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哈哈哈哈”
“嘿嘿嘿嘿”
虽然皇帝婚事没商量出结果,但是这次大案的善后工作基本有了眉目。
蓝太平跟朱允熥商议过后,一道道圣旨从宫中发出。
擢升方孝孺为吏部尚书,统领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升迁,考核以及任免。
由于这次大案诛杀了大批官员,空出来的缺正好由新进的进士填补上了。
换做以往,他们大多要在翰林院编修几年。
甚至有的人与浩繁的史料打了一辈子交道,从青丝少年熬到白发老者也走不出翰林院大门。
现在可好,编修任职还不到半年他们多数人就被外放当官了。
这在大明历史上可是头一次。
因此,这群新任官员对当今陛下那可是感恩戴德。
在朝阙时,皆痛哭流涕的保证不负皇恩。
这让小皇帝龙颜大悦,他现在一点不后悔杀那么多官员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是该培养点“自己人”了。
天上骄阳似火,夏日的金陵格外炎热。
“嘎吱”
随着生涩的门轴声响起,宗人府的大门缓缓打开。
一名小太监在前引路,来到府内深处的一道院门外停住脚步。
很窄的一道门,外面却有两名锦衣卫把守。
“见过威国公大人”
“开门”
两名锦衣卫不敢耽搁,忙打开门锁恭请他进去。
门内是一个破败的院子。
两间凋敝的房屋,门窗也是残破不堪。
在屋前摆放着一张石桌,旁边有两个石凳。
除此之外,院内再无他物。
“吱呀”
房门被推开…
衣衫破旧,头发花白,脸色暗淡的男子倚门而立。
“朱允炆”
蓝太平失声道。
他难以想象,朱允炆竟然变成这个样子。
这才一年多的时间,那个才思敏捷,心机深沉的少年皇孙竟然如同田间耕夫般。
“原来是你,好久不见。”
朱允炆冷淡的说道
要说这世间他最恨的人是谁,蓝太平绝对排在第一位。
甚至超过了夺取他皇位的弟弟,朱允熥。
短暂的失神过后,蓝太平迅速恢复了平静。
“刚一看到你确实以为过了很久,但掐指一算也不过一年余罢了。”蓝太平摇着头道。
他迈步走进院内,径直走到石桌前。
引路的小太监忙上前两步,用自己的袖子为其擦拭石凳。
”国公爷,您请。”
小太监谄媚道。
蓝太平坐在石凳上,面带微笑的说,
“你先出去,本国公有话与他说。”
“是”
蓝太平身居高位久了,再加上常年领兵在战场上征伐,虽然他年纪不大可身上厚重如山的威压令人窒息。
小太监恭敬的行礼后退了出去,关上门后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用手擦拭额头,发现早已布满汗珠。
朱允炆面露警惕之色,他扫了眼神色如常的蓝太平。
在这宗人府里就跟与世隔绝没什么区别,外面发生的一切他毫不知情。
蓝太平的突然到访,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可是他想不明白,事情早已尘埃落定。
他已经是个”废人“了,自己的皇弟难道还要不放过自己吗?
”威国公?你倒是水涨船高了。”
朱允炆嘴角抽动。
面对他的嘲讽,蓝太平的神色却没有丝毫的变化。仍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这让朱允炆内心又焦躁了几分。
“朱允炆,你可知我为何而来?”
“说实话,我是不想来的。”
蓝太平不打算跟他兜圈子,准备直接切入主题。
“呵呵,那请问是什么事要劳动国公爷的大驾呢?”
“总不成,是我那皇弟要杀我吧。”
朱允炆紧着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一定是了,请国公大人把鸩酒或者白绫拿出来吧。”
倚靠在门框上的朱允炆,眼底尽是嘲弄的神色。
蓝太平见他如此惺惺作态,忍不住哑然失笑。
“看似宽厚仁孝,实则气量狭小。朱允炆,你确实无人君的气度啊。”
蓝太平一针见血的评价道。
“你…”
“早成定局之事,何必还耿耿于怀呢?”
“活着不好吗?”
蓝太平出言打断他毫无意义的争辩。
朱允炆长出了一口气,脸色也恢复了平静。
“那你今日来所为何事?”
“陛下有旨,敕令炆于皇觉寺剃度出家。”
“什么…”
…
不管朱允炆是怎么想的,皇觉寺很快迎接来另一位剃度僧人。看着铜镜中脑袋上崭新的两排戒疤,朱允炆欲哭无泪。
从此世上再无皇孙朱允炆,多了一名法号叫“建文”的和尚。
在寺院里一名负责扫地的僧人听闻此事后,他那如鹰隼般的双目闪过一丝迷茫。
随即嘴角上翘挂起一丝苦笑,“现在好了,不光子承父业,现在连孙子也来当和尚了。”
“老爹啊,老爹,您若在天有灵会不会后悔当初选择出家当和尚呢?”
“唉”
他拄着扫帚感叹道。
“永乐师弟莫要偷懒,扫完地还要挑水呢。”
方丈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后。
“滚”
…
处理完朱允炆,蓝太平要面临最头疼的一个人了。
宋国公,冯胜!
要处死冯胜并不难,难在是如何避免让淮西勋贵们生出嫌隙。
上次杀一个东莞伯何荣,他都经历了数次的拉扯。
就连自己的老爹蓝玉,都为这事差点跟自己翻脸。
虽然这宋国公冯胜有取死之道。
可毕竟他统兵多年,那可是跟已故的中山王徐达齐名的人物。
在大明军中,冯胜绝对是是元老级的统帅。
就连蓝玉,那也曾是他冯胜的帐下先锋。
经他手提拔起来的将帅,并不在少数。
现在小皇帝要杀他,这群淮西勋贵不能说什么。
但难免会把这账记在他蓝太平头上。
虽然说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不咬人。
但若要因此让那些淮西将领跟自己离心离德,那对于他来说是件十分危险的事。
可是圣命难违,他也深感无力。
唉…
北镇抚司诏狱内,冯胜正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一名北镇抚司小旗,恭敬的立在一侧。
宋国公冯胜能在诏狱中有这待遇一点不奇怪,北镇抚司的镇抚使耿璇就曾在军中任职。
他父亲长兴侯耿炳文,更曾经在冯胜帐下效力过。
耿璇命人好生伺候,若不是冯胜此次罪过实在太大了。他都想把冯胜安排在衙门内独立的院落里。
“哐啷”
诏狱的大门被打开,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响起。
正在大快朵颐的冯胜停下手中的动作,他仔细听了听那“咚,咚“的脚步声。
随即脸色一沉,扔掉手中的鸡腿说了句,
“该来的终归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