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仔 作品

第236章 大宋最美节妇

大宋熙宁年间,江州府的青阳县流传着一个人人称颂的故事。城郊杨家村的寡妇柳氏,自丈夫病逝后,守节十载,侍奉公婆,抚养幼子,被朝廷敕封为“贞节烈妇”,门前立起的贞节牌坊雕龙画凤,成为方圆百里的教化典范。每到初一十五,总有人前来参拜,祈求沾染这份贞洁之气。

书生陈砚进京赶考,路过青阳县时忽染风寒,盘桓多日不见好转。听闻杨家村柳氏乐善好施,常施药救人,便拄着拐杖前往求药。踏入村子时,正见贞节牌坊下围满百姓,几个孩童嬉笑着往牌楼上扔石子,嘴里唱着奇怪的童谣:“贞节妇,贞节妇,三更哭,五更舞,青丝绕颈血满路。”

陈砚皱眉询问路人,却换来众人惊恐的眼神。一位老者将他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公子莫要多问,这柳氏虽挂着贞节之名,可村子里近来夜夜传出哭声,年轻男子无故失踪,怕是......”话未说完,老者便匆匆离去。

陈砚并未在意这些传闻,找到柳氏宅院时,只见白墙黛瓦,幽静雅致。叩响门环,片刻后,一位面容姣好却苍白如纸的妇人打开门。她身着素白襦裙,发髻高挽,举止端庄,正是柳氏。“公子所为何事?”柳氏声音轻柔,却透着股说不出的寒意。

陈砚说明来意,柳氏微微颔首,将他请入堂中。屋内陈设简单,却处处透着诡异——墙上挂满了刺绣,皆是女子青丝绣成的“贞节”二字;供桌上摆着的牌位,除了她亡夫,竟还有十几个陌生男子的名字。

柳氏端来一碗药汤,陈砚刚要接过,忽见她袖口滑落,露出一截手腕,上面缠绕着数道红痕,像是被绳索勒出的印记。“公子请用,这是祖传的方子。”柳氏笑意盈盈,陈砚却莫名打了个寒颤,推脱说要自己煎药。

当夜,陈砚留宿在客房。三更时分,窗外传来幽幽哭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他悄悄起身,透过窗缝望去,月光下,柳氏身着红衣,披头散发,正在庭院中起舞。她的动作僵硬怪异,脖颈处青筋暴起,仿佛被无形的绳索勒住,口中还念念有词:“我守节,我守节......”

更恐怖的是,她身后跟着十几个虚影,皆是年轻男子,眼神空洞,脚步虚浮。陈砚惊恐万分,想起白天老者的话,转身欲逃,却发现房门已被锁死。

“公子为何如此慌张?”柳氏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陈砚回头,见她不知何时进了屋,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剪刀,脸上的笑容扭曲得可怕,“你既看到了,就留下来陪我吧。我守了十年活寡,他们说我是最美的节妇,可谁知道我夜里的痛苦?”

原来,柳氏丈夫死后,她本想改嫁,却遭公婆以死相逼,乡邻们更是对她指指点点。为了所谓的“贞节”之名,她被活活困在这深宅大院。十年间,每到深夜,她都感觉有绳索勒住脖颈,喘不过气。那些失踪的年轻男子,皆是她在神志不清时所杀,用他们的血来缓解心中的痛苦。

“朝廷的敕封,贞节牌坊,都是枷锁!”柳氏疯狂大笑,剪刀朝着陈砚刺来,“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最美节妇’的名号,是用多少血泪换来的!”

千钧一发之际,陈砚抓起桌上的砚台砸向柳氏。柳氏躲避不及,额头被砸出血,她发出凄厉的惨叫,身体开始变得透明。那些被她害死的男子虚影围拢过来,纷纷伸出手,将她拖入黑暗。

第二日,村民们发现柳氏死在贞节牌坊下,脖颈处缠绕着自己的青丝,面容狰狞扭曲。而那座曾经光鲜亮丽的牌坊,不知何时布满了裂痕,上面的“贞节”二字渗出暗红的水渍,宛如血泪。

陈砚将所见所闻写成文章,揭露了所谓“最美节妇”背后的悲剧。此事传遍大宋,引发无数女子对贞节观念的反思。后来,青阳县的贞节牌坊被推倒,而柳氏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个警示——莫让世俗的枷锁,将人逼成吃人的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