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战报从西都发出,一路要过数十个驿站,到了宫中,又要辗转好几道手,哪一处出意外最合理呢?梅川思索着。搜索本文首发: 奖励一把
没想到,到了京都,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一大片人。战报上究竟何人受伤的事,反倒无人追究了。
周旦通匪,谋害东宫。有杀手的人证,有银票的物证,太子身受重伤,桩桩铁证如山。
拿无数朝廷官兵的性命做戏,比前番的“东宫刺杀案”更让人惊骇。
联想到上次“三司会审”的不了了之。百官群情激愤,朝堂之上沸反盈天。
就连梁帝都没想到,事态会发展到这步田地。
压制不得。
他扶额,命老太监宣了“退朝”,却有大半官员不肯退去。
“陛下,国法在上,不避皇亲。若不处置周旦,实难让文武百官信服啊。”礼部尚书伏地道。
“陛下,若因贵妃娘娘之故,连此等大祸都能相容,此后,朝纲何存?”言官附和道。
梁帝的头昏昏沉沉的。
这回西都剿匪,竟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周贵妃前几日对他的恳求,还在他的心上。可这金銮殿上的三尺龙椅啊,纵是帝王,也有无奈之时。
梁帝缓缓起身,下了一道旨。
将周旦削官,关押天牢。
侍卫们拖着周旦往外走,周旦哭嚎着,口中犹叫着:“姐姐救我,姐姐救我……”
梁帝从来没有发觉,从金銮殿到未央宫的路,是这般长。
长的他走走停停,踟蹰难行。
他折过身,往文德殿走。
头顶上的冠好似越来越沉了。
他吩咐老太监道:“朕头疼得很,去唤梅医官来。”
老太监连忙答应着去了。
文德殿中。
静安香燃着。
梅川给梁帝行了针。
淤血上头,用银针退了下去。
梁帝喃喃道:“朕仿佛听到了镜央的哭声……”
一旁的老太监道:“回陛下,贵妃娘娘跪在门外半个时辰了。”
梁帝叹了口气:“你告诉她,回去吧。这是周旦的错,与她无关。这会子朕头疼,不知道该跟她说些什么。等好些了,再去看她。”
“是。”
梁帝又道:“镜央现在身子不好,你说话和软些,莫要惊着她。”
“是。”
梅川收起针,道:“陛下好生歇息,微臣告退。”
梁帝喊住她:“梅卿,你留下。”
梅川俯身:“陛下有何吩咐?”
梁帝悠悠道:“梅卿此番也到过西都,对这件事,怎么看?”
梅川道:“微臣只知治病,旁的,一概不晓。”
梁帝闭上眼。
如今朝中这势头,“易储”之语,是难以提及了。
东宫。
太子躺在榻上。
杨宝林提着食盒,往内室走,见马之问站在门口。
杨宝林道:“劳烦马舍人告知爷,妾身熬了鸡汤,想送进去给他尝尝。”
马之问俯身道:“爷刚睡下,宝林晚些时候再来。”
杨宝林垂下头。
鸡汤她守着炉子,慢火熬了几个时辰,又细细地将油撇去。
知道爷受了伤,她的心一直揪着,不看一眼,放心不下。
马之问一转身,怀里掉出一块玉佩。
杨宝林看着那玉佩,眼生疼。
这不正是她让梅川交予爷的玉佩吗。
缘何会在马舍人的身上?
马舍人拾起玉佩,尴尬道:“爷受伤了,身上的物件儿交给卑职保管。”
杨宝林轻轻地点了个头,什么都没说。
外间,走进来两个人,手上皆捧着一摞锦盒。
是未央宫的银桃。银桃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太监。
那小太监正是小盒子。
银桃笑道:“贵妃娘娘命奴婢送些补品来给太子。”
第40章 挨打的小太监
马之问戒备地看了眼银桃。
她是未央宫的掌事宫女,周镜央身边的头号贴心人。
这个节骨眼儿上来,岂能安的是好心?
他想了想,拦住银桃,肃然道:“谢贵妃娘娘。东宫什么都不缺。”
银桃嘴角的笑意仿佛潮汐,一波还未褪下,一波已又涌起。
她扬声道:“马舍人,东宫自然是什么都不缺,不过是我们娘娘的心意罢了。贵妃娘娘执掌六宫凤印,关怀太子殿下,难道太子殿下不领情吗?”
马之问不作声。
银桃瞥见一旁的杨宝林,忙喝命小盒子:“没眼力见儿的东西,还不将礼品交予宝林手上。”
小盒子艰难地抱着一摞礼品向杨宝林走去。
他恭恭
敬敬地递与杨宝林,杨宝林为难,不知接还是不接。
那最上面的一个礼盒摇摇晃晃,忽地掉落到杨宝林身上。
偏偏那是一罐蜂蜜。
盖子没合紧。
浓稠的蜂蜜沾染在杨宝林的衣裙上。难堪极了。
银桃将自己手中的礼盒放在地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一个重重的耳刮子抽在小盒子脸上:“天杀的小杂种,没根子,没耳性,娘娘嘱你办趟差,横竖都办不明白。该让内廷监的人打死你才算好!”
小盒子吃痛,低下头,一声儿不敢言语。
银桃越发打骂得起劲。她拔下头上的银钗,朝小盒子的耳朵扎去。
“让你长长记性!”
杨宝林瞧着那孩子,瘦骨嶙峋,肩膀颤抖着。
这个银桃,为甚要在东宫这样虐打一个小太监?
越骂越起劲。
不像是责罚奴才,倒像是在出气。
仿佛折辱了这小太监,便是折辱了东宫似的。
杨宝林忙道:“银桃姑娘,衣服脏了,再换一身儿,不打紧的。银桃姑娘仔细自个儿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