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量 作品

第二百一十六章 用质量来说话

  二十台电风扇排成一溜摆在工作台上,接好电,同时按下开关。

  嗡嗡嗡……

  只片刻的时间,噪音便降到了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这让负责记录噪音标准的技术员不禁为之一怔。

  这次为了检测李家台子生产的电风扇的质量,王作先特意让市里的轻工业局联系了上海的华生电风扇厂。

  目前国内最有名的电风扇生产厂家正是上海的华生,放在日后,人家就是权威,由华生的技术员检测出的结果,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了。

  只不过目前国内的质量检测手段非常有限,也只能通过观察产品的持续工作来判断。

  监测刚开始,这个小作坊手搓出来的电风扇,便让对方眼前一亮。

  时代洪流开启之前,华生厂也在钻研如何使电风扇降噪的问题,只是后来大时代降临,一切科研项目都被叫停了。

  就连生产也是断断续续的,人们的心思都放在革命上面了。

  这几年,华生所生产的电风扇还和原先一样,几乎没什么变化。

  但当初定下来的几个项目,技术部门的人一直没放弃,只是缺少试验经费,又得不到领导的支持,也只能私下里进行讨论,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实践。

  关于如何降噪,华生厂的技术部,经过讨论也形成了几种意见,其中就有改变扇叶的形状,增加扇叶数量等方案。

  刚刚见到这几台怪模怪样的电风扇时,几位大厂的技术员便感觉十分新奇,没想到打开之后,还真的……

  有些真东西啊!

  几人陆陆续续的在检测报告上写下了各自的结论。

  还不仅仅是噪音的问题,站在电风扇前面,体会着吹出来的风,也不像现如今市面上的电风扇那么硬,感觉十分柔和,而且,风量并不比普通电风扇小多少。

  又看了一下连接着的电表,顿时更加吃惊了。

  噪音小、风柔和,耗电量还小……

  这真的是一个农村小作坊的产品?

  只目前检测出的几个优点,这种类型的电风扇如果投入市场的话,就已经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了。

  接下来要看的就是耐用的问题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天明的心情也从最初的紧张,渐渐地平复了下来。

  在来海城接受检验之前,这批电风扇在家里已经经过了好几轮的测试,还从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晌午了,不如大家先去吃饭?”

  海城轻工业局的马局长刚刚也捏了一把汗,可现在一个多小时过去,电风扇始终没出现任何问题,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批电风扇如果能通过检车的话,到时候,海城在轻型工业领域,又将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同样的,他作为主管海城轻工业发展的领导,政绩上也能被添上一笔。

  “马局长,我们就不去了,方便的话,能不能帮我们把午饭带过来!”

  华生厂带队的是技术部的一名科长,岁数不大,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还十分不以为然,一个村子居然也想做电风扇,吹得挺厉害,说到底还不就是放卫星。

  如今这年头,类似这种好大喜功的行为屡见不鲜,当初还有几个农民说要发射卫星呢,事实证明就是个笑话。

  可这股风吹起来,止都止不住。

  今天这方面取得了进步,明天那方面又迎来了突破。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最瞧不上这种浮夸不务实的行为,但风向就是如此,他也无能为力。

  来都来了,检测开始之前,几人便达成了共识,一切公事公办,用质量来说话。

  原以为又是一个无聊的卫星,谁知道竟然做出了真东西。

  虽然还没通过24小时续航检测,但只降噪、节能这两项指标,就足够他们真心实意的喊出来一句:向农民兄弟学习!

  可身为专业人士的骄傲还是让他不愿意承认,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是被几个农民攻克的。

  现在去吃饭,要是有人趁他们不注意,把电风扇关掉怎么办?

  马局长闻言,立刻安排人,将大家的午饭都送到这里来。

  “天明同志,你……有多少把握?”

  吃饭的时候,马局长将李天明给拉到了一旁,小声问道。

  李天明知道马局长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我也不能说百分之百,但在家里检测的时候,从没出过问题。”

  马局长听了,不禁有些失望,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只能自己安慰自己。

  “那就应该没问题,应该没问题。”

  吃过午饭,检测还在继续。

  李天明耐不住,偷偷的溜到外面,点上了一根烟。

  时候不长,马局长也跟着出来了。

  “天明同志,有件事咱们谈一谈。”

  说着,马局长也点了根烟。

  “你们生产的这种电风扇,如果要仿制的话,有没有难度?”

  这玩意儿能有什么难度!

  稍微专业一点儿的人,只看一眼也就差不多了。

  比如那几位华生厂的技术员,估计此刻心里连图纸都画的差不多了。

  见李天明摇头,马局长并不觉得意外。

  “如果华生厂也生产同类型的电风扇,你们……会不会因为缺乏竞争力,导致……”

  李天明已经猜到了,肯定是王作先和马局长说的。

  在如今这个全国一盘棋的大环境下,大概没几个人能理解市场竞争力这个概念。

  “肯定会!”

  就算将李家台子的电风扇纳入计划经济范围内,也没办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华生厂的电风扇已经几十年了,人们对这个品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识。

  李家台子这个小作坊的产品,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考虑过没有?”

  这是王作先给马局长出的题,他回答不上来,于是王作先就让他来问李天明。

  一开始,马局长还抹不开面子,可刚刚观察了华生厂几位技术员的反应,他突然意识到,一旦华生厂开始仿制,李家台子这个小作坊将毫无还手之力。

  就算上面下达了生产任务,可产品销售不出去,老百姓不认可,一切都是白搭。

  李天明当然考虑过,目前这个大环境,国内甚至连专利法都没有,根本没办法阻止华生厂仿制。

  这也是为什么,李天明在得知负责电风扇质量检测的是华生厂时,没有反对的原因。

  只要投入市场,人家随便卖一台,都不用拆开,就能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

  “马局长,华生厂可以仿制,国内其他生产电风扇的企业都可以来仿制,但是,需要和他们达成一个协议,至少两年内,他们仿制的产品,不允许进入华北市场。”

  “这……恐怕不行。”

  马局长能坐到这个位置,或许思想僵化,但绝对不是个笨人。

  李天明刚提出来,他立刻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短时间内,先将李家台子的产品保护起来。

  “这是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华生厂绝对不会同意,而且,一旦提出来,你想过后果没有?”

  李天明闻言笑道:“华生厂如果不同意的话,是不是也有独占市场,搞垄断的嫌疑呢?”

  呃……

  马局长还真被问住了。

  他不知道华生厂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人统计过这方面的数据,但从百货商店的柜台上就能得出结论。

  目前海城最大的百货商店,销售的电风扇全都是华生厂的产品。

  “我的提议也不能算是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应该叫做……地方保护。”

  地方保护?

  这个说法倒是很有意思。

  「今天第三更,小伙伴们有推荐票的投一投,帮这本书再把名次冲一冲,谢谢大家了,今天冇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