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杨坚有囤积癖啊!

……


事实上,隋文帝以自己作比文景二帝还真不是不谦虚。


基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之汉初要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隋文帝能积攒下的家业甚至还要超越前者。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华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沿着秦皇曾经的道路先走一遍。】


车同文,书同轨必须先搞起来。


再其次,天下分裂了那么久,各地使用的钱币都不一样,王朝新建,自然不会再用以往的,货币和度量衡也是势必要统一的。


这是秦皇曾留下的路,也势必将是日后每一位大一统的帝王所必须要走的路。


不过,也许是经历了太多年乱世的坎坷。


隋文帝是个囤积癖格外旺盛的皇帝。


他好像特别害怕突然哪一天粮食不够吃,或者是东西不够用,逮着机会就会疯狂的囤囤囤。


起初还不那么明显。


什么时候大臣们也都渐渐察觉到了自家陛下这个特殊的爱好呢?


据说伐陈回来之后,隋文帝大行封赏了一批有功劳的将士。


【一次赏绢布,三百余万段】


【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


【其余出师命赏,亦莫不优隆】


给钱给布给粮食,相当大手笔。


受赏的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有些心慌。


“我隋朝毕竟才建国没多久,正是用钱的时候,陛、陛下这样掏空家底赏赐咱们,国库真的撑得住么?”


一群人一合计,觉得自己虽然受赏很高兴,但也不希望刚建立没多久的王朝因此出问题啊!


可谁知,他们跑去一问,居然发现各地的国库不仅没有半点减损,反而各个都满的差点溢出来。


【府库曾无减损】


【库藏皆满】


哦,原来陛下不是掏空家底。


只是把溢出来的刮了点油皮。


众人麻木。


弹幕爆笑如雷。


【哈哈哈哈哈哈终究是错付了!】


【臣子:我恨狗大户】


【完了,给我看仇富了!可恶,杨坚到底哪儿存的这老些钱!!】


【合理怀疑杨坚是不是放不下了才拿出来赏给大家点(狗头)】


【杨坚:那不然呢(狗头)】


【人比人气死人啊,有些人刚建国穷的揭不开锅,有些人刚建国仓库满的塞不下!】


【你说他铁公鸡吧,人家倒是把这老些东西拿出来赏赐,你说他大方吧,他居然能无声无息的囤这么多!!】


……


这还仅仅只是开皇初年留下的数据记载。


【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


隋文帝攒着攒着,忽然发现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各地库藏都满了,一点也塞不下了。


于是,生性节俭的隋文帝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大手一挥,要大兴土木了。


——建仓库。


【于是乃更建左藏之院,构屋以受之。】


在隋宫里面,他就足足建造了有一百九十间府库,用来囤各种各样的丝、绵、布、绢、麸、曲、金、铜鼓……等等。


伽罗来告诉过他一声,“那罗延,宫里没那么多吃饭的嘴。”


你囤这么多东西是想让我一个人用上八百年么?


杨坚却挺认真的表示。


“防范于未然,本来那些地方也不必腾给妃子住,不如利用起来放些东西。”


伽罗:……


有时候很怀疑,你就娶我一个是不是担心妃子多了会吃空你的库藏。


弹幕嘎嘎的捧腹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救命我要笑死了!】


【伽罗:合着你不娶妃就是怕多几张嘴是吧?】


【杨坚考虑了一下,表示宫里不需要那么多吃白饭的(狗头)】


【要么说那有些皇帝的后宫斗不动呢,你多吃一口饭皇帝都得嫌你干活不努力!!】


【宫妃:什么扒皮皇帝,这狗日的宫妃谁爱当谁当吧(拍桌流泪)】


【oi,说的就是你们,什么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的(狗头)】


【汉武吧……应该还是可以努力努力的(思考)】


【努力啥,长得好看让他多新鲜几天再滚蛋,长得不好看直接滚蛋(冷漠脸)】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竟然无法反驳!】


天幕前。


刘彻余光瞥见弹幕又蛐蛐儿自己,顿时老不高兴。


“又说朕坏话!这些家伙!!”


卫青默默看了几眼,没找出哪一条可以称得上‘坏话’的。


贞观年间。


李世民瞧着颇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有道理啊……朕怎么就没想到隋文帝这一茬!”


长孙皇后笑容僵住,“陛下也想要在殿中修库藏?”


李世民道,“哦,那倒不是。”


长孙皇后微松了口气。


李世民又唧唧歪歪。


“观音婢,你说咱们要不还是打发了那群吃白饭的吧!省的她们老是在后宫里跟你宫斗!!”


妃子们:…………?


你做个人吧,你说我们跟谁宫斗?!


……


天幕画面悠悠然转过。


镜头像是长了翅膀的飞鸟一样沿着全国上下飞驰徘徊,分别将无数州县的府库都映了进去。


隋文帝的囤积癖并不仅限于京都和皇宫。


他把这份压力同等的传递给了各个州县。


【西京置太仓、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平仓、华州置广通仓……】


隋文帝表示我看你们没事儿做挺闲的,那不如就修粮仓吧,每年都给朕记得往里塞,朕定时定点要查账。


而且这仓库还必须修的特别大,里面至少都要有两三百窖。


【储米栗,多者千万石,少者亦不减百万石。】


这个数量有多么庞大呢?


【公元585年,适逢关中大旱,连年颗粒无收。】


隋文帝仅开了一个广通仓,便救活了一整个关中的百姓。


他自己从来节俭,哪怕身居帝王高位,也从不事奢靡享受。


他早就不缺一口米粮,但他好像总是害怕吃不饱饭。


更怕天下百姓熬不过下一个灾年。


他将全国各地都设置义仓,严苛的将这些粮仓都控制在政府手里,害怕地方的官员贪污受贿,关键的时候取不出粮食。


【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


于是,每每逢旱逢水此等天灾,人们便不再像以往那样害怕。


因为他们知道,英明神武的隋文帝陛下。


总能找到一个离他们最近的,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堆得满满的粮仓。


然后开仓赈灾,救万民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