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扶苏倒是笑了笑:
“王妃多虑了。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
不到水深火热的时候,汝南王不会出此下策的。何况两人的争端还没那么快爆发,他们抓紧时间出发,就不会有事。
楚王妃于是去准备行囊了。
她没带孩子一起去,而是托付给了母族照看。京中太危险了,刚断奶的娃娃过去了很容易出事。
隔了几日,等杨氏伏诛的消息传来,她便上路了。特意带了不少士兵护送,出发时才给丈夫送了信去。
楚王司马玮接到信件时已经过去两日了,两地离得不远,就算车马走不快,王妃应该也要不了几天就能抵达。
楚王非常不解:
“王妃为何突然前来?”
前来也便罢了,书信里还写自己收到了叫她入京的消息,已经出发了。他何时给王妃传信,让王妃入京的?
楚王察觉到了不妙。
他立刻招来舍人岐盛:
“先生你看,这可是杨氏余党的计谋?”
他怀疑是杨氏想要报复他,所以给他的家眷传假消息。就为了在路上伏击,杀了他的家眷泄愤。
岐盛皱眉:
“应当不是,杨氏手中可没有兵权。倒是汝南王,不太安分。”
杨氏伏诛的消息是两天前传到楚王封地的,却不代表杨氏一族刚被处决两天。消息又不是快马加鞭传出去的,慢悠悠地传,事情早过去十来天了。
这十来天里汝南王自恃功高,有些事情做得比之前的杨氏还嚣张。又在私下里谋夺楚王兵权,因此和楚王渐渐交恶。
汝南王夺不走兵权,便想着把人远远打发了。所以他提议叫楚王回封地去,楚王却不肯。他回去了汝南王只会更加过分,那他这一趟不是白来了?
因而楚王坚持留在京城挟制汝南王。
现在听门客一说,楚王也觉得有道理:
“叔祖父许是借此警告我,让我乖觉一些离开。这次只是哄骗王妃出门,下一回可能就是直接动手了。”
岐盛趁机劝说:
“所以大王要早作打算才是!”
赶紧把汝南王干掉,这样就能在京城一家独大了,也不用担心妻儿再受牵连。
楚王却说:
“我进宫去问一问皇后殿下。”
这给岐盛气得,暗骂楚王胸无大志。
这么下去不行,岐盛匆忙去找了另一个楚王心腹公孙宏。这人是楚王身边的长史,和他狼狈为奸。
两人都不是什么遵纪守法的好官,时常因为行为不法遭人诟病。楚王却非要护着他们,引起了卫瓘等人的不满。
卫瓘是三国时期的老人了,作风清正,功劳甚大。他这样的人看不惯蝇营狗苟,总会不知不觉中得罪人。
岐盛不仅讨厌汝南王,还讨厌他。
岐盛和公孙宏说:
“先前汝南王提议叫大王回封地去,满朝的臣子都不敢附和,唯有卫瓘出声赞同。那卫瓘总想将你我绳之以法,不若借此机会将他和汝南王打为同党,一并收拾掉。”
公孙宏担忧事情难成:
“大王恐怕不会因为他们势大威胁到陛下,就出手对付他们。”
岐盛却道他有法子:
“你我可以假借皇后殿下的手。”
卫瓘这段时间越发不满他们二人的行为了,一旦抓住机会,恐怕必会出手。他们必须得先下手为强,否则死的就是自己。
楚王从宫中回来,听了一耳朵的劝说。
贾南风没想到还有人自投罗网的,心下大喜。她巴不得楚王妃带着儿子进京呢,心里暗道这楚王妃不聪明,是个好拿捏的。
于是她便劝楚王既来之则安之。
贾南风说:
“人都在路上了,也没办法。不如派点兵力去护送她,也免得出现什么意外。”
楚王想的却是派兵送王妃返程。
贾南风赶紧劝他:
“你这一回把人劝回去了,下一回怎么办?人不在身边,总是容易被小人钻空子,倒不如留在京城亲自保护。”
楚王承认她说的有道理。
随后提起汝南王:
“也不知假消息是否为汝南王所传。”
贾南风掩下了眼底的冷意,这汝南王不把她放在眼里,她迟早要将人收拾掉的。只是不能现在就动手,他们刚刚立功,由她牵头只会落下骂名。
于是贾南风帮忙粉饰太平:
“汝南王如何会做这种事情?定是杨氏余党在报复你。”
楚王摇头:
“杨氏手里没有兵卒。”
贾南风做出哑口无言的模样,仿佛还想为叔祖辩解,却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楚王就让她不用说了:
“皇后还是别太相信那老贼为妙,这些事情我心中有数。”
说罢便
告辞离开了。
贾南风微笑着目送楚王走远,心道真是好骗。略施小计就能加深他们之间的矛盾,想来要不了多久,楚王就会主动和汝南王对上了。
楚王点了一批人马出京,很快便和楚王妃的车架汇合。
听闻王妃没带孩子一起,有些惊讶。
王妃解释道:
“孩子太小,怕路上生病。”
这下领头的将军就搞不懂了。
既然孩子太小不能带出来,王妃为何非要来京城?哪怕收到了大王的传讯,也可以来一封信说说此事,商量下到底还要不要过来。
毕竟大王就算把妻儿接入京中,也是为了叫她们过上好日子的。没道理让娇妻幼子分开,那么小的孩子没有母亲在身边可如何是好呢!
将军敏锐地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王妃,可是封地里出了什么事?”
也不对,如果封地出问题了,王妃更不可能将孩子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