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博弈
陈泽声如洪钟,字字铿锵:“法官大人,恳请您给我一个把话说完的机会!”
他的声音穿透法庭内的嘈杂,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免费看书就搜:书群小说网
陈泽语气平静地讲起了军统在侦听日谍电台上遇到的困难,讲起了运作罗三耳出狱的始末。
“在侦破日谍电台这件事上,军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常规手段寻找日谍电台无异于大海捞针,日谍电台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瘤,时刻威胁着山城的安危,威胁着无数同胞的生命!”陈泽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急切,“我偶然得知罗三耳拥有特殊的监听才能,只有他,或许能帮我们打破僵局。在军情十万火急,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存亡的情况下,我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运作他出狱进入军统。”
说到这里,陈泽的语调微微上扬,满是自豪:“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罗三耳不负众望,凭借他的能力,成功找出并监听了日谍在重庆的89个电台,218套频率!正是因为这些关键情报,我们才得以一次次粉碎敌人的阴谋,让重庆避免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
法庭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陈泽的话所震撼,原本喊打的民众们面面相觑,眼中的愤怒渐渐被疑惑和思索所取代。
“我承认,那天我去后亭苑是为了救罗三耳,很遗憾,我去晚了,他己经被日谍暗杀了。”陈泽声音有些低沉,随后又语气激昂道,“如果说,为了保卫重庆,为了保护千千万万无辜百姓,我动用非常手段是有罪,我甘愿认罪,我确实违反了法律,请法庭判我有罪!”
陈泽的胸膛剧烈起伏,慷慨激昂地吼出最后一句话,他的声音在法庭的墙壁间回荡,振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台下的记者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反转惊得不知所措,手中的相机都忘了按下快门。
控方律师的脸色则变得极为难看,他原本胜券在握,却没想到陈泽抛出这么一个重磅炸弹。
法官的脸色阴晴不定,手中的法槌停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
随后一个人走了进来,他就是军统电讯处的处长魏大铭。
他今天是来给陈泽作证的。
他拿来了详实的资料,证明了陈泽所言非虚。
法庭再次炸开了锅,许多人己经热泪盈眶,记者疯狂的在笔记本上写着法庭发生的事,许多记者己经冲出去打电话,要求报社加印庭审的号外。
法官赶忙敲了敲法槌:“由于被告提供了新的证据,现在暂时休庭,一个小时后开庭。”
随着法庭上证据的惊天逆转,整个重庆城都被这场审判搅得沸反冲天。
报社的印刷机疯狂运转,紧急赶印的号外油墨未干便被投递到大街小巷。报童们扯着嗓子叫卖,手中的报纸在短短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起初,民众们看到号外上陈泽为抗日救国冒险运作罗三耳出狱的报道,都惊得合不拢嘴。
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舆论瞬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茶馆里,原本痛斥陈泽的茶客们,此刻也都陷入了沉思。一位老者放下手中的茶杯,狠狠抽了自己两个耳光:“陈先生从来都是精忠报国,我怎么能怀疑他呢,我真是该死!”
各大广播电台也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件事,工厂里,听着广播的工人们围在一起讨论,有人激动地说:“要是没有陈先生,说不定咱们还在日军的轰炸下担惊受怕呢,这罪定得冤枉!”
所有人对陈泽的称呼不知不觉变成了先生二字,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学校里,学生们也炸开了锅,进步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为陈泽发声,他们认为陈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不应被如此对待。
与此同时,法院高层会议室里气氛剑拔弩张。
汪精卫的秘书梅思平,身着精致考究的西装,面色阴沉地坐在会议桌一侧,率先打破沉默。
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尖锐且强硬:“这新证据绝不能采用!陈泽必须重判。”
一位资深老法官眉头拧成了个“川”字,缓缓站起身来,反驳道:“但证据确凿,陈泽所作所为是为了抗日大局,若无视这些事实强行重判,不仅会寒了那些为国家出生入死的抗日志士的心,更会让民众对我们的司法公正产生深深的质疑。法律的天平,绝不能因为外界压力而失衡。”
梅思平冷冷地瞥了老法官一眼,冷哼一声:“公正?在这风雨飘摇的敏感时期,稳定民心才是当务之急。陈泽之前的形象己经被舆论定性为恶徒,现在就算他有苦衷,也得为之前的风波买单。不然,民众会觉得法律是可以随意摆弄的,到时候社会秩序大乱,谁来承担这个后果?”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论声在会议室里回荡。
院长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他心里清楚,这一场审判发展到现在,早己超出了案件本身,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利益和各方势力的博弈。
这次审判是重庆许多政治势力联合对老头子的一次试探
性进攻,目的是要动摇他的权威,为下个月的国会选举造势,一举把老头子轰下台。
暗地里,许多国会议员己经达成了利益交换,众多势力联合在一起要推举汪精卫成为新的国府总裁,改朝换代。
桂系,旧太子党孙科一派,党内的左派,求和派,甚至许多地方军阀都表态支持汪精卫把老头子换下去。
汪精卫也表示,如果上台会马上和日本人和谈,结束这场战争,保住大家的利益。
没有人愿意再和日本人打下去,这场战争太绝望了,绝望到老头子在浴室里绝望的哭嚎;绝望到父亲送儿子上战场以“死”字旗相赠,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绝望到史学大师钱穆写起了《国史大纲》保留文萃,以期复国;绝望到许多国府大员己经吓破了胆,这种绝望是普遍性的,也是他们愿意支持汪精卫的原因。
此时,门被推开,立法院院长陈公搏走了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