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也就是说,秦王放任贵嫔的娘家人来夏国经商,也不单纯是心疼孩子,还有更进一步的安排。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那么,秦王就绝不会让夏帝知道这是秦正外家,一定会下死力气遮掩这件事。
除此之外,秦国商人潜伏在夏国境内,能做的事情可就多了。经商可以为很多政治行为打掩护,搜罗情报、间谍活动等等。
扶苏感慨:
“秦王把所有事情算计得明明白白。”
一环套一环,恐怕他从选定公子正作为质子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想好了怎么让公子正借此获得历练,成为新一代的秦国英主了。
别的不说,当质子确实磨砺人。
秦政慢悠悠地说:
“前两年放任公子正被骗不管,就是想让儿子打碎心里的天真。后头只给点钱别的都不做,则是叫儿子过两年苦日子,看清楚不抓住机会往上爬,以后就只能在夏国继续当个透明人。”
公子正已经十三岁。
十三岁不是幼童,这个年纪再不进学就要迟了。他自己会开始着急起来,也会开始考虑归国的事情。
当君王的不能太不思进取,秦国需要的是一个敢拼搏的新君。秦王在逼自己的儿子学会主动上进,学会把握一切机会。
秦政便如他所愿,在恰当的时候开始和外头的外家接洽。
秦王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毕竟一个在夏国长大的公子,更有机会接触到夏国的秘密。他要儿子摸清楚夏帝和夏帝继承人的秉性,日后归国继位,就能针对他们设置陷阱。
昔年秦灭六国时,大秦何尝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知道对方君王的弱点,然后以庙堂之争的方式为己方夺取巨大优势。
齐国就是这么收入囊中的,不费吹灰之力。
秦政颇为欣赏:
“虽是另一个世界的秦王,却也不曾堕了我大秦威名。”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够狠也够冷静。
但秦政欣赏他,却不会做和他一样的事情。他俩性格不同,秦政哪怕势弱也不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当质子。
当过的人才知道质子有多艰苦。
秦政忧虑地看了一眼儿子的小身板,养了半个月怎么还是这么瘦弱?
扶苏倒是觉得自己身上比之前有力气多了,蹦蹦跳跳玩了一会儿,也只是微喘而已。
扶苏挣脱父亲的手往前跑了一段。
前头有个小叶堆可以踩。
秦政没有制止,只让他不许跑太远,而后才不紧不慢地跟过。
这么偏僻的地方没人会来的。
结果偏巧就碰见人了。
夏帝搂着新得的美人不去逛景色好的地方,非往偏僻处来,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想玩什么花样。
扶苏看了一眼刷新出来的剧透,立刻改变方向,朝着夏帝过来的那边跑去,表面上依然维持着单纯的模样。
见一个小孩跑到附近踩树叶,来人都觉得有些新奇。
美人好奇地问道:
“陛下,这是宫中的哪位皇子?”
夏帝常年伏案有点近视,看不太清。见到身形以为是自己的九子,就要说应该是小九。
旁边的大太监及时开口:
“回贵主的话,这是渊国来的公子桑。”
夏帝尴尬地闭上了嘴。
美人也有些尴尬,她把质子认成了皇子,这事可大可小,她也怕陛下会因此愠怒。
赶紧转移话题:
“妾听闻公子桑都十岁了,怎的看着还这么小?”
说话间,秦政已经来到儿子身边,牵住了小孩的手。他收敛通身气息,谦恭地带着儿子走到两人身前行礼。
这个位面并不流行叩拜大礼,或者说只有在大事上才需要叩拜,所以两人上前后仅需行拱手礼即可。
扶苏好奇地抬头看着他们。
夏帝见这小孩玉雪可爱,尴尬的情绪散去了一些。不过再可爱也是别家公子,他是不会生出怜爱的。
所以夏帝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许是渊国人都身量小吧。”
说完就领着美人离开了,临走前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举止有度谦逊得体的公子正。
最近朝中有人提起了灭三国的计划,说的是光靠兵戈不太容易,不如辅以其他手段。
那人便说大夏可以扶持一个亲善夏国的秦王出来,先叫秦王主动称臣作为他们大夏的附属国,以后再徐徐吞并。
早年多次出兵失利的夏帝确实忍不住心动了。
这是个好主意啊!
今日又恰好瞧见了秦国质子,他便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孩子看着沉默,倒像是好拿捏的。
夏帝不由在心里盘算开了。
秦政收回视线,低头和儿子对视一眼。
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件事:
“秦国开
始发力了。”
秦王自然不会在四五年前质子刚入夏都时,就暗示夏帝培养他儿子。这种事不能是秦国提出的,不然夏帝会意识到秦王在算计他。
如今时隔四年,时机成熟后秦王再示意自己贿赂过的夏国官员出来提这么个建议,夏帝就不会联想到秦国身上了,反而会认真考虑起来。
可见秦政和外家接上头,对于秦国来说就是布局完成,到了计划可以正式往下推进的时候。
扶苏则在扒拉修改器:
“这后头还有一段。”
第一段剧情说的是夏帝打算带美人来偏僻的地方野战,玩得够花的。这属于前情提要,是发生在父子俩撞见夏帝之前。
真正的剧透是后头这段:
「夏帝领着美人朝树林深处走了片刻,竟意外听见了一名女子的哭泣声。
夏帝心生好奇:‘莫非是谁探听到了朕的去向,特意在前方哭诉,想引起朕的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