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清冷孤傲表小姐vs温润如玉世子爷11
苏心心慌意乱跑回房间。本文搜:当看书 免费阅读
奶娘拿着一件披风,刚想拿出去给她披着,见人回来了,便连忙吩咐冬雪将熬好的莲子粥端上来。
“夜晚凉,小姐快喝口热粥暖暖身子,姑娘家可受不得凉……咦,小姐你脸怎么发红?”
“没什么。”苏心有些心不在焉。
她没想到世子对自己会有这种心思,那天见面根本看不出来。
“估计夜晚蚊虫多,冬雪快把驱虫的香囊拿出来,摆在小姐床头。”奶娘絮絮叨叨。
苏心定了定心神,决定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
不管她有没有定下婚约,她跟世子本就不可能。
时人姻亲讲究门当户对可不是闹着玩的,闺中女子被拘束在家,能见到的男子少之又少,又哪能靠自己的眼力去分辨一个男人的好坏?
只有靠家人打听,再根据男子家世评判,确保家中姑娘嫁过去后还能过上好生活,和丈夫有相同理念,避免盲婚哑嫁的矛盾。
苏心身份在京中不算低,父亲从五品官,母亲是荣亲王的义妹,还是家中嫡女。
唯一瑕疵的是,父亲在流放之地当官,是的,岭南是很多官员犯罪后被皇帝流放去的地方。
若无意外,苏光远只能一辈子待在这个地方,对于在京中发展的人家毫无互助帮扶。
再者他因宠爱妾室害得苏母郁郁寡欢而死,得罪了老封君,等苏心出嫁后估计就会被荣亲王上奏个“治家不严、德行有亏”云云。
而荣亲王为先帝亲封,只要不造反,家族弟子上进,可再繁荣三代以上……何况温修明身为世子,还是皇帝跟前红人,简在帝心的温家是京中许多世家门阀的姻亲拉拢对象。
来京中小半年,苏心也逐渐了解京城人家交际的弯弯绕绕,她明白自己的定位,对目前的婚约也没什么不满的。
只当刚才世子抽风了。
放下心神,苏心看了一会儿书,便睡下进入梦乡。
而府里另外一人却彻夜难眠。
翌日,苏心按照习惯来老封君院子请安。
聊了一会儿,府里的小姐们也来了。
老封君也不是让她们日日请安,只在每月初一和十五来便可,刚好今日便是十五。
苏心注意到,温和宜脸色有些憔悴,像是没休息好,也没如往日凑到老封君跟前逗趣说笑。
正当苏心出神之际,门外传来丫鬟们一阵欢喜娇笑,不一会儿便有一个圆脸丫鬟笑意盈盈进来。
“老封君,世子爷来了!”
话头一出,说笑的姐妹们一顿,便目光热切看向门外。
她们以后能找什么样的夫君,一是靠父亲,二是靠兄弟争气。
温修明正好是家中最争气的兄弟,可不就热切对待着。
苏心一愣,也随众人看向门外。
只见他身着月白衣袍,领口袖口处绣着精致靛蓝云纹,肤色如玉,星眸黑沉,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矜贵又不失温润。
那双黑沉眼眸目光似是不经意飘来,苏心一顿,攥紧手中的帕子,微微低垂目光,偏过他的视线。
温修明见状,心下一阵气闷。
脸上未曾表露,而是上前给老封君请安:“不孝孙儿前来拜见祖母。”
“哎哎,来了就好,来了就好!”老封君肉眼可见的开心欢喜,连忙扶着温修明起身,“祖母的乖孙儿忙着政事,祖母哪里会怪罪。”
祖孙俩闲聊片刻,温修明便让人抬几个箱子进来。
“这次外出,我也给妹妹们带了礼物。”
温和宜脸色一白。
明明她昨天才说她给众姐妹的是温修明送的,今日温修明又说他才送,这不是当众打温和宜的脸么?
当即便有一人笑着说:“明哥哥,昨日和宜姐姐便送了东西呀,她说是你带回来的。”
那人叫温和月,是温承德的嫡女,温承德也就是荣亲王温承荣的西弟。
温和宜还是王妃亲生女儿时,不把底下的妹妹放在眼里。
也身为嫡女的温和月记恨上了,曝出身份后,时常对温和宜冷嘲热讽。
“那确实是哥哥带的。”温和宜咬牙。
她不想承认,是她想在众姐妹面前炫耀哥哥对她的宠爱。
温修明没打算打一个小姑娘的脸,他笑道:“是我给和宜妹妹的,不过我也给其他妹妹准备了。”
言下之意,昨天那些礼物是温和宜自己愿意拿出来送的,跟他没关系。
苏心恍然,明白那碎玉簪子是温和宜故意针对她,让别人以为温修明不待见她。
见她似乎明白过来,温修明暗暗松了口气。
妹妹是妹妹,给心怡之人的印象不能坏。
“哟,和宜姐姐真大方。”温和月阴阳怪气。
其他姐妹也笑了笑,也明白了温和宜的小心机,但都拿了人家好处,没跟温和月一起冷嘲热讽。
但这一足够温和宜羞恼,又急又气,心里委屈的不行,不
明白温修明突然对她变了脸色。
昨夜那冷脸的模样,温和宜至今心有余悸。
老封君笑眯眯地喝了口养生茶,对底下小辈们的眉眼官司不置可否。
只笑着对温修明说:“你如今当差也算稳定下来了,何时给祖母娶个孙媳妇回来?祖母老了,还想着抱曾孙呢!”
温修明视线若有若无飘过那道倩影,苏心恼怒,偏过头躲开他的视线。
温修明轻笑,“孙儿倒是想娶回来。”
“哦?这么说,你有心仪的姑娘了?”老封君顿时不淡定了。
温和宜猛地抬起头,死死看向那丰神俊朗的身影,眼睛发红。
“是哪家姑娘?若是品性不差,便让你母妃去提亲,我们王府军功立家,也不跟世家那般讲究。”老封君迫不及待劝道。
实在是温修明己经二十又二,年岁不算小了。
若不是温修明主见极强,早就被王妃压着成亲。
“暂时还不能跟祖母说。”温修明打马虎眼。
“有什么不能跟祖母说的?”老封君不满,随即又想到这里都是未出阁的姑娘,便不再逼问。
殊不知,就是她亲自把孙子心仪的姑娘定下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