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二元君主制
曹丕奉他老爹之命,带来500万两白银,外加10万两黄金,做为贺礼。
刘昊也不能让他空手而回,回头找荀彧等人商量一下,送几台手搓大卡车过去,以方便他们开矿,顺便为自家的卡车,打打广告。
并把曹植、曹冲,以及曹氏三姐妹叫来,让兄弟姐妹几人团聚一下。
准许曹植、曹冲,回头随曹丕一起回太西,在那里呆上一年,等船下次再去时,再把他们接回来。
很快,到了开元大典之日。
各路群臣纷纷齐聚长安,既是刘昊的登基大典,也是大封功臣之日。
广阔的奉天广场上,站满各路文武。
随着良辰吉时已到,刘昊身披黑龙皇袍,出现在玉阶之上。
众臣三呼万岁。
(原本汉代是没有三呼万岁的,这一切,都是受刘昊第一次面见汉灵帝时,三呼万岁的影响。)
刘昊一番黄天在上,厚土为证后,正式开始大封功臣。
由于往后的勋爵,不再享食邑,只享爵禄,分爵田。
因此,爵位也与过去有所不同。
改过去的大上造,亭侯、乡侯、县侯之类的爵次为公侯伯子男。
照搬唐代勋爵制度。
首先是王爵,正一品,只有德王刘协一人。
年禄米,700石,俸料文,爵田12顷。
(之前定下的每年国库1亿,刘昊个人划给他10亿另算,属于只他一代人享有,而这爵禄是世世勿绝的。)
为收买天下文人之心,特封孔融为衍圣公,同为正一品,爵禄相同。
其次是国公,从一品。
年禄米,650石,俸料文,爵田11顷。
功一,辽国公,荀彧荀文若。
功二,晋国公,张辽张文远。
功三,赵国公,赵云赵子龙。
功四,楚国公,周泰周幼平。
功五,韩国公,荀攸荀公达。
功六,郑国公,田丰田元皓。
功七,魏国公,关羽关云长。
功八,燕国公,张飞张翼德。
功九,齐国公,太史慈。
功十,鲁国公,太史仁。
功十一,梁国公,典韦。
功十二,陈国公,许褚。
功十三,卫国公,赵成。
功十四,曾国公,黄忠。
功十五,吴国公,孙策。
功十六,瀛国公,吕布。
功十七,越国公,鲁肃。
功十八,卢国公,周仓。
功十九,申国公,廖化。
功二十,蔡国公,郭嘉。
功二一,秦国公,李文李成儒。
李文万没料到,自己能以匠人之身,跻身国公之列。
令他更加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正二品郡公里面,匠人更是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位次。
并且在从二品的县公里面,仍是占据一半。
众人也都看出来了,接下来,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大搞建设,这些匠人乃是主力军。
反正陛下已经定下了,匠人们,除去将作监,以及工部下属部门外,全部都属于事业单位,不挤占公务单位的员额。
直到男爵封完,众人满怀期待的,等陛下封官位。
然而,当刘昊读完后,向大家摆摆手,今天就到此为止了,进行下一步骤,大宴群臣。
站在广场上,哪怕想说话,没有人中间传递,陛下也听不见。
这昏君难道是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吗?大家都是安乐国的官,没人是朝官,现在不定下来,政令如何传达下去?
只得等到宴会上,再来提及此事。
张罗了半晌,总算是到了出席宴会的环节。
等到酒过三旬之后,荀彧进言。
“陛下,眼下朝中各部职位,尚不明朗,如不能第一时间委任到位,怕是政令难以下达,必将耽误国事,请陛下早日定夺。”
司马徽:说好了让我秋季来长安,还以为能委个官职,就没有然后了?陛下在搞什么名堂?
刘昊:“文若此言甚善,但,陛这些天来,一直在苦思冥想,诸位爱卿都说说看,古来的官制,有何弊端?如何能够制定出一个新的方法,来很好的规避掉这些弊端?”
张昭:“历来如此,只要君贤臣明,便可长治久安,何来的弊端一说?”
“可万一突然冒出一个昏君,又或者是,出现一个,或是连续出现几个祸国乱政的奸臣呢?大厦岂可因一个而崩塌?”
荀彧:果然,这昏君又要搞什么幺蛾子,他必然是想到了新的治政方案,才故意拖到这时卖弄的。
“恕臣等愚钝,还请陛下赐教。”
刘昊:
“朕一直在说,天下不是朕一人之天下,而是每一个人的天下,”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因此,治理国家,也并非朕一人,乃至一群人的事情,”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因此,朕想创建一个内阁,”
“择选一批老城谋国之臣,来协助朕一起,对军政要务,共同决策。”
荀彧心里,突然“咯噔”一下,这昏君,这是要罢相吗?
这也令在场所有文臣,都大感不妙,丞相可是文人的最高追求啊,这要是没了丞相,自己的追求又是什么呢?
田丰:“陛下莫不是欲要裁撤相位?”
刘昊:“不,非但不会裁撤相位,朕还打算,改之前的丞相制,为首相制,”
“治国,无非就是决策,审议,执行,这三者,”
“往后的每一项重大国政,皆由内阁制定决策,”
“由门下省负责审议,再由中书首相负责全权执行,”
“朕之所以说,大汉非朕一人之大汉,而是每一个子民之大汉,”
“朕要将,每一个亭长,交给当地百姓来投票产生,”
“每一个县令,再交给亭长来投票委任,直到总督,依此类推;”
“而朝中官员的任命权,也交给每一个朝国来选举。”
此言一出,众皆议论纷纷,陛下这是要把手中的任免权力,下放下去啊。
这对大场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只有对荀彧来说,好像不太妙啊,自己随时可能被选下去,做不得这个首相了。
“敢问陛下,具体章程,该如何操办?”
“首先需将门下省尚书令择选出来,此位需要刚正不阿,精通算学一道之臣才能胜任,有谁有心一试,大可以报上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