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她伸手一指:“喏,直接拿我家窖子里的货不就行了,都是现成的。本文免费搜索: 打开它 姑娘你要是拿,我也给你算便宜些!”
这好像是一个送上门的好主意。
细想来,在应天府这样的南方,大夏天能拿到冰块的渠道,不是靠采冰船,也就是靠冰窖了。
“那,我们现在就去您家冰窖看看?”陈馥野说。
大娘很欣喜:“好好好,正好我还可以替你洗洗衣服!”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对洗衣服耿耿于怀。但是看着衣裳上面沾满的鸟毛和不明杂酱,陈馥野只好应了。
这黄大娘所居住的东联村在将军山边上,路途有些远。
先是沿河坐船坐了半个时辰,离开码头,直到高楼大厦也不见了踪影,视野里的金陵便满是田园风光。
继续往南,破开两侧的翠绿丘陵,一座山峰便出现在了眼前。
那便是将军山,山上是明朝开国将领沐英及其家族后代的陵墓,这也是这座山名字的来源。
日上三竿,太阳正烈,播撒在江水上,如同碎金散落。
一路河道上倒是十分热闹,有不少来回渡人的船,都是从将军山边到码头的往返船只。
估计其中不少,都是乡里乡亲来回赶集的,就连船夫互相之间也很熟知,一路上欢声笑语不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恶臭情侣互相泼水,结果被船夫一顿熊。
其实那只鸬鹚也非常兴奋,嘎嘎大叫,被黄大娘果断地捏住了嘴巴,只能用眼珠子提溜转,到处瞅人。
“这鸟这么跟狗似的。”陈馥野不解。
终于,水路一路到了将军山下。
下了船,走上乡村柔软的土地,正是植物疯狂生长的盛夏,空气中散发着草木独有的浓郁气息。
如果忽略这过于炎热的天气的话,倒是郊游的上好去处。
走过盛开着野花的小山丘,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漂亮的村庄。
房屋田垄错落有致,池塘上石桥折转。黄大娘指着一边的黛瓦房:“喏,那个是我家屋子。”
“太漂亮了!”金芸心忍不住夸赞。
“漂亮吗?”黄大娘似乎习以为常,“我们这儿一直都这样。你们要是冬天来,赶上了下雪,那才是真漂亮,不少人都喜欢来吟诗作画。”
说着,她又一拍石桥墩子:“看着这个墩子了没有?”
陈馥野蹲下来:“看见了。”
“这可是张首辅拍过的!”黄大娘说。
“看见那棵大松树了吗?”
“看见了。”
“那当年明武宗可是用它栓过马的!”
然后她又指着池塘对面的山坡:“看见那个开满鸡冠花的山坡了吗?”
“看见了。”
“当年我们中山王徐大将军就走过那个山坡,据说常大将军跟在他后头嘻嘻哈哈,一个不注意,险些脚滑,差点撞翻了徐大将军,还留下了脚印呢!”
陈馥野皱眉,心想这民间传说给常遇春安排的都是啥迷惑人设。
一边听黄大娘激情介绍着这片村庄,不知不觉就走了她家。
陈馥野把外面弄脏的素衫交给她,黄大娘又塞给了鸡圈旁边一个正在大声念书的小女孩,看模样大概十一二岁,估计是她孙女。
“把这衣服洗干净,奶奶等会儿进山一趟啊!”黄大娘嗓门很大。
“哦!好啊!”小女孩嗓门也很大。
住在山边的人大多数都这样,声带摩擦系数极大,在山丘这边喊,山丘那边的人都能听到。
“你们真要跟我一起去看冰块?”黄大娘问。
“嗯。”陈馥野点头。
其实,这趟确实没有必要跟着黄大娘进冰窖,但是来都来了,而且陈馥野真的挺想看看,这传说中的冰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黄大娘又从屋子里取出了三件厚衣裳,一件自己卷在手腕上,两件交给陈馥野和金芸心。
“一会儿进到山里,还要往地窖下面走,特别冷,这是一定要穿的。”她嘱咐道。
想来能在大夏天储存冰块的地方,气温一定极低,若是只穿着身上的薄衣衫,估计会冻死。
拿上了衣服和方便走山野路的手杖,这会儿便立刻出发了。
走过村庄,向将军山的山脚进发。
其实下船之后,走到村庄里,就能明显感觉到这片村庄的气温已经比金陵城内要低了。
越往山旁边走,那夏日的酷暑被丢之脑后,草木清凉,遮蔽烈日。
从山脚到村庄有一条明显是被许多车辙压过的路,估计那就是用来运送冰块的道路。
顺着道路不断前进,头顶已经被山上茂密的竹林遮蔽,凉风习习,陈馥野抱臂发了一回抖,便立刻将黄大娘给的厚衣裳穿上了。
终于,眼前出现了一个石门山洞。
黄大娘上前用钥匙开了大锁,推开石门。
里面一眼看过去,修得又大又深,冷飕飕黑洞洞一片。
“前边就要开始往下走了。”黄大娘把筒灯举了起来,照在前面,“千万看着点路啊,挺深的,快二十尺呢,那摔倒可不得了。”
陈馥野算了算。
二十尺……那就是将近七米。
在这深山老林的山洞下面,怪不得大夏天的也能藏住冰。
顺着陡峭的台阶,一路往下,气温越来越寒凉,身边的石壁上散发着股股寒气,穿透衣裳,刺入肌肤。
这冷和冬天的冷并不一样,直透骨髓,通体发凉。
“啊嚏!”
金芸心打了喷嚏。结果那喷嚏的回声就顺着地洞,无限延展开来。
“哇,这么夸张啊……?”她摸摸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