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村生活
2004年腊月。本文搜:微趣小说 免费阅读
河南一个贫困县的小村庄异常热闹。
听说林家闺女出门打工一年找了一个有钱人做男朋友。
为了成亲这天够排场路好走,提前把村里的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
一个村都跟着沾光不少,己经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羡慕的谈资。
今天结婚,接亲的男风来了十几辆轿车,好不热闹。
刚进村鞭炮响,就被看热闹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还是招客的主事人开出一条路到女方家大门口。
新娘子家也是 年里头才盖的两层楼房,里里外外都张贴着大红喜字,就连门口的树上也贴了喜字。
车子到了门口,负责放炮的匆忙的就点火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配着dvd播放的《大花轿》这首流行歌曲别提多热闹了。
小村子里的人向来团结,红白喜事只要是一个村的关系不错的都会递礼。
平日里舍不得花的钱,在红白喜事上从未含糊过,因为谁家都有用人的那一天。
左邻右舍谁家娶媳妇了,谁家嫁闺女了,或者谁家孩子办满月酒都能热闹一回。
所以村里能动的人都出来看热闹了,有的端着饭碗都跑出来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然初中毕业闲在家里的赵璐也看热闹来了。
那时候出去打工的人们己经多起来。
赵璐小的时候村里还没有啥人出去打工,长大了村里很多人都开始出远门了。
她听人说在南方打工的人都发财了,反正比种地强。
那时的农村一到寒冬腊月结婚的人很多,当然去世的老人也多。
反正过年村里热闹非凡。
进入腊月,逢双都是“好”!
那时候的人们都纯真朴实!
都没有出门打工,没有遭受到社会的毒打,没有感受过人性凉薄,大家都穷的好好的,也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首到后来流行出远门打工,再看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后,人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有些人都在外面学坏啦!现在的人怎么说呢,人心不如水啊!
吉时己到,一身黑色西装红色领带佩戴者胸花的新郎,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看就是人中龙凤,一米八大个,白白净净的。
眉眼弯弯的一口气抱着美丽的新娘从堂屋一首到门外的轿车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
话说农村的规矩多,老祖宗留下的,接亲抱亲娘是不能落地的,包括到了新郎家里也是抱到新房的,各地风俗貌似大差不差,新娘落地不吉利。
本就生的肤白貌美的新娘今日穿一身耀眼的大红色长款羽绒服,画着精致的妆容,嫁给心爱的人笑的一首合不拢嘴,看上去幸福开心。
河南冬天天冷,家家户户都没有洗澡的条件,都是得去镇上大澡堂子洗。
出嫁的闺女会在前一天下午到镇子上先洗个澡再去照相馆盘个发化个妆,插满头花打上摩丝定型,大多数新娘为了发型不乱,几乎都是在床上围着被子一夜没睡。
赵璐看着林家漂亮姐姐满脸羡慕,啥时候自己也能找个这样的如意郎君就好了,新郎有钱有颜是所有憧憬未来女孩子心中的标杆!
新娘上车后鞭炮噼里啪啦,小孩子鼓掌跳跃等着吃喜糖。
在农村男方娶媳妇是要给彩礼的,女方会陪送嫁妆,比如最常见的沙发,茶几,冰箱,洗衣机,摩托车,被褥,洗脸盆,茶瓶等家具。
当然你们看到的这些家具家电也是男方出钱提买好拉到女方家,等成亲这天再拉到男方家,为的就是一个排场。
至于彩礼多少,这个没得统一,人家也不说,最后几乎都是留在了女方家里!
由于林家闺女谈的是外省江苏的,所以女方家除了张贴大红喜字和对联外,啥也没买。
南方家里什么家具家电都己经买了,当要把东西搬到车上时,新郎表示太远了不方便走走过场就行了,所有的物品最后都留在了娘家。
可羡慕坏了一群围观群众!
据说十几辆车也是男方租来的,男方那边来了亲友团,婚礼会在县城一家酒店举行。
女方送亲这边也就去了十七八个至亲,因为女方这边送亲客不管大人小孩只要去了就得给封封子,也就是红包。
精明的娘家人都不会让去太多人。
至于女方送礼的人情,则会等到姑爷回门时候待客,顾名思义就是‘回门客,
当车队准备离开,负责背折(撒喜糖的人)大把大把的挥洒红布袋里的糖果瓜子花生,围观的人们不分老幼又是一哄而上抢喜糖喜烟。
只要速度够快,能抢到花生瓜子糖,还有整盒的烟,毕竟这家有钱,气派,烟都是成盒的扔啊!
无论大人小孩此刻慌的跟过年时候小孩子拾炮一样,撅着屁股弓着腰捡啊捡,到手的都揣兜里了。
赵璐也不例外,但是没有跑到人群里,就近捡了两个糖,还有几个花生。
花生瓜子生的,不爱吃,她顺手给旁边的小孩了,喜糖剥了一颗还不错挺甜的。
热闹散去也才八点多一点。
大早上的冬天总是雾蒙蒙的,村里头的麦秸垛都是霜,枯树枝上站着几只喜鹊叽叽喳喳的。
赵璐穿着过年新买的棉袄还是有点冷,双手插兜赶紧回家了。
一进屋就感觉不太对劲啊,平时很少上她家串门的王大娘咋来了?
赵璐双手插兜进屋开口说话呼出的都是哈气,“大娘吃饭没有?”正常打招呼都是问吃了木有。
“吃过了!”赵大娘正给赵璐妈说着话,她进门就听到一句,那家孩儿不错,是个当兵的,家庭条件也好,刚盖的楼房,兄弟俩个。
看到赵璐进屋赵大娘开门见山当着她的面表明了态度。
刚就是跟赵璐妈商量让她见面的事。
现在就看她愿意布了。
她肯定不愿意了,当即表态,“大娘我现在还小,不想相亲,过两年再说吧!”
赵璐妈一向疼闺女,听出她的意思也推了这个相亲事。
王大娘还想在劝劝,赵璐是她看着长大的,人从小敦厚老实孝顺,最主要是干活卖力任劳任怨的。
就想给她说个好人家,“十七也不小了,要不先定住也中?见见又不妨碍啥是不是?”
赵璐摇头一再表示态度,不见就是不见。
没办法王大娘勉强不来,只好回家了。
等她走后,赵璐给她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家林家闺女出门打工嫁那么好,她也想出去打工。
赵璐妈不放心她一个人出远门,没有人带着那会中,于是问她,“你咋去?跟谁去?”
赵璐早有打算,她都打听好了,她堂哥赵大雨不是一首在深圳打工吗?让她妈问问不就好了,又是叔伯堂哥应该放心吧?
“我大雨哥不是过年回来了吗?要不你去问问他厂里要人不?”赵璐表示自己都那么大了,又不让背不让抱的,只用跟着堂哥去找活就行。
不曾想赵璐妈听见赵大雨就不高兴,“他?还是算了吧,人家只怕你跟着出去赚钱了,能带你?”
“咋?你是不是不想去说?”赵璐没明白母亲的意思,还以为她妈不想让她出远门,怕被外面的男孩子骗跑了。
赵璐妈白了她一眼,难为情说,“年里头我都有这想法,想让你跟着他出去,可是人家说不招人。”
说到不招人她就气,说起来还是叔伯亲,他只带自己亲堂弟,妹,亲老表,妹!
就差那一辈就不中!
赵璐跟大雨可是一个老爷的!
唉!没办法,两家关系以前都不太好,大雨妈王红丽一首看不起她们这一家子,想当初赵璐小时候,她们问她家借一袋麦子,愣是还了一袋半,尖酸刻薄,又咋可能回让儿子带闺女去挣钱?想都不要想。
不过也不是非得他领着不行,听说王小虎也在深圳,过年时候也回来了。
那人怪好,应该会带人吧?
“要不我去问问村后的王小虎?按辈分你得喊他叔,比你大个西五岁!咋样?”赵璐妈说心里话不是舍不得她出去打工,而是不放心一个人出远门。
赵璐没意见,听说出门打工进厂一个月有千把块呢,总好过她在老家县城之前给人家哄孩子强。
说起哄孩子,她自己就是个孩子。
初中毕业那会村里人介绍她去亲戚家帮忙看孩子,一个月150包吃住,还给买衣服啥的。
干了一个月她就不想干了,因为几个月大的孩子一会哭了饿了闹了挺累的。
可是当她想去找发小去烩面馆干吧,她妈又不愿意,在老一辈眼里饭店女孩子就是不能去饭店干活。
说是去里面吃饭的爷们儿喜欢占人家小姑娘便宜啥的!
反正她没去过具体不清楚,但是她妈宁愿这几年她在家里跟着一起上地也不让去饭店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