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量 作品

第一百九十章 又到了让人眼红的这一天

  “回去的时候,路上当心点儿。”

  孙立一直送到了大门口。

  这个时候,信息传播速度虽然不快,但李天明半路遇到抢劫,还有李家台子出了人命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还是传到了市里。

  不像后来,网络咨询发达,出点儿事,要不了一个小时,就能传得人尽皆知。

  “放心吧!孙哥,提前给你拜年了。”

  今天是腊月二十,送鱼的营生本来早该停了,可临近年关,孙立给村里打电话,又要了一车。

  “过年好!”

  孙立笑着回了一句。

  离开钢铁厂,两兄弟一路往家赶,早上出门的时候,就下起了雪,现在越下越大,路上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

  “哥,这是啥?”

  天生从纸箱子里拿出一个竹编的篮子。

  李天明看了一眼,也觉得稀奇:“荔枝,钢铁厂还有这好东西。”

  荔枝在北方本就不多见,而且还是冬天,应该是别人送给厂领导的,被孙福满拿来借花献佛。

  今年国内的经济形势虽说好了一点儿,但各类物资还是稀缺。

  尤其是南边的邻居在打仗,政府大力支援,让国内的物资缺口越来越大。

  靠着分配给钢铁厂的那点儿肉类定量,根本没办法满足工人的需求。

  孙福满也只能指望李家台子的养殖场了。

  “这下家里的年货不缺啥了吧?”

  天生笑着,他跟着李天明跑了几个月,时不时的就能往家里带些好东西。

  回到村里的时候,拖拉机已经快拱不动了。

  村口电风扇厂的工地,上个礼拜就停工了,要等到明年开春再继续。

  “天生,你先回吧!”

  天生答应了一声,跳下车,抱着他那份年货,兴冲冲地回了家。

  把拖拉机来回村支部,隔着门都能听见李学庆在骂人。

  明天就是分红的日子了,今天各个生产队的队长又来找李学庆对账。

  “少特娘废话,跟你们说了多少遍了,集体的便宜就那么好占?一个个都咋想的,非得逼着老子骂人。”

  李天明推门进了会议室。

  “天明!”

  “天明回来啦!”

  “冻坏了吧!”

  “快进来暖和暖和!”

  众人纷纷开了口。

  如今李天明在村里的地位,就算是李学庆这个主任都比不上。

  “天明,坐!”

  李学庆说着递过来一支烟。

  李天明接过点上,坐在炉子旁边烤火,随手把这次的鱼钱给了马长山。

  “还没封账呢?”

  李学庆听到这个就来气。

  “封账?你瞅瞅,这一个个的都来和我打擂台呢,也不知道咋想的,就缺那几个工分。”

  五个生产队长,讪讪的笑着。

  显然,人人都在记花账。

  “几位叔,真不怨学庆叔发火,集体的便宜哪能随便占,真要是被有心人给抓住把柄,那可不是小事,现在都盯着咱们村呢,更要小心一点,不能因小失大。”

  从刚进腊月就开始对账,一直对到腊月二十,还没对完。

  明天就是分红的日子了,账上还有出入的话,镇上、县里都要过问。

  李学庆骂了好几回,可几个生产队长还是抱着侥幸心理。

  但随着李天明一开口,五人立刻从怀里又掏出了一本小账。

  “天明说得对,不能因小失大。”

  “嗐,都是前些年穷闹的,这小家子气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了。”

  “天明,你放心,往后绝对实打实的记,绝对不给村里惹麻烦。”

  这下重新再对,有出入的地方,几个生产队长也都做了让步。

  没一会儿就完事了。

  “你瞅瞅,我拍桌子骂人,一个个的都跟我打马虎眼,你一开口,他们全都老实了。”

  看到这一幕,李学庆又动了把村主任的位子让给李天明的念头。

  他心里也清楚,李天明才是那个能让乡亲们奔好光景的带头人。

  几个生产队长嘻嘻哈哈的走了。

  会议室里只剩下了李天明和李学庆两个人。

  “天明,等你明年入了党,这村主任还是你来当吧!”

  李天明闻言,并不觉得意外,之前李学庆也曾和他说过。

  “叔,这个事,最少五年之内,您就别提了。”

  时代洪流期间,李天明还需要李学庆在前面顶着,他的身份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就凭家里那些牌牌,谁都不能把他怎么样。

  李天明要是这时候顶上去,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李学庆听了,也能猜到是因为什么。

  “行,叔就再顶几年,放心,有我这把老骨头在,你就可劲儿的折腾。”

  李天明笑了,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起了村里的结余。

  “这些日子往城里送鱼,账上又攒下了七万多,不到八万块钱,县物资局还是和往年一样,拉走了5000斤,剩下的……菜园子的菜换了点儿钱,还有就是县里的财政拨款。”

  今年因为多了一家电机厂,而且开始送鱼的时间也早,之前建电风扇厂已经用掉了一笔,现在账上居然还有七万多块钱。

  这下,又该其他村眼红了。

  他们只有工分那点儿结余,分完口粮,根本剩不下多少,家里壮劳力少的,说不定还要欠村里的钱。

  “叔,今年记得和大家伙说说,都低调点儿,财不外露的道理还能不懂。”

  “我说了,他们就听?再说了,现在谁不知道咱李家台子有钱。”

  这倒也是。

  那就……

  继续眼红吧!

  转天便到了让其他村人眼红的日子。

  吃过早饭,乡亲们纷纷到了村支部。

  除了一袋袋的粮食,成垛的萝卜、白菜,还有一条条剁好的猪肉,一篮子一篮子的鸡蛋。

  村里人虽然人人脸上都带着喜色,却并不惊讶,只有那些刚来没多久知青,一个个被惊得瞪大了眼睛。

  这里难道已经提前进入gC主义了吗?

  “建设哥,那些……也分?”

  孙良元指着条案上摆放好的猪肉,感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自从下乡,他都快忘了肉是什么味儿了,每天都是萝卜白菜,偶尔吃上一顿细粮都算改善生活。

  现在看见猪肉,眼睛都挪不开了。

  谢建设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猪肉确实会分,但是……

  有没有他们这些新来的知青,就不一定了。

  “都别吵吵了,我先说两句啊!”

  李学庆的大嗓门,将村民们的声音给压了下去。

  “今年咱们村大丰收,家家户户的口粮肯定是足量的发,等会儿先发口粮,然后是菜,最后是猪肉和鸡蛋,话说在前头,发肉发鸡蛋的时候,谁也不许挑肥拣瘦的,轮上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再和往年一样瞎吵吵,明年养殖场的猪全都卖了,连根猪毛也不留,想吃肉,都去镇上换肉票,自己买去!”

  李学庆说完,底下顿时一阵哄笑声。

  因为分肉吵架,几乎每年都会有,谁都不愿意要瘦的,什么五花三层根本没人稀罕,都喜欢肥肉多的,越厚越好。

  一年到头就这么点儿油水,不争不行。

  但今年不一样了,养殖场分了两次红利,等会儿还有卖鱼的钱要分下来,就算建电风扇厂,拿出去不少,可家家户户都要比以前宽裕多了。

  见没人说话了,李学庆大手一挥。

  各支生产队开始唱名分红。

  新房距离村支部不算远,李天明就没动用拖拉机,有他和天亮这两个壮劳力,几趟就把粮食和菜给运了回去。

  接下来就是分肉,看着小队会计递过来至少四指厚的肥肉膘,李天明赶紧给推了回去。

  重新从桌子上拿了两条五花三层的肉。

  家里不缺油。

  李天明借着去海城的机会,找孙立换了不少油票,囤了好几桶花生油和大豆油。

  “天明,这可不是发扬风格的时候!”

  “别了,我就喜欢吃这五花三层的,这肥肉还是给别人吧!”

  前世,上了年纪以后,讲究健康饮食,肥肉已经很少吃了。

  李蓉在一旁干着急也没办法,家里都是李天明说了算。

  今年分肉不论大人小孩儿,一律半斤,李天明家里有五口人,分了两斤半,金利觉得李天明吃亏了,做主把那几根大骨头都给了他。

  鸡蛋也是按人头分,每人五个。

  李蓉小心翼翼的兜着鸡蛋,生怕给打碎了。

  “天亮,你和小蓉把肉和鸡蛋拿回去!”

  孙良元看着手上的半斤肉,恨不能先咬上一口油油嘴。

  他们这些新来的知青,原本是没有的,还是昨天李天明帮着争取来的。

  宁落一群,不落一人。

  既然到了李家台子,就是村里的人,快过年了,大家都高兴高兴。

  再往后,就是分钱了。

  这时候,村支部门口也出现了不少生面孔,不用问也知道,都是附近村子过来看热闹的。

  只是这份热闹实在不应该看,大过年了,落个红眼病回去,心里不堵得慌吗?

  「今天第三更,留存率低的我都不敢看了,大家受累帮着点一点,谢谢了,今天冇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