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盾 作品
第85章群雄分离
孙坚见证人在此,再多说无益,他双眼微眯,面沉似水,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眼神冷漠地看向袁绍,冷哼一声,仿佛对袁绍的所作所为充满了鄙夷和不屑。随后,他猛地一挥衣袖,转身带领着手下众人快步走出营帐,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此时此刻,诸侯联军面对如此局面,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大敌当前,内部矛盾再大也只能暂且搁置。眼睁睁地看着孙坚率众离去,众人心中都有些不是滋味,但却无人敢站出来阻拦。
然而,孙坚前脚刚走,营帐内的气氛还未缓和,一名传令兵就匆匆忙忙地冲了进来,高声喊道:“报!启禀盟主,曹操率部追击董卓,不幸中了埋伏,遭遇大败,现已狼狈而归!”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在场的诸侯们都惊愕不已。他们面面相觑,唏嘘之声此起彼伏。袁绍见状,心中暗喜,觉得这是一个树立自己威信的绝佳机会,于是他立刻站出来,沉声道:“诸位,我之前就曾劝过孟德不可贸然追击董卓,可他偏不听我言,如今果然遭受此败啊!”
虽然孙坚已经出走,但盟军目前并未彻底瓦解。作为盟军盟主,袁绍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不能让局势继续恶化下去。于是,他强压下心头的不快,摆出一副盟主应有的姿态,朗声道:“后帐摆宴,为孟德压惊!”
压惊宴会上,曹操面色苍白,神情沮丧地坐在饭桌前。他的心中充满了懊恼和自责,这一仗,若不是曹洪关键时刻舍身献马,他恐怕早已命丧乱军之中了。然而,尽管他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他的本部兵马却损失惨重,其中有许多都是他的族人。如此巨大的损失,让曹操感到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袁绍看着曹操这副模样,心中有些不忍。他亲自给曹操倒上一杯酒,安慰道:“孟德,不必如此烦躁。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次失利,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罢了。”
曹操心中的郁闷之情如同一团浓雾,久久不散。他不禁感叹,如果袁绍能够听从他的建议,在这场战役中率领十八路诸侯一同追击董卓,那么胜利必定属于他们,天下也将因此而定。
然而,现实却让曹操感到无奈。他所拥有的,仅仅是自己招募而来的一万兵马。与董卓那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这实在是微不足道。
董卓不仅手握西凉铁骑这一劲旅,更有天下第一猛将吕布为其效力。此外,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大将也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随便挑出一个来,都足以让人闻风丧胆。
曹操深知,以他这一万新兵去追击董卓,在对方有所防备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得手。但他心中的壮志并未因此而熄灭。
几杯热酒下肚后,曹操的情绪渐渐被酒精点燃,借着醉意,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发起这场义举,目的就是为了为国除贼。十八路诸侯仗义而来,我内心对他们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初衷,是希望本初(袁绍)能够率领河内的军队抵达孟津,与酸枣的诸将共同固守成皋,占据廒仓,封锁轘辕和大谷这两个险要之地,从而控制住局势。”
曹操在酒席上,身形有些摇晃,仿佛站立不稳一般。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手中的酒杯也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微微晃动,酒水在杯中荡漾。
曹操的目光越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袁术身上,他伸出手指,直直地指向袁术,声音略微有些含糊地说道:“公路,你率领南阳的军队,驻守在丹析,然后进军武关,以此来震慑三辅地区。”
他的话语虽然有些含混,但在场的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曹操接着说道:“大家都要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不要轻易与敌人交战。要多设置疑兵,展示天下的形势,以顺应正义来讨伐叛逆,这样就可以立刻平定局势了!”
然而,曹操的脸色却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环顾四周,看着在座的众人,叹息道:“如今诸侯们都犹豫不决,迟迟不肯进军,这实在是让天下人失望啊。”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苦,“我深感耻辱……深感耻辱啊!”他重复着这句话,似乎想要把心中的苦闷都宣泄出来。
曹操的情绪愈发激动,他仰起头,对着天空长叹一声,然后吟诗一首: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那动荡不安的战乱景象,以及无辜百姓们所承受的无尽苦难,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曹操对于这种混乱局面的痛心和深深的无奈。
曹操离开之后,十八路诸侯之间的关系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他们开始相互争夺起那些来之不易的战略果实。袁绍虽然身为盟主,但却无法压制住各方势力,许多原本就存在旧仇的诸侯们更是趁机在背后捅刀子,使得诸侯联军顷刻间变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原本应该共同对抗董卓的盟友们,如今却反目成仇,彼此残杀,场面异常惨烈。
在这场混战中,江东的孙坚不幸丧命于荆州刘表之手,乔瑁也惨遭刘岱杀害,韩馥则因失去冀州而被迫去投奔张邈。袁绍和公孙瓒这两位昔日的盟友,也为了抢夺地盘而展开了激烈的攻伐。
与此同时,董卓在长安建立起了新的朝廷。由于没有了外敌的威胁,他的行为变得越发残暴。那些被他抓住的反贼,董卓毫不留情地命令手下将其头颅砍下,然后把反贼的鲜血倒入酒缸之中,强迫朝中的公卿大臣们分食。
此时此刻,诸侯联军面对如此局面,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大敌当前,内部矛盾再大也只能暂且搁置。眼睁睁地看着孙坚率众离去,众人心中都有些不是滋味,但却无人敢站出来阻拦。
然而,孙坚前脚刚走,营帐内的气氛还未缓和,一名传令兵就匆匆忙忙地冲了进来,高声喊道:“报!启禀盟主,曹操率部追击董卓,不幸中了埋伏,遭遇大败,现已狼狈而归!”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在场的诸侯们都惊愕不已。他们面面相觑,唏嘘之声此起彼伏。袁绍见状,心中暗喜,觉得这是一个树立自己威信的绝佳机会,于是他立刻站出来,沉声道:“诸位,我之前就曾劝过孟德不可贸然追击董卓,可他偏不听我言,如今果然遭受此败啊!”
虽然孙坚已经出走,但盟军目前并未彻底瓦解。作为盟军盟主,袁绍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不能让局势继续恶化下去。于是,他强压下心头的不快,摆出一副盟主应有的姿态,朗声道:“后帐摆宴,为孟德压惊!”
压惊宴会上,曹操面色苍白,神情沮丧地坐在饭桌前。他的心中充满了懊恼和自责,这一仗,若不是曹洪关键时刻舍身献马,他恐怕早已命丧乱军之中了。然而,尽管他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他的本部兵马却损失惨重,其中有许多都是他的族人。如此巨大的损失,让曹操感到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袁绍看着曹操这副模样,心中有些不忍。他亲自给曹操倒上一杯酒,安慰道:“孟德,不必如此烦躁。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次失利,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罢了。”
曹操心中的郁闷之情如同一团浓雾,久久不散。他不禁感叹,如果袁绍能够听从他的建议,在这场战役中率领十八路诸侯一同追击董卓,那么胜利必定属于他们,天下也将因此而定。
然而,现实却让曹操感到无奈。他所拥有的,仅仅是自己招募而来的一万兵马。与董卓那强大的军事力量相比,这实在是微不足道。
董卓不仅手握西凉铁骑这一劲旅,更有天下第一猛将吕布为其效力。此外,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大将也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随便挑出一个来,都足以让人闻风丧胆。
曹操深知,以他这一万新兵去追击董卓,在对方有所防备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得手。但他心中的壮志并未因此而熄灭。
几杯热酒下肚后,曹操的情绪渐渐被酒精点燃,借着醉意,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发起这场义举,目的就是为了为国除贼。十八路诸侯仗义而来,我内心对他们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的初衷,是希望本初(袁绍)能够率领河内的军队抵达孟津,与酸枣的诸将共同固守成皋,占据廒仓,封锁轘辕和大谷这两个险要之地,从而控制住局势。”
曹操在酒席上,身形有些摇晃,仿佛站立不稳一般。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手中的酒杯也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微微晃动,酒水在杯中荡漾。
曹操的目光越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袁术身上,他伸出手指,直直地指向袁术,声音略微有些含糊地说道:“公路,你率领南阳的军队,驻守在丹析,然后进军武关,以此来震慑三辅地区。”
他的话语虽然有些含混,但在场的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曹操接着说道:“大家都要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不要轻易与敌人交战。要多设置疑兵,展示天下的形势,以顺应正义来讨伐叛逆,这样就可以立刻平定局势了!”
然而,曹操的脸色却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环顾四周,看着在座的众人,叹息道:“如今诸侯们都犹豫不决,迟迟不肯进军,这实在是让天下人失望啊。”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苦,“我深感耻辱……深感耻辱啊!”他重复着这句话,似乎想要把心中的苦闷都宣泄出来。
曹操的情绪愈发激动,他仰起头,对着天空长叹一声,然后吟诗一首: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那动荡不安的战乱景象,以及无辜百姓们所承受的无尽苦难,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曹操对于这种混乱局面的痛心和深深的无奈。
曹操离开之后,十八路诸侯之间的关系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他们开始相互争夺起那些来之不易的战略果实。袁绍虽然身为盟主,但却无法压制住各方势力,许多原本就存在旧仇的诸侯们更是趁机在背后捅刀子,使得诸侯联军顷刻间变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原本应该共同对抗董卓的盟友们,如今却反目成仇,彼此残杀,场面异常惨烈。
在这场混战中,江东的孙坚不幸丧命于荆州刘表之手,乔瑁也惨遭刘岱杀害,韩馥则因失去冀州而被迫去投奔张邈。袁绍和公孙瓒这两位昔日的盟友,也为了抢夺地盘而展开了激烈的攻伐。
与此同时,董卓在长安建立起了新的朝廷。由于没有了外敌的威胁,他的行为变得越发残暴。那些被他抓住的反贼,董卓毫不留情地命令手下将其头颅砍下,然后把反贼的鲜血倒入酒缸之中,强迫朝中的公卿大臣们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