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孩子要夸
萧彦君的这些决定,苏槿月是不知道的,萧彦君也不可能让她知道。首发免费看书搜:求书帮
“娘娘,陛下派人传话来,会来关雎宫用晚膳。”宫女前来禀报。
苏槿月吃点心的动作一顿,随后眉头微蹙,顿时没了胃口。
余光看到一旁练字的萧姝瑶,看着她眼底隐隐的期盼。
[罢了,就当是为了孩子!]
“吩咐小厨房,多做几道陛下喜好的膳食。”苏槿月一边说,一边站起身。
“是!”宫女自去吩咐。
苏槿月看着她出去,走到萧彦君面前,随意的拿起一张她临摹的字帖。
虽然算不上大家之作但也是娟秀有型,不得不说,确实比她强一点。
但那不过是因为自己并不用心,若是用心起来,未必比不过一个小孩子。
苏槿月丝毫不觉得和一个小孩子比有什么不对。
“这两张可以,留出来!”苏槿月说。
萧姝瑶抬头看着苏槿月,并不明白她的意思。
苏槿月目光和她对视:“写这么好,不想拿给你父皇看看吗?”
萧姝瑶眼神一亮,但是下一刻又黯淡下去。
“不过是一些拙劣之作,岂可入父皇的眼。”萧姝瑶说道。
苏槿月听到她这话,一手拿着写好的字帖,一手去掐萧姝瑶的肉脸。
[嗯~果然手感不错。]
“不许凡尔赛,写这么好,你知道你碾压了多少小孩?”苏槿月首白的说道。
她这话纯属真心,没有一分掺假。
萧姝瑶被苏槿月突然的行为惊讶到了。
苏槿月掐她脸的动作并不重,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亲昵。
连她母妃都不曾与她这般亲近过。
她那话,听着也不像是责问,倒像是夸奖。
只是,其中的意思,她不甚明白。
萧彦君来得恰是时候。
苏槿月带着萧姝瑶在院子中一起迎接他。
“臣妾参见皇上!”苏槿月屈膝行礼。
萧姝瑶也在旁边行礼问安:“儿臣参见父皇!”
“嗯,”萧彦君轻声回应。
苏槿月道:“陛下百忙之中,还能来看望臣妾,臣妾欣喜万分,公主也期盼着您能来呢。”
“是吗?”萧彦君深深的看了一眼苏槿月,又挪动目光,看向萧姝瑶。
萧姝瑶微微垂眸,身体略显僵硬。
曾经淑妃受宠之时,萧姝瑶就和萧彦君不甚亲近。
柳家倒台以后,她更是不曾和萧彦君有过多接触。
如今被萧彦君注视着,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苏槿月默默的牵起萧姝瑶的手,抬眸对萧彦君说:“陛下,臣妾让人准备了许多您喜好的菜色,不如我们边吃边聊。”
“好。”萧彦君说完,牵起苏槿月的另一只手,三个人就这样手牵手的朝屋内走去。
这顿菜吃得到还算是舒心,苏槿月没话找话的话头都放在了萧姝瑶身上。
她如今算是理解了什么叫为了孩子,都可以忍。
真是好极了,年纪轻轻,便是过上了“离婚不离家”的生活。
不过情况是这么个情况,但也不至于真的纯应付。
毕竟咱们这位皇帝,可不是简单的酒囊饭袋。
只有虚情假意,没有真心,他可是能够察觉出来。
所以真真假假,假意里面掺杂真心,才能真正糊弄过去。
只是怕,假意掺真心,真的就认了真。
吃完饭,苏槿月拿出萧姝瑶的字帖给萧彦君品鉴。
“皇上您看,这是公主所书,娟秀工整,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一个书法大家。”苏槿月在一旁极尽赞美。
萧姝瑶在一旁自己听得也有些脸热。
但还是偷偷摸摸的看向萧彦君。
萧彦君看了一下字帖,点头:“嗯,是有进步,只是书法大家还为时尚早,不可就此骄傲意满。”
虽然得到了认可,但萧姝瑶似乎并没有因此出现预想中的高兴。
她低垂着头,声音有些沉闷:“是,儿臣记住了。”
[不会夸人,就不要夸,什么玩意儿,夸孩子带什么转折,看把你能得,真是有够扫兴的。]
苏槿月略带同情的看着萧姝瑶[可怜的娃,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个爹?]
萧彦君身形微僵,看了看苏槿月又看了看萧姝瑶。
他思索片刻后补充说道:“虽然距离成为书法大家来日方长,但你这个年岁,有此造诣己实属不错。”
萧姝瑶听到这话,猛的抬起头看向萧彦君,两人目光对视。
萧彦君神情认真,苏槿月轻轻点头[这才对嘛,小孩子就是要夸,建立信心很重要的。]
苏槿月刚刚认可了萧彦君找补的话,却不想下一刻,便引火烧身。
“和宸妃娘娘的字比起来,确实值得夸奖。”萧彦君道。
苏槿月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这踩
一捧一的技能,到底是谁发明的。
萧姝瑶去看苏槿月,发现她一脸尴尬。
“陛下,您不能在孩子面前揭臣妾的短,会让孩子看笑话的,这以后,臣妾都不知道有何脸面去管教公主了。”
苏槿月表情极其认真的说道。
萧彦君眼中流露出几分笑意:“我只说了你字写的不好,又不代表你其他地方也不好,取长补短,也是一种教导方式。”
苏槿月心中无语,若不是看在萧彦君皇上的身份,他早就毫不客气的回怼回去了。
萧姝瑶在关雎宫的日子,淡云流水一般,苏槿月不太管教她的功课。
但也不是对她全无管教。带着她吃,带着她玩儿。
会在春雷乍响之时,让人去看看她的情况,还询问要不要一起睡。
如此这般不按规矩行事,萧姝瑶也是见识了一次两次又三次。
萧姝瑶的性子,眼看着也在一点一点的开朗起来。
苏槿月一颗心并不完全铺在她身上,她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宫外的事情。
七天没出去,只和秋筠通了书信。
但是书信再详细,也没有亲眼看到的放心。
风和日丽之际,苏槿月再次出宫,时隔七日,也不知道女学那边,情况究竟如何?
她出宫以后,并没有立刻去书院,而是去了万春堂。
万春堂是一家新开的胭脂铺。
开业不过半月,店铺产品便风靡整个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