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9章

这些年大秦基本只办过陛下的生辰典礼,因为太子殿下喜欢办这个。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就好像多给父亲办几次生辰,就能一直长命百岁福寿绵延一样。

太子殿下加冠之后,开始不满足于在历史位面晃悠了。

这些年他和父亲经常带兵踏平其他乱世,什么南北朝的、隋末的、唐末的、元末的、明末的,基本都去过一遍了。

还有安史之乱、靖难之役、土木堡之战这种中途出现的也截胡过。毕竟换成其他人来的话,他们可不会在大秦内乱的时候客气,所以大秦也绝不可能对他们手下留情。

父子俩干得最多的就是去清朝截胡,去那边截胡不仅成功率高,还能轻轻松松拉起大量支持者。

清朝的汉人是不想改变现状吗?怎么可能,只是没那个能力而已。

尤其是父子俩每次过去之前,就会先利用短视频系统或者天幕类的系统功能科普一下大清皇帝的骚操作。

清末和近代史一出,无往不利。

起初,清朝皇帝总会以为他们是搞反清复明的明朝余孽。后来才发现并不,这对父子连复明的一起打。

清人:……

扶苏十分嫌弃:

“明朝有什么好光复的,光复出来继续玩分封吗?还是继续在民间选妃,让一群毫无政治素养的母亲养出一堆奇形怪状的皇帝?”

扶苏对不懂政治的后妃没有偏见,但是他对定下这个规矩的朱元璋非常无语。这人就是典型的小农思想,眼界格局有限,完全不懂优生优育这一点。

别人生孩子都知道找优秀的女子生,因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小孩不可能只交给父亲和先生教导,母亲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

朱元璋自己的妻子马皇后就是很优秀的人,看似不显,其实很有政治头脑。所以她养出来的朱标朱棣也很优秀,朱元璋这个常年在外征战的压根没空养孩子。

结果他自己都知道挑好的,给儿子们挑的也是高门贵女,却要求后代在这方面选差的。

扶苏分析道:

“民间选妃也不是不行,可以多教导一些她们这方面的知识。”

民间女子只是没机会接触,又不是完全学不会。自己学会了也好教孩子,母亲和孩子一起成长也不错。

不过朱元璋显然不乐意,因为他不仅防外戚,还防太后本身,所以他巴不得后妃都不懂政治。

清朝也是这个画风,清朝皇帝选的虽然很多是高门贵女,但是也不让后宫干政。许多贵女并未学过这些,满清时期对女子的压迫到达了顶峰,官夫人里都有不少是不懂外宅事务的。

秦政听着儿子的说辞不置可否。

让皇帝主动给后妃做政治方面的培训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秦政也不会同意。大概也就是他家太子不在意这些了,根本不怕自家皇位被篡。

秦政觉得有点糟心。

扶苏这就是典型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扶苏单手托腮:

“可是在大秦的制度下,太后根本不可能成事啊。”

大秦这边皇帝的权利大到满朝臣子都能说杀就杀,就算太后一时掌权,皇帝长大后要夺回权柄也轻而易举。

因为在大秦,太后的权利是真的只依托于皇帝。能哄住皇帝就能为所欲为,不能那就免谈。

扶苏对自己的血脉有信心:

“就他们这种货色,一有机会肯定自己掌权,不会给别人机会的。”

秦政:……

秦政提醒儿子:

“你的血脉也是朕的血脉。”

始皇帝陛下感觉自己被骂了。

算了,和儿子理论这个是没有结果的。人至贱则无敌,扶苏就是这种人。

加冠后的太子殿下蠢蠢欲动想去其他位面浪,这次不是去历史位面,历史位面玩腻了。

他精挑细选了一个架空位面:

“架空的比较有新鲜感。”

秦政深以为然:

“所以你打算去多久?和你阿娘说好了吗?”

扶苏叹气:

“这次估计要去挺久的,阿娘应该会生气我乱跑。”

秦政倒觉得不会。

孩子大了总会出去闯荡的,当爹娘的不至于为此生气,就是会有些失落。还好他不用眼睁睁看着儿子离家,他可以一起跟过去。

孤独凄凉的老父亲是不存在的,但是孤独凄凉的老母亲很幽怨。

楚姬叹了口气:

“我知道,你有好几个阿娘,根本不在意我一个。不像你阿父,你就舍不得离开他。”

扶苏连忙哄娘:

“我去那边玩两年,回来给阿娘带礼物。那个位面或许有花样新奇的衣裳首饰,阿娘不是喜欢这些?”

楚姬确实喜欢,谁不喜欢精美的宝石和漂亮的小裙子?反正她喜欢,而且儿子能想到给她带礼物也算孝顺了。

楚姬拿出给儿子新做的毛领斗篷:

“本来是打算冬日里给你的,你先带着吧。也不知道你要去的位面冷不冷,说不得直接就能派上用场。”

看着母亲递来的虎皮斗篷。

扶苏:……

扶苏询问母亲:

“阿娘怎么突然做这个模样的?”

楚姬从里面抽出一个小的,笑眯眯地跟儿子说:

“给阿苏做的,小猫咪穿小老虎斗篷一定很有意思。”

至于大的,自然是为了一碗水端平。大崽小崽都有一份,就不用争了。

扶苏很想说自己不喜欢这种斗篷,但毕竟是母亲的一片心意。楚姬是楚国公主,从小就没有亲自做过衣服,肯为儿子做一套斗篷都是慈母心肠了。

扶苏也没嫌弃这斗篷针脚乱七八糟,更没有拆穿他娘就是为了看儿子笑话。以及做斗篷肯定是因为最近闲得无聊升起的兴趣爱好,跟母爱丝毫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