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当然,铺设好的官道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马匹的驯养可能也存在千年更迭,不是先秦这些马能比的。
还有就是可以走水路送信,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虽说夸张了点,但顺流而下再遇到顺风,效率还是很高的。
玄景指出了现实问题:
“马匹不够,马儿的奔跑速度也不够快。走船运的话,如今冬季会冰封江河,夏季江河水位可能会很低。”
何况大雪的时候马也没法上路,而夏天顶着烈日赶路也实在太费传讯兵了。
秦政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朕哄你阿兄开心,你不要拆台。”
玄景:……
好吧,他懂了,下次会注意。
扶苏有些羞恼:
“这些我自己也能想到,阿父你拿这个是哄不住我的。”
秦政便没再开口,只给儿子剥了枚桂圆。扶苏很好哄的,一颗桂圆就搞定了。
天气预报虽然难以传达到各地,好在还有大事件的预警。升级版的预警不再是提前半个时辰这么鸡肋,而是足足提前了一个月。
一个月倒是勉强够用了。
之前预告夏帝的事,是因为修改器升级太迟,才会只提前半天。剧透的内容则涵盖了夏都后续两三个月的发展,也算是提前数月预告吧。
到了天气剧变这件事上,就是精准地提前一月告知了。
扶苏某日看到预告中说一个月后会急速升温,就意识到这次的冬季终于要结束了。
秦王叫来太史,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太史不明所以:
“王上从何得知?”
秦王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说:
“你去将这个消息告知农事官,就说是你夜观星象推测出来的。”
太史:……
原来把他叫来是要他帮忙背锅。
秦王并不打算让人知道扶苏有预测天气的本事,避免歹人对扶苏下手。太史开口,大家就知道秦国只是有预测的本事,无法精准锁定是谁,比较安全。
回头还能把扶苏那边的天气预报也转告给农事官,不知道对方根据这些条件能不能测算出最新时令。
这边大秦忙忙碌碌发展农桑,那头夏国还在内乱。
扶苏预测的发展涵盖数月后的情形,所以如今夏都还没乱完。一直到秦国的春耕都结束了,夏季也持续了快两个月,夏都中才尘埃落定。
然而秦人这会儿不必耕作,还是挺闲的。今年的气温依旧很高,却好在降雨比较正常,不用费劲天天给农作物浇水,男丁不在家也不要紧。
既然闲着,何不顺势攻打一番夏国?
所以大秦发兵了。
扶苏开始每年一度的售冰安排。
自从发现气候不正常后,扶苏就不在卖冰上头搞经济战了。现在的诉求是尽可能让更多庶民能用上冰降温,而不是用于赚钱。
没有直接公布硝石制冰的法子,主要是因为硝石是战略资源,可以用来制作火药。所以硝石矿得掌握在官府手里,不能放给民间。
那么官府除了卖冰,也做不了别的。
不然直接让大家拿着硝石回去自己制冰还方便些,也能减少一些运输损耗。
除了火药问题外,还有一点则是硝石冰不能直接吃。开放民间私自制冰,还得担忧庶民不懂这个,把融了硝石的冰块吃下去。
其实少量吃点也没事,硝石本身就是药材。怕就怕吃多了,那样就对身体有害了。
扶苏把今年的售冰安排下去后,神色并不是很轻松。玄景不明所以,梓桑年年都做这些,怎么今年觉得吃力了?
扶苏摇了摇头:
“我是在想,以后气温越来越高,要是遇到干旱,制冰生意就做不了了。”
不能做生意倒不是大事,问题是大家不仅买不到降温的冰,日常喝的水也会十分紧缺。缺水加上暑热,怕是会有很多人热渴而死。
玄景颇为冷酷地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气候变化人力无法干扰,只能去适应。这些年许多人都有冰用,已经是一大幸事了,不能奢求更多。”
在他们穿越前的位面,硝石制冰并未被发现,庶民哪有如今这买得起冰块降温的好日子过?
尽人事,听天命,玄景不会因为客观上做不到的事情内耗自己。
玄景恨铁不成钢地念叨他哥:
“你是王孙公子,又不是底层黎庶。施行仁政也便罢了,别把拯救他们当成自己的责任,你又不是庶民出身。”
秦梓桑就是太善良了!
过于善良,简直自讨苦吃。
扶苏笑了笑没说话。
扶苏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挺矛盾的。
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个冷心冷肺的政客,应该一切以利益为上。一方面又觉得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救几
个人也挺好的,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伤惨重有些不忍。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神魂被分作过恶魂和善魂,两半秉持着完全不同的三观各自长大,融合之后怎么可能一点后遗症都没有?
只是心态上偶尔会自相矛盾一下,不是什么大事。
玄景不知内情,更加生气:
“你别的方面都不错,就心软这一点叫我看不惯。赶紧改了,有点大秦公子的样子。”
玄景是个冷酷的秦二世,他就是那种施行仁政单纯是为了大秦安定的皇帝,本身不是什么良善人。
所以格外看不惯扶苏的优柔寡断。
玄景还跑去找亲爹说这事,听得秦王眉头直皱。
秦王揉了揉眉心:
“梓桑心肠软,也不好直接逼他。他这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叫太子去同他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