在军中负责主簿一职,文书往来、粮草调度等事务繁杂琐碎,却被你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况且,行军打仗,后方的稳定至关重要,你这功劳,丝毫不比冲锋陷阵的将士们小。”

  贾蔷听了,心中满是感动,眼眶微微泛红,抱拳恭敬道:

  “多谢国公爷夸赞,蔷哥儿铭记于心。日后定当更加努力,为贾家效力!”

  说完,他的目光落在站在最边上、年纪最小的贾兰身上。

  这孩子才十一岁的年纪,却已经显露出不凡的气质。

  一身国子监监生的装束,腰背挺得笔直,眼神清亮有神,与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孩童判若两人。

  兰哥儿。贾玌的声音带着几分欣慰,过来。

  贾兰闻声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见过国公爷。

  贾玌仔细打量着这个侄子,眼中流露出赞赏:听说你在国子监月考中,连续三次名列前茅?

  回国公爷的话,贾兰声音沉稳,都是托您的福,若非您举荐,兰儿哪有这般进学的机会。

  贾玌赞许地点头:好一个虎父无犬子!你父亲当年在世,也是这般出类拔萃。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郑重,你要记住,你身上流着珠大哥的血,莫要辜负了他的威名。

  贾兰听到提及亡父,眼圈微微一红,但很快又挺直了腰板:兰儿定不负父亲威名,更不负国公爷栽培。

  贾玌笑着拍了拍贾兰的肩膀,示意他放宽心:说起来有意思,此前兰哥儿还是环弟的榜样呢。

  贾环不好意思地挠头:二哥,这事就别提了

  贾玌转向贾兰:现在倒过来了。兰哥儿,你得跟你三叔好好学学了。他这一年多来进步神速,从当初的垫底到现在国子监的优等生,这份努力你要记住。

  贾玌倒不怕贾环与贾兰二人会重蹈贾珠的步履,此时的他已然封公,大概率是不会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外出京城处理了;

  那就代表着,此后的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留在京城,全心全意地照拂贾家。

  贾玌十七岁封国公,这般功绩在大庆朝的历史上亦是独一份的。

  如今边关战事平定,他手握兵权却并无拥兵自重之意,但即便庆帝对他信任有加,也着实没有理由再派他远赴边关。

  贾兰认真点头:三哥现在真的很厉害。上月月考他的策论得了头名,祭酒大人还当众表扬了呢。

  贾环连忙摆手:兰哥儿别这么说,你的经义注解才是真功夫。

  贾玌看着两个小家伙互相谦虚,笑着说:好了,你们俩都别推让了。环哥儿要继续保持,兰哥儿要多向三哥请教。记住,天赋重要,但勤奋更重要。

  贾兰挺直腰板: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二哥的期望!

  贾环也郑重地说:我会继续用功,也会好好帮兰弟的。

  贾玌满意地点头:这才像话。记住,你们是贾家的希望,要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

  宁国府内院,一众女眷早已安排大妆,在垂花门内等候多时。

  贾梁氏身着御赐的七翟冠服,金线绣制的翟鸟纹样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头戴七翟冠,冠上珠翠环绕,正中一颗东珠足有龙眼大小,彰显着超品诰命夫人的尊贵身份。

  因着辈分,她端坐在贾母下首的太师椅上,腰背挺直,仪态端庄,与当年那个谨小慎微的姨娘判若两人。

  太太,哥哥什么时候来呀?

  惜春依偎在贾梁氏身旁,小手轻轻抚摸着贾梁氏华服上精致的翟鸟纹样。

  贾梁氏温柔地为惜春整理鬓角:

  快了,不必如此着急!

  声音不疾不徐,带着超品诰命护国太夫人特有的从容气度。

  王夫人站在一旁,目光不时瞥向贾梁氏那身华贵的冠服,露出艳羡之色,忍不住低声问周瑞家的:

  前头可散了?

  回太太,周瑞家的同意压低声音,方才琥珀来说,国公爷正在正堂考校环三爷和兰哥儿的功课呢。

  邢夫人闻言撇了撇嘴,内心十分不屑:一个庶子,也值得这般

  大太太慎言。尤氏急忙打断,指了指站在最前方的贾母,老祖宗听着呢。

  贾母拄着拐杖,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竖得老高。

  鸳鸯附耳道:老太太,国公爷怕是还要些时候才过来,您要不要先

  急什么。贾母眼睛都不睁,我这把老骨头还等得起。

  三春姐妹站在廊下,探春不住地往月洞门张望。

  惜春扯了扯她的袖子:三姐姐,你脖子都要伸长了。

  探春笑着白了惜春一眼,刚要开口……

  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原是在外头一直侯着的琥珀回来了!

  “来了、来了,国公爷现在已经进了二门了——!”

  【明天有时间加更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