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想烫卷卷头

第102章 想烫卷卷头

赵从雪知道,虽然赵丽跟田娟张艳她们经常往来,但赵丽不喜欢田娟。·3*4_k,a*n′s¨h+u!.¢c\o~m_

因为田娟是那种身高腿长,生了几个孩子还身材苗条,脑子比较灵活的女人,在庄子上跟别的男人都能聊几句,在大家眼中算能干又漂亮的那类婆娘。

更重要的事,之前赵丽的男人陈老四,在家里夸过田娟做的饭好吃,惹得赵丽不不开心。

加上田娟是那种不太安分的女人,赵丽挺讨厌她的。

赵从雪跟赵丽知根知底,虽然赵丽心眼子多,有时候会说一些恶意中伤人的话,欺软怕硬,趋炎附势,但她在男女之事上不乱来。

“你最近还舍得花钱收拾自己了,如今也穿上皮鞋了,”赵丽低头看着她脚上的鞋,“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你若是不花钱,万一人家勾搭上你家任中易,让你男人给人家买鞋买衣服,可有你好受的。”

听得出来,赵丽带着气,估计对田娟的意见比较大。

“你说的对,我最近想通了,省下来的钱总有用处,但不会有人领情的,还不如我自己花了。”赵从雪看着她脸上均匀的薄粉,“你擦了粉还挺好看,还是你会过日子。%?秒3¤章¢节>,小{说t,网?¢ <÷免{费@阅a读?e”

赵丽剜了她一眼,“会过啥日子,被儿子儿媳妇嫌弃的,做啥啥不对,白吃枣儿还嫌核儿大,我现在也想通了,省吃俭用给孩子,孩子人家转头就给了旁的女人。”

这倒是,赵从雪想到,她们俩现在是同病相怜的婆婆。

这辈子她断的干脆,但赵丽跟儿子儿媳妇,来来回回拉扯了一二十年,表面风光,实际上儿子也是个没疼心没良心的,结了婚赚了点小钱,就在外面给旁的女人花钱装大款。

大儿子跟她没话说,经常见不到人影。

赵丽想去见孙子,因为儿子亏欠了儿媳妇,儿媳妇一见面就指桑骂槐,说赵丽养得好儿子沾花惹草,都是随了他爹的,怪赵丽找了个好男人,祸害的人家没有好日子过。

总之,说来说去,错的都是赵丽。

赵丽在旁人面前嘴皮子很利索,但儿媳妇是个读过书的,从小家里也没受过什么委屈,讲起道理来一堆一堆的。

虽然她们婆媳俩都是受害者,但对彼此有怨念。

可偏偏赵丽对大儿子的两个孩子稀罕的不行,那大姑娘的眼睛忽闪忽闪的,被她妈妈收拾得干干净净,穿着好看的裙子,赵丽提起来就稀罕的不行。*x-i,n_x¨s¨c+m,s^.¢c\o′m\

种庄稼的女人也没有别的本事,会做布鞋做鞋垫,给大孙女费尽心思绣得花鞋子,旁人都夸她手艺好,就她儿媳妇说鞋底子太硬了,还是买的鞋子娃娃爱穿,让她以后不要做了。

人家是半个城里人,嫌赵丽做的布鞋穿上太土气,跟人家洋气的小裙子不搭。

“对了,你听说没,王六两口子在城里打工,但他们俩在不同的地方赚钱,他媳妇有一天碰到王六给别的女人买衣裳,两个人在街上打起来了。”

赵从雪点头,“听说过,你说有些人是不是外面的屎都是香的。”

其实是她上辈子听说的,估计就是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儿,她还没来得及听说。

“就是啊,两口子都是一般人,看着挺老实的,说是要让孩子去城里读书,结果俩人都不老实,你说他们怎么就不为孩子想想,这不是给孩子做坏榜样吗?”

提起这个,赵丽就气得浑身难受。

赵从雪知道,赵丽最气的是他自己的男人。

虽然陈老四跟他的两个弟弟相比,已经是特别收敛的人了,但就是喜欢跟别人家的妇人开玩笑,去赶集的时候碰上了,还喜欢请人家吃瓤皮子。

赵丽是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偏偏丈夫儿子都往她眼睛里扎刺。

但她丈夫还算体贴,时不时会给赵丽买衣裳。

“我听说,王六的女人在一家供销社干活,一个月的工钱也不低,认识了个有钱的男人,据说在城里有好几个铺子,派头挺大的。”赵丽叹了口气,“然后人家就跟那个人睡了,穿着人家买的高跟鞋和的确良的裤子,烫了个卷卷头,粉擦得一尺厚,碰到熟人不仅不会觉得羞耻,还特别有本事的样子。”

赵从雪笑了,“要不咱们也去烫个卷卷头,我一个人不敢烫,旁人肯定要笑话。”

毕竟只要是长期在庄子上务农的妇人,就算是年轻一辈的小媳妇,婷婷他们都不敢随便烫头,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当了婆婆的。

会被人指指点点,背地里天天议论。

上辈子赵从雪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这辈子,她不太介意了。

人家爱指点,还不是因为自己也想烫,但舍不得那十几块钱,嫉妒的连别人也不能烫。

曾经她一直想跟那些城里的老婆子一样,烫头发跳广场舞,羡慕的不行不行的,结果直到死都没有烫过,广场舞都没看过几回。

这一次,她想趁年轻,让自己美一回。

“啊,你也想烫啊?”赵丽往她身边一凑,压低声音道,“其实我也想烫,但花钱不说还很费时间,我们来城里看孙子,都是不站店(留宿)的,就半天时间,烫个头发什么都干不了。”

“对啊,但咱们一天比一天老了,趁现在脸上褶子还不太深,稍微烫一烫也好看,等太老了都没头发烫了。”赵从雪怂恿她,“咱们俩一起烫,别人爱说就让她们说去,但我敢跟你打赌,咱们烫完等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庄子上烫头发的人会越来越多。”

上辈子她总是把别人的看法太重视,都没早点发现,别人说是说,但心里的想法跟说出来的总是相悖的。

无非是嫉妒,见不得旁人好,不喜欢人家,说句好听的话比登天还难。

但若是你日子过得好了,有了底气了,他们也不敢说你,就算你穿得跟乞丐一样,人家还会夸你会过日子。

任何人的说辞,都不能当真。

这也是孩子们的误区。

人家大家族,几个太爷的孩子们都凝结在一块儿的,人多势众,他们家一个人不喜欢你,转眼就变成一个家族的人不喜欢你。

像任中易只有自己一个,赵从雪也把自己的地位放得态度,连累的儿子孙子都不够自信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