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74章 大明之悲,皇后崩逝,朱高煦的危机

朱棣安抚徐妙云,徐妙云很快便睡了过去。

朱棣小心翼翼,放轻脚步往外走去,来到卧房外,朱棣神情狠厉的看向这些太医。

“朕不管你们怎么做,务必将皇后救治回来!”

朱棣不管这事有多艰难,但如今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太医上了。

几个太医匍匐在地,神情苦涩,他们要是有法子,早就施展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这些太医,全部在心中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下去后就开始嘱咐家中人,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了。

朱棣说完,随即看向悲痛的朱高炽与朱高燧。

“老大,老三,你们现在下去,将名医全部带来,让他们给皇后诊治!谁能治好,封侯,赏银百万!”

“爹,儿子这就去!”

朱高炽与朱高燧当即退了出去,将京城之内有点名气的大夫全部带入宫内为徐妙云诊治。

一天的时间过去,徐妙云却是没有半分好转,反而越发严重,呼吸越发衰弱。

朱棣深知,已经回天乏力,暴怒之下的朱棣,直接将所有为徐妙云看过的大夫,以及太医,全部打入锦衣卫诏狱。

朱棣来到徐妙云床榻前,将其余人全部赶了下去。

“四郎,抱我起来,我不想再睡下去了。”

朱棣听着徐妙云虚弱的声音,强忍泪水,微微颤抖着将徐妙云扶起,靠在自己身上。

朱棣紧紧抱着徐妙云,此刻的永乐大帝,再也忍不住,哭成了泪人,此刻的他,很怕徐妙云在他怀中消失。

朱棣没有说话,就这样抱着徐妙云,哽咽着。

他很清楚,徐妙云这是自知大限将至,这是他和徐妙云最后的温存,朱棣无比的珍惜。

徐妙云躺在朱棣怀中,贪婪的享受着,苍白没有血色的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良久,徐妙云缓缓出声。

“四郎,别忘了你答应我的,不要迁怒他人,不要为难太医,将他们都放了吧。”

徐妙云其实并不知道这些人被朱棣打入诏狱,但作为朱棣的枕边人,朱棣是什么性子,徐妙云哪里不知道。

说完,也不等朱棣回应,继续开口。

“我去了之后,后宫你要尽快选出一人掌管,后宫不可乱,关乎天下稳定。

但如今后宫之中,却无人可挑大梁,若是四郎没有中意的人,就让大儿媳妇代管吧,也让她提前历练历练。

你啊,以后切记要收起那暴躁的性子,平衡文武,大明抵御外敌,需要武勋,治理天下,离不开文官。

对待有才之人,放下些许身段也没有什么,唯有贤才,才能让大明天下更好。

如今天下不稳,先期当将重心放在治理天下,提升民生之上,北境的瓦剌、鞑靼,暂时忍一忍,待大明休养生息,百姓安稳,国库充盈后,再彻底平定边患。”

“老大治理国事有能力,但身子比较弱,你也不要什么都让老大处理,记得要让老大调理好身子。

士大夫看不起我们,是靠靖难上位,大明需要一个仁德的太子,来稳定天下庶民之心,就像当初的爹和大哥一般。”

“老三能力欠佳,却也有野心,今后你将他带在身边,不要让他给老大添乱了,你若是出征,带着老三一起。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老大给你稳定后方,老三陪你征伐外敌。

老三的王府三卫,今后想个法子去了吧,大明的藩王,不可再有三卫,这对皇室的稳定不好,更是会引起天下不稳。”

“老大仁厚,兄弟之间,我相信老大不会对老三出手的,至于你那大孙,就看你怎么培养了。

老大身子骨弱,一旦你出征,国事压在老大肩上,对老大负担太大。

唯有老大走得晚,老二与老三,才会善终,四郎务必要记得。”

“老二在外面吃苦了,大明,容纳不下他的野心,也只能让他在外面了。

四郎,让老二在外面任性吧,只要他不对大明有想法,由他去吧。”

“只是可惜,当初走得太急,没有好好聚一聚。

四郎,我好想念老二啊。”

徐妙云不断说着,声音越来越小。

朱棣静静的听着,泪水不断流淌而下,渐渐开始抽泣。

京城之外,朱武嘴唇干裂,双眼满是血丝,神态无比疲惫,却是不断在挥舞手中的鞭子。

原本三日的路程,难得一天有些许月色,朱武夜间匆忙赶路,提前了一天,终于来到京城。

“驾!驾!”

“汉王西南急报!闲人退避!”

城外道路上的纷纷紧急避让在两旁,早已知晓的巡逻点燃烽火,这是示意京城之内外有加急军报入城用的。

京城守备军见到升起的烽火,顿时大惊。

“全军集合!肃清通往皇宫道路!立即派人入宫禀报皇上,边境有加急军报!”

“快!全部动起来!”

城防军全部出动,半开的城门大开,进出的人直接被控制两旁,城内通往皇宫直达的道路,商贩全部被清空,只留下宽敞的道路。

“西南加急军报!”

朱武完全没有顾及周边,不断纵马狂奔,直往皇宫而去。

皇宫之内,朱棣已经将徐妙云放在床榻上,朱高炽、朱高燧皆已进入,在徐妙云床榻前放声痛哭着。

一旁的太监在朱棣的示意下,正要开口,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声音。

“皇上,汉王传来加急!信人已至!”

朱棣瞳孔一缩,悲伤的情绪很快被掩藏下去,脚步匆匆来到殿外,便是看见了朱武。

“你是朱武?”

朱武来到朱棣身前,没有站稳,直接跪在地上,随即从怀中拿出朱高煦给的所谓药材清单与药引。

“皇上,汉王殿下找到救治皇后医方,此乃药材清单与药引,此法汉王殿下已经找了与皇后症状一样之人试过,两日便可痊愈!”

朱棣双眼顿时血红无比,颤抖着手将清单与药引接过,清单更是差些被朱棣捏碎,木盒也被朱棣捏得作响。

朱棣赫然看向朱武。

“你为何不早些来!哪怕你就早一个时辰,不,半个时辰也好啊!”

朱棣此刻感觉自己快要疯了,哪怕他知道朱武已经尽力了,但依旧疯狂的咆哮着,发泄着。

很快,朱棣控制好情绪,悲痛出声。

“皇后于半个时辰前,已经去了。”

哪怕周边满是人,朱棣的泪水,再次落下。

明明有了救治徐妙云的法子,半个时辰,就差半个时辰啊,这才是让朱棣最为痛心的。

朱棣话音落下,周边所有人全部匍匐在地。

片刻,太监来到殿外。

“皇后,崩~”

随着消息向外传达,所有听到之人,无论什么身份,全部就地朝拜,恭送大明皇后,徐妙云。

大明皇后崩,大明京师率先沉浸在悲痛之中,百官哭泣,百姓纷纷跪送。

朱武醒来时,正躺在成国公府床榻上,朱能一脸悲痛的在一旁等待着朱武的苏醒。

“爹?爹,我来晚了,愧对殿下,愧对皇后啊!”

朱武径直哭了,心中更是无比的自责,他明明全程都已经是以最快的速度赶路了,甚至昼夜兼程,提前了整整八日的时间抵达,但最终还是来晚了,朱武很是无法接受。

尤其是只晚了半个时辰,朱武都不知道自己回去该怎么面对朱高煦。

朱武神情悲伤又凝重,按着朱武的肩,肃然出声。

“你现在冷静下来,为父问你,你现在还能不能动?若是让你现在返回,去往殿下身旁,你能保持你来的速度回去吗?想好了告诉我!”

朱武看着朱能的样子,逐渐开始冷静下来,他知道,朱能这样问,肯定有原因,并且事关朱高煦。

朱武思考片刻,神情无比坚定。

“爹,我能赶回去!来时多久,回去时便多久!”

“对了爹,这是殿下让我带给您的,这是殿下找到为爹您治理暗伤的法子。

这是药材清单,这是药引,服用过后就会痊愈。

这次殿下让我一起带来,让爹您一定要服下。”

朱能意外又感动的将朱高煦准备的药材清单与药引收下,他是真没有想到,朱高煦出去了,还记着他的病,还是和救治徐妙云的药一起带了过来。

朱能小心翼翼收好,眼前的清单与药引,不仅是治他病症的法子,在他眼中,这更是朱高煦对他的情谊,无比珍贵。

收好后,朱能看向朱武。

“你现在听我说,皇上已经派人通知各地藩王入京,汉王殿下那里也派人去通知了。

你一定要赶在皇上派去的人抵达之前抵达,一定要告诉殿下,你在皇后崩后的半个时辰到达。

记住,这句话尤为重要,殿下此次来京城,绝不会平静,皇上肯定会对殿下有想法,因为就是半个时辰,你若是晚来几天,或者提前到来,都不会有这些事,但奈何偏偏就相差了半个时辰。

将这句话带给殿下后,一定再告诉汉王妃与李定荣,皇后崩,殿下必然会回京,一定要让殿下做好准备,一旦回京,皇上恐怕会留殿下在京。

如今殿下在大明的势力基本已经没有,一旦被留下,那么万事皆休。

此事关重大,你现在赶紧填饱肚子,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马匹,尽快出发!”

朱武听得心头震动,他没有想到,朱高煦竟然还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朱武当即跪在朱能身前。

“爹,殿下来京后,爹您会帮殿下吗?”

朱武一脸的希冀,他不想看见朱高煦有事,尤其是在他看来,没有救回来徐妙云,都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将药送到,才会导致朱高煦出现这样的困境。

朱武现在只希望朱能到时候能够帮朱高煦一把,因为就像朱能说的,朱高煦在离开大明之后,大明已经没有朱高煦的势力了。

朱能看着朱武,又看了看桌上朱高煦给他的清单与药引,站起身,背对着朱武。

“如今我的一切,都是皇上给的,若无皇上,也无现在的成国公!

为父只忠于皇上,皇上的意愿,就是我,以及丘福他们的意愿!

只要汉王殿下没有性命危险,我们绝不会插手,且只会听从皇上之令!”

他与朱高煦关系确实好,朱高煦给他送来治疗暗伤的法子,他也非常的感激,但是,公与私,他分得清楚。

而且他与朱棣的关系,更好,哪怕是朱高煦,他也无条件的站在朱棣这边。

当然,这是朱棣与朱高煦,若是朱高炽与朱高煦,朱能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选。

朱武顿时呆愣当场,瞪大双眼,一时无法回过神来。

直到朱能离开,朱武才缓缓起身,紧咬牙关。

简单应付之后,朱武当即出发,向着大汉狂奔而去。

朱能看着朱武离去,并没有出去送,心头却是无比的复杂。

“武儿,为父及你兄长,只能站在皇上这边,你既然跟了殿下,不要丢脸,只管尽忠便是,不会牵连到府上的。”

良久,朱能最终转身,又换了一身衣物,往宫内而去。

皇宫之内,人人披白,孝堂内哭声一片,朱高炽带头,尽皆神情悲伤,旁边则是姚广孝换上了僧衣,悲痛的诵经。

朱棣站在上方,依旧还没有回过神来,依旧沉浸在悲痛之中,脑海中不断闪烁着曾经的过往。

那些太医,朱棣最终还是没有下杀心,按照徐妙云的临终的叮嘱,将人都放了出来。

除了从民间找来的其中几个为了封赏,实际上医术并不精湛的人没有被放出,其余皆被放了出来。

这几日,朝事朱棣都没有去处理,只为送徐妙云这最后一程。

而在京城之外,先后两队人向着大汉的方向,疾驰而去。

大汉,天赐祥瑞的事情彻底落实,朱高煦以及大汉的威望,彻底奠定,所有人彻底抛弃心中的成见。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大汉的商业渐渐开始起步,百姓的安置也进入到尾声,运河也逐渐开始开工,率军攻打占城的蔡福也是捷报频传。

王宫内,朱高煦笑容满面,这段时间,一切都逐渐步入正轨,荣耀点也在缓慢提升,尤其是蔡福那里传来的好消息,朱高煦怎么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