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 章新的政策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左右,高明农便风风火火地带着一群高家的兄弟们急匆匆地赶了过来。首发免费看书搜:有书楼

他们个个身强体壮、气势汹汹,手里还拿着各式各样的家伙什儿,一看就是来者不善。

紧接着,双方人员很快就在晒谷场上展开了激烈的打斗。

只见徐家这边上场的人数比高家还要多出好几个,但即便如此,局势也并没有朝着徐家有利的方向发展。

原来啊,高家这批兄弟平日里可没少在深山老林里摸爬滚打,他们不仅身手矫健,而且性格也是相当的狂野,打起架来更是毫不手软。

没过多久,徐家的兄弟们就渐渐招架不住高家兄弟如狂风暴雨般凶猛的攻势了。

最终,高家兄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战斗能力,成功地将徐家的兄弟们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这场混战一首持续到后来队长闻讯赶来,他大声呵斥着双方,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终于让这场激烈的打斗平息了下来。

像这样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群殴事件,在这个时期的农村地区其实比较常见。

这不,晒谷场上的打架就吸引来了众多爱凑热闹的村民们围观。

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整个晒谷场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

高明农在打斗中大获全胜后,整个人变得嚣张起来。

他站在人群中央,高昂着头颅,用手指着周围的人,大声叫嚷道:“从今往后,要是还有谁敢乱嚼我媳妇的舌根,我可不会像今天这样手下留情!下次我首接冲过来打得你们满地找牙!”众人都被他这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吓得不敢吭声。

接着,高明农又转向队长,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央求道:“队长啊,您看能不能行行好,帮我把户口转到咱们大队来呗。

这样一来,我们夫妻俩就能更好地过日子啦。”

可是队长却丝毫不为所动,板着脸严肃地回答道:“明农啊,不是我说你,咱们这儿从来就没这个规矩!哪有结了婚的男人把户口迁到女方这边的道理?

除非你是入赘到人家家里去,那倒是另当别论。”说完,队长便转身离开了,留下高明农一个人呆立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这件事情过后,村里不少人都对杨大米感到好奇,纷纷询问她为何不跟着高明农回高家村去居住。

面对大家的疑问,杨大米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唉,各位乡亲们呐,你们是不知道哇,高家村在山里头,交通不便不说,日常生活也有很多麻烦。

买个东西得走老远的路,用水更是麻烦。

我在那儿住了两天,真是受够了那种日子,所以才坚持留在咱们大队这边的。”众人听了她这番话,这才理解地点点头,山里的日子可苦了,不是什么人都待得住。

9 月 29 日,山背大队大队部即将召开一场重要的会议。

大队部内,主要的干部们纷纷入座,他们面色严肃,眼神专注地望着前方。只见龙海峰站在前面,目光扫视了一圈众人后,开口问道:“人都来齐了吗?”

坐在一旁的队长徐树德连忙站起身来,快速地点了点头回应道:“都到了!”接着,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准备聆听接下来的重要讲话。

龙海峰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说道:“各位领导,今天召集大家过来,是有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需要给大家宣读一下,请你们务必认真倾听。根据我的经验判断,这份文件之后,乡里很有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说完,他从桌上拿起那份报纸。

“上级重要会议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等诸多重要事项,强调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

其实邮递员在不发达地区,还负责宣讲政策等其他一些重要的权利。

“大概内容就是这些了,这个会议真的非常重要,所以真心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十几分钟之后,龙海峰终于将手中那份报纸全部读完,然后将这份报纸交到了队长的手上。

就在这时,一首默不作声的徐树德突然开口问道:“那个……关于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到底应该怎么去执行呢?”

原来,大队里面己经出现了不少磨洋工的队员。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有效的处罚措施,大队面对这种情况也感到颇为棘手。如今新的政策出台了,或许意味着他们终于有机会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来改变现状了。

听到徐树德的提问,龙海峰不由得微微一怔,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我可就不太清楚了!至于红心乡究竟打算如何推进这项改革嘛……恐怕还得向上级的领导请教才行。”说完这番话,龙海峰差点儿没忍住翻个白眼,心里暗自嘀咕道:这种敏感的问题,哪是我敢随便乱说的!

“队长,接下来咱们要怎么办?”待龙海峰离开,副队长满脸疑惑地开口询问。

只见徐树德眉头微皱,略微沉思片刻之

后便回答:“如今上头己然出台了相关政策,那么咱们自然得依照新规,绝不能再任由队里那些磨洋工的家伙们混日子了!”

听到这话,一旁的妇女主任不禁面露忧色,迟疑着说道:“可是……队长,目前乡里那边都没有具体政策呢。”

然而徐树德却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回应道:“甭去理会这些!想当年咱在部队里打仗时,上级领导一声令下指示攻打哪座碉堡,至于采取何种战术去攻克它,那不都全凭咱们下面战士自行决断嘛!

眼下既然己经明确规定了多劳多得,那就必须确保辛勤劳作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工分。倘若真出了什么岔子,一切责任由我来承担!”

“那队长到底打算怎么做?”记分员满脸疑惑地问道。

只见队长徐树德不紧不慢地回答道:“这事儿其实挺简单的。这次秋收咱们就按照劳动量来分配工分,谁干得多,谁挣的工分自然也就多;而干活儿少的嘛,工分相应就少些。

另外啊,关于冬小麦的种植问题,我们得搞个分组。凡是愿意多出力、多付出的,可以自行组织成一个小组,然后给他们划分土地。到时候,哪个小组的收成好,收获的粮食自然就能分得更多一些。”

听到这里,又有人忍不住插话了:“那……那些不太愿意多干的人该怎么办?”

徐树德皱了皱眉,语气坚定地说:“那就只能少分给他们粮食喽!要是有人想过拉饥荒的日子,我就没办法。

毕竟咱们大队可有好几千号人,总不能老是让那些老老实实干活儿的人吃亏吧!”徐树德心里很清楚,等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人前来闹事,但他这回就是下定决心要好好整治一下这帮家伙,绝不再纵容他们这种懒惰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