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的元宝 作品

第220章 明夏朝廷的奖励

青杠子能吃的事情并没有保密多久,就像风一样从小石村传遍了整个遂宁县。

谁家都有几个想要真心帮助的亲戚。

一传十,十传百,青杠子经过蒸煮,能够去除毒素,成为能吃的粮食粉事情,迅速传遍了整个明夏。

实在是新皇帝的一个孝心,几乎把整个明夏的老百姓都坑进去了。

面临断粮的威胁,不管传言是真是假,老百姓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先试试。

青杠子不要钱,柴火不要钱,尝试一下的几乎没有成本,最多就是耽误半天的功夫。

冬季正农闲,老百姓多的是时间。

尝试的结果当然是喜人的,青杠子磨出来的粉能吃。

整个明夏的势力范围囊括了差不多大半西南地区,青杠树在西南地区又是极其常见的树木。

于是乎,明夏的底层老百姓家家都上山收集青杠子。

或许家中有存粮的老百姓会嫌弃青杠粉有一点苦涩的异味,但是,对大多数食不果腹的农户而言,能吃,吃不死人就已经是最大的福报了。

一时间,满山遍野的青杠树成了明夏老百姓的救命粮。

每一个有流水的地方,都浸泡着一袋袋、一筐筐的青杠子。

老百姓的家中,或多或少都堆积着一些青杠子。

粮食缸子里也存放着青杠粉。

青杠凉粉成了西南地区流传最广的吃食。

普通农户家里没有那么多调料可以用,但葱姜蒜这些山上野生野长的东西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

没有酱油和醋,就用泡菜坛子里的老盐水和酸萝卜。添上一些野茱萸和野花椒,一碗麻辣咸香的青杠凉粉就成了。

这东西虽然看起来有点丑,但是,在填饱肚子和不好看之间,饥饿的人们果断的选择了前者。

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提什么要求!

再怎么难看,吃青杠凉粉总比喝野菜汤舒服多了!

与青杠粉能吃一起传开的,还有葛根粉的消息。

后来某一天,小石村一个人家的亲家到来,感谢亲家把青杠子能吃的消息传给他们。

两亲家见面,有许多话说。

闲谈间,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青杠子变粮食的事情上。

言谈间,这个亲戚十分感慨,连连夸赞蒙小华的聪明才智,居然能想到办法把青杠子这种有毒的东西变成能活命的粮食。

小石村的人听到亲戚的夸赞,心中升起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忍不住说起了蒙小华过往的种种事迹。

说着说着,就聊到了葛根粉条作坊上。

这个小石村的村民一下就意识到村里人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

葛根这个以往被他们视作农田毒瘤的东西,也和青杠子一样,是可以变成粮食的!

葛根能吃,弄出来的葛根粉也能吃,这在小石村是一个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情。

只不过,因为葛根粉条作坊收购葛根的缘故,小石村的人将村子附近的葛根几乎挖了个遍,甚少有漏网之鱼。

所以,一开始小石村的人并没有想起葛根粉能吃的事情。

既然都已经说到了这里,小石村的人毫不犹豫的将葛根制作葛根粉的事情说了出来。

坐在一起的亲戚听完都呆了。

他都没想到,只是普普通通的来走一个亲戚,居然让他收获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下子,走亲戚的人坐不住了,赶紧告辞回家。

回家之后,这个人就按照亲家所说,上山挖了一背篼的葛根回来,当天晚上就吃上了葛根粉。

于是乎,在青杠子变粮食的事情传遍明夏不久,葛根变粮食的消息再次势不可挡的席卷了整个明夏。

明夏范围内的葛根步了青杠子的后尘,成为了老百姓家中的储备粮。

与之一起传播开的,是蒙小华救命活人的名声。

毕竟,在灾荒年间,对底层的老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能活命的粮食更重要的东西了。

蒙小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现了两种能让普通老百姓活命的食物,简直就是上天派下来的救苦救难的菩萨。

有的人家里甚至给蒙小华立了长生牌位,祈祷她能长命百岁,多多的庇佑天下百姓。

如此阵仗,毫无意外的惊动了朝廷上人。

一开始,青杠子变粮食的消息传到遂宁县县衙。

遂宁县的县令收到消息以后,派师爷进行了一番查证,随后就将这件事情作为自己的功绩报了上去。

户部官员得到消息,再次派人查证属实以后,呈报了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对这种老百姓的东西并不在意,打算给遂宁县县令发个嘉奖意思意思得了。

不料,嘉奖还没发下来,又一个消息席卷了明夏。

被视为农田毒瘤的葛根野能变成能吃的粮食。

户部尚书再也坐不住了。

如果只是找到一种能吃的东西算是巧合,那么一下子发现两种能吃的东西,就不是巧合了,而是祥瑞!

新帝登基,最需要的就是祥瑞!

于是,户部尚书特意将此事写了奏折,上达天听。

新帝在朝堂上看了奏折,对这两种号称能救命活人的粮食来了兴趣,当即吩咐户部尚书将青杠粉和葛根粉取来尝尝。

伺候的太监将户部尚书取来的青杠粉和葛根粉加了蜂蜜,冲了两碗端上来。

新帝兴致勃勃的喝了一口,顿时就觉得大失所望,皱起了眉头问伺候太监:"这么难吃的东西,他们也吃得下去吗?"

伺候的太监赶忙跪下回禀:"陛下,这些只是贱民吃的东西,他们天生命贱,有吃的给他们就不错了,能让尊贵的陛下尝一口,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从小锦衣玉食,吃惯了珍馐美味的新帝,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命太监将这粗鄙的食物端了下去。

新帝年幼,没有太多的想法。

几个辅政的老臣考虑到这粗鄙的食物帮朝廷养活了万千子民。同时,刚好能借此机会彰显新帝的睿智宽容,一番商议之后做出了决定,必须给呈报的官员和发现此物的人一些奖励!

于是,一封嘉奖的诏书送到了遂宁县衙。

遂宁县县令治下有方,前后找到了两种生养子民的作物,实为祥瑞,功不可没,官职擢升一级,另赏黄金百两,白银千两以资嘉奖。

令遂宁县令,对发现祥瑞之人嘉奖白银百两,作为奖励!

皇帝的嘉奖,让遂宁县令兴奋无比。

嗯,虽然他拿到手的只有一千两银子,但对县令大人而言,重要的不是金银,而是提拔。

他苦心经营,不就是为了往上爬吗?

辛辛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不就让他等到了吗?

鉴于青杠粉和葛根粉的发现对自己往上爬的帮助,县令决定要对发现之人重重奖励。

当师爷将青杠粉和葛根粉发现之人的名字呈上来,县令才发现弄出这两种食物的人,居然是一个低贱的农妇,顿时就失了兴趣,将嘉奖的事情交给了师爷去办。

师爷领了县令的吩咐,丝毫不敢怠慢,从县衙账上领了一百两银子作为对蒙小华进行嘉奖,第二天就敲锣打鼓的将给蒙小华的奖励送了过去。

小石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慌得蒋洪瑞赶紧召集全村人迎接官差的到来。

一番煞有介事的折腾之后,蒙小华看着装着一百两官银的托盘陷入了沉思。

怪不得明夏朝廷的气数尽了,她救活了多少大夏的子民,堂堂皇帝,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