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京唐 作品
第470章 同一个坑,大千岁绝不允许自己掉进去两次
“呵。”大阿哥冷笑:“爷都已经不是当年的爷了,这策旺阿拉布坦却还是跟他叔一个损样儿啊!”
“打着议和的旗号,想干逃跑偷溜的事儿。这是计划着保存实力,跑回他那大漠戈壁上跟爷兜圈圈呢。啧啧,可惜了呀。”
同一个坑,大千岁绝不允许自己掉下来两回。
不过……
敌人可以使计,他也可以将计就计呀。
好叫对方知道,大清如今的火器精良,不只单单体现在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上!
他们的后装线膛炮,改良后的燧发连珠枪也都很不错呢。
大千岁强推。
并为此积极部署着,就像一雪前耻,尽可能的毕全功于一役。
争取首战即决战,当场就把策妄阿拉布坦抓获。
可惜想法虽好,但策妄阿拉布坦毕竟也是一代雄主。
都已经意识到双方火器差距巨大,根本不适合力敌。且明确知道对方主帅就是当初康熙一征噶尔丹时,抚远大将军福全的副将,且中过缓兵之计,又怎么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直接壮士断腕,率领残部狼狈窜逃。
平准第一战,战果也是十分辉煌。
捷报传回京城,小公主托腮:[哇哦~大伯不错呀!这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好歹没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了吧?]
三阿哥:!!!
果然,惹谁都不要惹到小公主。
瞧瞧,大哥这泼天之功啊,被她这么一叭叭,立即小了一半儿带拐弯。
这还是在纯欣赏的角度,但凡她对大哥有点恶意,随随便便诋毁两句……
后果会严重成什么样,他都不敢想。
因为这个事儿,原本还想趁着老十三不在,能者多劳把大清报也一起监管过来的三阿哥直接偃旗息鼓好么?
不敢伸手,根本不敢伸手。
就怕小家伙生气,不经意间爆出关于他的什么惊天大料。
让他不但不能完成目的,还把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编书差事给毁了去。
那什么,他的郡王之位已经失而复得一次了,可不能再得而复失。
就这样,又一次的,小公主误打误撞之间破坏了某位叔叔的某些不恰当想法。
也让康熙的狂喜淡了不少,改为矜持点头:“嗯,不错。面对同样的陷阱时,不但没有再掉进去,还积极防范,将计就计了一把。”
“可惜策妄阿拉布坦那厮狡猾,竟然逃了出去。且经此一役,他怕是就要彻底见识到大清火器之威。很难再鼓起勇气主动进犯,让咱们以逸待劳了。”
呃,好吧。
这确实让人遗憾。
不过,数百万平方公里,百多万人口的准噶尔汗国,本身也不可能在区区一战之中就。灰飞烟灭啊。
小公主心中感叹:[就算是到乾隆年间,准噶尔内乱不休,天灾频频又兼天花恶疫,人口凋敝还有带路党的前提下,平准战争还足足打了三次呢。]
[现在这个策妄阿拉布坦的孙子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而又复降复叛。折腾了多少年呢?气得乾隆那家伙要把高过车轮的男子尽行诛戮,而据说与准噶尔有仇的兆惠将军来了个车轮放平。]
[这事儿真假不好说,但啸亭杂录里可说了准噶尔人十之二三死于疫病,十之二三逃入沙俄、哈萨克,剩下十之五被我军尽行诛戮。曾经辉煌一时的准噶尔汗国,最后也确实只剩下了个地名。]
康熙:!!!
在场的几个皇子:!!!
这手段虽然说酷烈了些,但是,这个乾隆也并非一无是处啊,至少在武功方面有两把刷子。
就连一向讨厌他,认为他简直清代版本李隆基。明明有能力将王朝带到巅峰,却沉迷享乐。
不肯励精图治,还搞出议罪银制度,卖官鬻爵。为个人享受而导致整个吏治崩坏,为王朝覆灭埋下祸根的乌那希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就是……
小公主挠头:[赶尽杀绝什么的,还是太残忍了些。而且现在又不像历史上的乾隆朝那样,路远迢迢不利于朝廷管辖。]
[条条水泥路通西域,初代坦克都出来了,卡车什么的还会远吗?火车也在路上呀!就没有那个派兵少了,镇不住场子。派兵多,又怕对方拥兵自重的尴尬。应该无需杀戮太过,免得再像历史上那样,地广人更稀,让沙俄那边有机会趁虚而入……吧?]
小公主皱眉,统一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她还是希望能尽量减少流血。
毕竟准噶尔汗国跟某些倭子不一样!
双标小公主握拳,心里不停碎碎念,忧国忧民的哟。
就让康熙很难不心疼。
生怕孩子思虑过重,压着小个头都长不高了。
不等着小家伙怎么措辞来说服自己呢,康熙就先感叹:“不管怎么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回保清表现不错,首战就折了对方上万人马,算算都够准噶尔举国兵力的五六分之一了。”
看出皇阿玛又要疼孙女,四阿哥哪有不配合的?
赶紧微笑应声:“谁说不是呢?大哥此番大捷,极大鼓舞士气,也狠狠灭了对方威风。没有当场擒获策妄阿拉布坦,都算那老贼跑得快。”
“不过方一照面,就被轰了大纛,折损了那么多人马。估计那策妄阿拉布坦就得缩在龟壳里死活不出来,势必要多费些功夫了。”
对对对。
十阿哥点头,快狠准直接切入核心问题:“这个厄鲁特蒙古最讨厌的就是这点了。平时不显,稍有些实力了就膨胀,竟敢拿咱们大清当草谷打啊!”
“赢了就四处祸害,又觊觎哈密,又觊觎喀尔喀蒙古的。输了就往天山那边龟缩,仗着路远且艰,一回回降了又叛,叛了又降的,膈应死个人。”
“要爷说,横竖现在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已经吓破了他们的狗胆。不如再多派些兵去,几下夹击,一路干到伊犁。把青壮屠戮殆尽,妇孺再别做安排。如此,至少几十年内,可保准噶尔故地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至于几十年之后?”
“打着议和的旗号,想干逃跑偷溜的事儿。这是计划着保存实力,跑回他那大漠戈壁上跟爷兜圈圈呢。啧啧,可惜了呀。”
同一个坑,大千岁绝不允许自己掉下来两回。
不过……
敌人可以使计,他也可以将计就计呀。
好叫对方知道,大清如今的火器精良,不只单单体现在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上!
他们的后装线膛炮,改良后的燧发连珠枪也都很不错呢。
大千岁强推。
并为此积极部署着,就像一雪前耻,尽可能的毕全功于一役。
争取首战即决战,当场就把策妄阿拉布坦抓获。
可惜想法虽好,但策妄阿拉布坦毕竟也是一代雄主。
都已经意识到双方火器差距巨大,根本不适合力敌。且明确知道对方主帅就是当初康熙一征噶尔丹时,抚远大将军福全的副将,且中过缓兵之计,又怎么可能一点防备都没有?
直接壮士断腕,率领残部狼狈窜逃。
平准第一战,战果也是十分辉煌。
捷报传回京城,小公主托腮:[哇哦~大伯不错呀!这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好歹没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了吧?]
三阿哥:!!!
果然,惹谁都不要惹到小公主。
瞧瞧,大哥这泼天之功啊,被她这么一叭叭,立即小了一半儿带拐弯。
这还是在纯欣赏的角度,但凡她对大哥有点恶意,随随便便诋毁两句……
后果会严重成什么样,他都不敢想。
因为这个事儿,原本还想趁着老十三不在,能者多劳把大清报也一起监管过来的三阿哥直接偃旗息鼓好么?
不敢伸手,根本不敢伸手。
就怕小家伙生气,不经意间爆出关于他的什么惊天大料。
让他不但不能完成目的,还把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编书差事给毁了去。
那什么,他的郡王之位已经失而复得一次了,可不能再得而复失。
就这样,又一次的,小公主误打误撞之间破坏了某位叔叔的某些不恰当想法。
也让康熙的狂喜淡了不少,改为矜持点头:“嗯,不错。面对同样的陷阱时,不但没有再掉进去,还积极防范,将计就计了一把。”
“可惜策妄阿拉布坦那厮狡猾,竟然逃了出去。且经此一役,他怕是就要彻底见识到大清火器之威。很难再鼓起勇气主动进犯,让咱们以逸待劳了。”
呃,好吧。
这确实让人遗憾。
不过,数百万平方公里,百多万人口的准噶尔汗国,本身也不可能在区区一战之中就。灰飞烟灭啊。
小公主心中感叹:[就算是到乾隆年间,准噶尔内乱不休,天灾频频又兼天花恶疫,人口凋敝还有带路党的前提下,平准战争还足足打了三次呢。]
[现在这个策妄阿拉布坦的孙子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而又复降复叛。折腾了多少年呢?气得乾隆那家伙要把高过车轮的男子尽行诛戮,而据说与准噶尔有仇的兆惠将军来了个车轮放平。]
[这事儿真假不好说,但啸亭杂录里可说了准噶尔人十之二三死于疫病,十之二三逃入沙俄、哈萨克,剩下十之五被我军尽行诛戮。曾经辉煌一时的准噶尔汗国,最后也确实只剩下了个地名。]
康熙:!!!
在场的几个皇子:!!!
这手段虽然说酷烈了些,但是,这个乾隆也并非一无是处啊,至少在武功方面有两把刷子。
就连一向讨厌他,认为他简直清代版本李隆基。明明有能力将王朝带到巅峰,却沉迷享乐。
不肯励精图治,还搞出议罪银制度,卖官鬻爵。为个人享受而导致整个吏治崩坏,为王朝覆灭埋下祸根的乌那希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就是……
小公主挠头:[赶尽杀绝什么的,还是太残忍了些。而且现在又不像历史上的乾隆朝那样,路远迢迢不利于朝廷管辖。]
[条条水泥路通西域,初代坦克都出来了,卡车什么的还会远吗?火车也在路上呀!就没有那个派兵少了,镇不住场子。派兵多,又怕对方拥兵自重的尴尬。应该无需杀戮太过,免得再像历史上那样,地广人更稀,让沙俄那边有机会趁虚而入……吧?]
小公主皱眉,统一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她还是希望能尽量减少流血。
毕竟准噶尔汗国跟某些倭子不一样!
双标小公主握拳,心里不停碎碎念,忧国忧民的哟。
就让康熙很难不心疼。
生怕孩子思虑过重,压着小个头都长不高了。
不等着小家伙怎么措辞来说服自己呢,康熙就先感叹:“不管怎么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回保清表现不错,首战就折了对方上万人马,算算都够准噶尔举国兵力的五六分之一了。”
看出皇阿玛又要疼孙女,四阿哥哪有不配合的?
赶紧微笑应声:“谁说不是呢?大哥此番大捷,极大鼓舞士气,也狠狠灭了对方威风。没有当场擒获策妄阿拉布坦,都算那老贼跑得快。”
“不过方一照面,就被轰了大纛,折损了那么多人马。估计那策妄阿拉布坦就得缩在龟壳里死活不出来,势必要多费些功夫了。”
对对对。
十阿哥点头,快狠准直接切入核心问题:“这个厄鲁特蒙古最讨厌的就是这点了。平时不显,稍有些实力了就膨胀,竟敢拿咱们大清当草谷打啊!”
“赢了就四处祸害,又觊觎哈密,又觊觎喀尔喀蒙古的。输了就往天山那边龟缩,仗着路远且艰,一回回降了又叛,叛了又降的,膈应死个人。”
“要爷说,横竖现在神勇无敌大将军战车已经吓破了他们的狗胆。不如再多派些兵去,几下夹击,一路干到伊犁。把青壮屠戮殆尽,妇孺再别做安排。如此,至少几十年内,可保准噶尔故地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至于几十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