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本来太傅就是一品官,还能插手皇帝的秘书部门,堪称权力滔天。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好在上一个太傅是杨太后她爹,已经被干掉了。

太傅的位置空悬,之前汝南王想安插人手进来,被太保卫瓘等人阻拦了。卫瓘又不是真的和汝南王为同党,当然不会放任藩王坐大了。

如今太傅之位被贾南风塞给了一个一看就快致仕的老臣,相当于让他待在上头当个吉祥物,占着位置。

偏这位老太傅确实德高望重,就是不太乐意插手太多。他属于那种混日子型的老臣,年纪大只想安度晚年,没什么野心,绝对不会给贾南风添乱。

明眼人都知道皇后选这么个人当太傅,是在为秦正留位子。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秦尚书丞,大家都不太了解他的来历。不过有小道消息说楚王等事中有他的手笔,所以暂时也没人会不长眼来排挤他。

这人一看就是皇后秘密培植的心腹,惹不起。

秦政翻看过各州奏报后说:

“近期扬州降水较多,不过并不会形成洪涝灾害,可以暂时放心。但扬州位处长江流域,今年不发洪涝,不代表未来不发。”

扶苏深以为然:

“治洪一事刻不容缓,朝中已经许久不曾兴修水利了,堤坝不知还能撑多久。”

前些年扬州还是东吴的地盘,不在晋朝手里掌控,所以治水的事情东吴自己负责。后来晋朝吞并了吴国,也没有怎么去管那边的情况,反正也没发洪水,那就放着呗。

这纯粹就是仗着吴国自己悉心巩固了堤坝等抗洪建筑,打下的基础不错,于是心安理得地摆烂。

翻看史书就会发现,晋朝只在司马炎执政的时期小规模修治过几次防洪工程。而且修的还是黄河流域,没去管扬州死活。

等到八王之乱白热化后,那就彻底没人管这些水利工程了。

衣冠南渡后,偏安在东南一隅的朝廷当然不会继续放任长江流域不管,倒是有为了自己的安危去修缮过。

但北方的黄河流域就实在照管不到了,毕竟那是五胡十六国的地盘。

五胡可不会搞这些东西,所以黄河流域迎来了频繁的洪涝灾害。本来庶民日子过得就很艰难,这下更加糟糕。

防洪措施的落后,越发加重了旱涝的频发。不仅洪灾影响扩大,其实旱灾也一样。

水利工程从来不是只管抗洪的,旱季灌溉也要用到它们。

秦政准备搜罗点这方面的人才来。

扶苏见父亲忙碌,便自告奋勇接下这件事。

“可惜杜预已经去世了。”

杜预是个颇有远见的臣子。

昔年曹魏在黄淮地区广兴屯田,修建了很多陂塘灌溉工程。虽然促进了该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也留下了烂摊子。

因为西晋搞了个“罢农官为郡县”,原本军事化管束的屯田客变为了自耕自种的小农。这些水利工程失去了统一的管理,无人修治,泛滥的水利工程就成为了催命符。

恰逢此时该地降水失调,连年大水,于是失修的陂塘反而给黄淮地区带来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杜预便上书司马炎,细数了这个工程的利弊,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他说的可不仅是洪涝,还提到了不当的排水引发的当地地下水位升高、洼地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

后世人对杜预的了解不多,但唐朝时唐太宗弄文庙时,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里头就有他。

后来唐德宗加设武庙,选了古代名将六十四人,里头还有他。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文武庙都进去了的人物,可见有多厉害。

杜预的本事不止在水利方面,政治改革也很擅长。

可惜几年前已经去世了。

扶苏扒拉了一遍,发现杜预的儿子目前就在太子司马遹身边当舍人。

当爹的都那么厉害了,儿子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说不定对方也有水利方面的才能呢,先发掘出来试试。

于是叫来了宫中的侍人询问。

侍人回忆了一下:

“杜舍人性格率直刚正,时常劝说太子修德行、勤进学。但太子喜好玩乐,并不看重他。”

扶苏微微挑眉:

“太子厌学?”

侍人老实巴交地回答:

“是的,太子每日只与左右嬉闹。他对先生也不太敬重,还会戏弄他们。”

说着说着,他又想起来一件事:

“听闻太子前不久故意将针扎在杜舍人常坐的毡子中,将杜舍人扎出了血。事后还故意调笑,询问他怎么了。”

扶苏:……

扶苏回忆了一下:

“如坐针毡?”

侍人愣了一瞬:

“侍郎好文采!”

扶苏:。

不,他只是想起了这么一个成语。搞半天这个成语是这么来的,

这都什么人啊。

这司马遹也不知道是天性不爱学习,还是被贾南风故意养成这样的。

考虑到前头几年还是司马炎在位,对方对这个宝贝大孙子可是寄予厚望,估摸着应该接过去自己养了,没让贾南风插手。

司马衷继位的时候,司马遹都十二三岁了,也不是小孩子。如果司马炎真的把人养好了,贾南风想带坏他可没那么容易。

扶苏怀疑他是被司马炎带坏的。

别忘了,司马遹出生的时候司马炎已经进入摆烂时期,天天沉迷享乐。跟着这种祖父能学什么好?难怪自小只爱玩闹。

史书还好意思甩锅说是贾南风故意教坏了他。

扶苏发出了灵魂质问:

“这就是先帝和群臣觉得少而聪慧,能担大任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