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外 作品

第286章 杨穆合葬 叙说杨康故事线

嘉兴城外,铁枪庙。

这座破旧的铁枪庙位于城外一处幽僻之所,庙门半掩,显得斑驳陈旧,门上的朱漆历经风雨侵蚀已然剥落。

地面由青石板铺就,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湿漉漉的,在黯淡的光线下散发着一股阴湿之气。

庙中供奉着一些神像,神像破旧且布满灰尘,角落里结着蜘蛛网。

一阵北风呼啸而过,吹得庙檐下残破的风铃发出清脆而孤寂的声响,在这寂静的铁枪庙中悠悠回荡。

苏钧一行人来到此地,众人纷纷环顾四周,尤其是杨过,更是不停张望,一边询问:

“义母,我爹爹的坟墓在何处?”

尽管已听了苏钧的劝说,黄蓉心中不再那般担忧,可来到这铁枪庙后,她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苏钧察觉到她的情绪,紧紧握着她的玉手,不时低声耳语几句,让黄蓉逐渐恢复平静。

这时听到杨过询问杨康的墓在何处,黄蓉指了指庙前的两棵大树:

“就在那儿。”

杨过听后,立刻走了过去。

只见两棵大树之间杂草丛生,有些杂草长得甚至比此时的杨过还高。

然而,杨过毫不畏惧,钻进杂草中,寻觅着杨康的坟墓。

不一会儿,他就看到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不肖弟子杨康之墓’,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不才业师丘处机书碑’。

看到墓碑上的内容,杨过呆住了。

苏钧和黄蓉这时也来到他身后,见他这般模样,黄蓉眼皮跳动了几下。

看到杨康的墓碑,苏钧也不禁心生感慨,心想着,若不是自己出现,杨过发现这里的墓碑,恐怕得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

回过神来,苏钧吩咐随从将附近的杂草都清理干净。

杨过这时也终于回过神来,缓缓转身,看着黄蓉询问:

“义母,为何我爹的坟墓是这般模样?我爹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看着杨过带着悲痛又坚毅的面容,黄蓉内心微微颤抖,她不禁有些紧张,嘴角微微抽搐,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苏钧见状,捏了捏她的手心,替她回答道:

“过儿,你或许不知你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吧,待将你娘下葬后,我再详细与你说,如何?”

杨过眼中闪着泪花,重重地点了点头,又转身去帮忙清理杨康坟墓四周的杂草。

其实,这里并非无人来过,当年,穆念慈从郭靖黄蓉口中得知杨康死在铁枪庙后,曾抱着幼年的杨过来祭拜过一次。

当然,那也是最后一次有人来此祭拜杨康,此后便再无人涉足。

杨康死后,尸体被乌鸦啄食,眼下这座坟墓不过是一座衣冠冢罢了。

经过一番仪式,将穆念慈和‘杨康’合葬在了一起,并竖起了一块新的墓碑。

站在杨穆二人墓前,黄蓉心中感慨万千,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的一幕幕,杏眸中闪过丝丝缕缕的哀愁与忧伤。

回想起当年初次见到穆念慈比武招亲之时,仿佛就在昨日,一转眼,二人已是阴阳相隔。

又想到穆念慈这悲苦的一生,黄蓉感叹,遇到一个对的人,是何等重要。

也明白,这或许是天意弄人,穆念慈偏偏就钟情于杨康,而且屡次被杨康欺骗,却依然忘不了杨康。

“义父,现在可以告诉孩儿,我爹爹究竟是如何亡故的吗?”

这时,杨过抹着眼泪,眼巴巴地望着苏钧询问。

苏钧轻轻点头:“当然可以。”

说罢,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你爹的故事,得从当年的牛家村说起,那年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想要让杨过明白,苏钧觉得,有必要向杨过提及郭杨两家的渊源,以及后续的诸多事宜。

不然,只说杨康如何作恶,杨过这般年纪,未必能够理解,最终反倒可能会在心中怨恨是黄蓉杀了杨康。

因此,苏钧索性将射雕中有关杨康的事情,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杨过叙述。

从牛家村的变故,到后来杨康出生于锦国都城成为小王爷,十八年后,遇到穆念慈的比武招亲等等,一一详细讲述。

对于射雕三部曲的故事,苏钧前世早已烂熟于心,因此,单独讲述杨康的故事线时,讲得有声有色,也颇为客观。

杨康的恶事讲了出来,杨康的一些无奈之举,也说了出来。

其实,对于苏钧这个旁观者来说,杨康是个悲剧人物,但也不可否认,杨康确实做了诸多恶事,是一步错步步错,最终陷入了深渊。

当年,在这铁枪庙中,眼见黄蓉揭露了自己的诸多阴谋,杨康恼羞成怒,欲一掌打死黄蓉。

结果黄蓉早有防备,杨康一掌抓在了黄蓉的肩膀上,手碰到了黄蓉身上的软猬甲,由此中毒身亡。

苏钧所述,仿佛亲眼所见一般,让一旁听着的黄蓉如临其境,犹如又经历过一遍,同时,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她心里,杨康就是个恶人,坏到骨子里的小人奸人,可此时听了苏钧所

讲的杨康故事线,她才渐渐明白,杨康为何最终会变成那样一个人。

也对穆念慈的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她看来,穆念慈有些固执愚昧,毕竟杨康一再欺骗,可穆念慈还是多次原谅杨康,与杨康在一起。

通过苏钧的讲述,黄蓉这才明白,穆念慈对杨康的情意并非常人所能理解,穆念慈心中一直期望,杨康能够回头,哪怕只剩最后一丝希望,穆念慈也绝不放弃。

想通这些后,黄蓉突然明白,为何当年,她和郭靖在西江道饶州遇到穆念慈时,穆念慈会是那般复杂的神情了。

或许是听到杨康终于死了,为杨康感到解脱,也或许是因为,得知杨康死在她手中,对她产生了一些成见。

“…丘真人得知你爹死后,念及师徒情分,便来此为他收尸,并立下此碑,也算是给你爹这一生做了个定论。”

说到这里,苏钧也停止了讲述,杨康的故事算是彻底讲完了,也在观察着杨过的反应。

杨过此时虽然才十一岁,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判别能力,听完苏钧所讲的故事,他竟哀叹道:

“原来如此,难怪我每次询问娘,关于爹的事情,她都不说,还说等我长大再说,原来我爹他,竟是这样的人……”

作为人子,杨过也不便去指责杨康的过错,不论杨康做错了什么,于杨过而言,也是他的父亲。

这个时代,孝义至上,也讲究亲亲相隐,杨康再怎么不好,杨过也不能说什么,只是不能对黄蓉怀有仇恨,也不能走杨康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