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盼兮 作品

103 有得赚就不错

王秀英忙着招待一群孩子的时候,赵林己经进厨房忙着熬糖了。本文搜:红宝石文学 免费阅读家里没有山楂,只能用别的水果替代,好在家里不缺水果,不然临时想做也做不了。

也就是他,大冬天的还要买水果放在家里,村里人可不会这么花钱。大过年的,想要吃点好的,多买点肉就是,哪有人把钱用来买水果。

在村里人眼里,糕点远不如肉香,什么好吃的都不如肉实在好吃。

家里也只有桔子和苹果,还有马蹄和甘蔗,也不知道这俩算不算水果。冬天水果少,能有这两种就不错了。

就桔子也是他早就买回家,又窝在稻草里才保存得比较好。当然这都是明面上的保存方法,实际上他都是放在空间存放,怕王秀英发现,他还特意给放水果的房间加了锁,只有他有钥匙。

还好王秀英是个心大,没有多想,也没觉得赵林这样做是在防她。要换个小心眼的,俩人说不定就要吵架了。

熬糖的时间,赵林己经把苹果准备好,原本还想用马蹄做几个,但是难削皮,又要动刀,还是放弃吧。

孩子太多,一人一个苹果可不是小数,还好他买的苹果个头小,也不知道是这个年代的品种还没有优化,还是轮到普通百姓只有小果子。

竹签是之前想吃烤串时自己动手做的,多亏他是个嘴馋的,要不临时找签子还真找不到。

没想到当初费力上山砍竹子,再一点点打磨出来的签子没用在烤串上,倒是用来做糖葫芦了。

做糖葫芦简单,但是准备工作却不少,没有油纸,只能用草把子凑和。家里就有现成的,是上次做稻草人剩下的,拿来用倒正好。

等赵林把所有糖葫芦做好,手都酸得抬不起来。铁锅太重,一首端着手不就酸了,要不是答应孩子们的事要做到,他早就想扔下锅说不干了。

孩子们排队领完糖葫芦,哗啦一下全都转身离开,赵林给王秀英留了几串最好的,除了苹果上面还串了桔子。创意有了,味道好不好吃就要试过才知道。

王秀英不心疼浪费的水果和糖,只心疼他干活辛苦,拿到糖葫芦也不急着吃,非要他先吃第一口。亲手做了大半天的食物,总不能自己都不知道味道吧。

赵林不爱吃甜,在王秀英的半逼迫下才勉强尝了一口,剩下的怎么劝都不肯再吃。

王秀英也不嫌弃是他吃剩的,把剩下的吃完,至于没动的那几串,她想留到明天,回娘家带给娘家人尝尝。赵林是无所谓,只是原本还想着睡一会,结果又到吃饭时间,只能吃完再睡。

他还打算自己动手做饭,结果李桂花又喊俩人去老宅吃饭,说赵有德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又不是天天过年,赵林也愿意满足他喜欢热闹气氛的心愿。

只是他们俩也不会空手过去,昨天做好的饭菜还未动筷子,端两碗过去也能添个菜。

果然见到他没空手,王氏和李氏的表情都好很多,她们根本没想到公婆还要把大家凑一起吃饭,没来及准备饭菜,还以为要跟着公婆吃素了。

李桂花见到赵林又是硬菜,心里觉得浪费,想着大过年的才忍住没说抱怨的话。

昨天父子仨都喝醉了,今天赵有德也不拿酒出来了。他不喝,赵大石还有些失望,难得占到他爹的便宜,下次想喝酒还不知道哪天,让他自己买酒可是舍不得钱。

饭桌上,赵有德也提到开春后的种地大事,赵林说了自己要种莲藕的事,还问他们种不种。

赵有德没种过莲藕,也不看好赵林的折腾,但听他说只是拿河边那块地试手,也就不说什么。那块地不大,用来种莲藕也行,种不好也没什么损失。

这也就是赵林,换成赵大麦和赵大石可没这么好的待遇。俩人都说今年想多种点黄豆,自从家里做起豆腐生意,黄豆就不够用。

与其便宜别人,不如自己多种点。

赵有德不同意,粮食才是最根本,多种黄豆,万一粮食欠收怎么办?黄豆可以买,价格要太贵,豆腐生意也可以说停就停。

地里没粮食却会饿肚子,有钱都买不到粮食,这可不是说笑话。

赵有德清楚记得小时候族里老人就说过荒年县城的人拿着钱买不到粮食,最后活活饿死的事情。

他不允许,兄弟俩只能熄了种黄豆的心思,还好只是少赚一点,有得赚就不错,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好多了。

赵林全兄弟俩出主意,豆子不挑地,田埂和院子的边边角角都可以种上一点,能收多少是多少。

赵有德赞许地点头,夸他这个主意好。

谁也没想过在田埂和院子里种豆子,又不是没地。经他这么一提醒,才发现除了田梗,是不是山上也可以撒一点豆子,就当野生的,最后能收多少是多少。

大家都同意这个主意,山上虽然长满树木,但总有小块空地。平时除了村里人,也没外人上山,只要村里人不发现,秋天肯定有收获。

赵林主动提及到时候他带路,他对山上熟,知道山上有几块巴掌大的空地。除了豆子,也可以顺手撒

点其他种子,这样被人发现也不会想到是有人工种植的。

只要不动种粮食的地,赵有德是乐得多种黄豆。这一年家里的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好转,他也不是非要儿子听自己意见的老人。

他只懂种地,其他的也不懂。

父子几个也好久没有坐在一起聊天,他还想多说几句,却陆续有人找赵林找到老宅来子,都是族里年轻小伙。赵有德催赵林赶紧回去招待客人,有什么话改天再说,不是非急在这一刻。

族人找赵林也没事,不过是打着给他拜年的名义找他闲聊,重点当然是问他还有没有赚钱的门路介绍。最好是旱涝保收的那种,只拿死工钱更好,做生意他们是不敢。

大过年的也不好扫兴,赵林不说没有,只说有机会不会忘记族人。

大过年族人找上门也只是想拉近关系,盼着他以后有好事能照顾一二,并没有指望他马上就能给一句准话。他不拒绝,就是好消息。

赵林自觉族里有个烧砖的生意就够用,眼下是刚开始,等生意做起来,肯定需要更多的人,族里没活的年轻人完全不用急,耐心一点肯定会有赚钱机会。

烧砖的生意只要族里好好经营,管个两代人是不成问题,至于以后的事不好说,谁也不能管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