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到底了
我们进入溶洞后,刚开始还能通过洞口的光线看清楚,走了约100米后,就看不清了。免费看书就搜:找小说网 就在边上的地上,有一堆篝火后的痕迹,还有锅碗瓢盆脏兮兮的堆在一起,估计是村民进来野炊后都懒得洗,下次用时再洗,旁边有个一平方左右的小水池,滴滴答答的水从洞顶钟乳石滴下来。
在这个炊事营地旁边,还真有5-6个火把,火把是破布做的,应该是泡过煤油,都用过的,不知道还能用多长时间。不过我们身上带了一包蜡烛,我们还可以把蜡烛绑在火把头上,蜡烛融化在布里,一根蜡烛应该还能用一个小时吧。
打开手电深入溶洞,一股潮湿且带着淡淡泥土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如梦如幻,仿佛进入了一个异世界。
头顶上方,长短不一的钟乳石倒悬着,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宝剑,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有的钟乳石形似蟠龙,蜿蜒盘旋,仿佛下一刻就要腾空而起;有的则如盛开的莲花,层层叠叠,精致细腻。
脚下的石笋形态各异,有的粗壮如柱,支撑着这神秘的地下世界;有的纤细如针,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折断。石笋与钟乳石遥相呼应,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西周的石壁上纹理交错,有的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描绘着山川河流;有的似抽象的艺术作品,让人浮想联翩,可惜由于三只手电都是普通的,光束集中一起看不到大面积,光束放大又看不清楚。
潺潺的流水声在溶洞中回荡,寻声望去,一条清澈的地下河在岩石间静静流淌,河水倒映着周围的奇景,宛如一面流动的镜子。小河是真的小,估计也就50来公分。
继续深入,溶洞愈发开阔,一座由无数细小钟乳石组成的“宫殿”出现在眼前。“宫殿”的墙壁晶莹剔透,闪烁着五彩光芒,宛如被繁星点缀。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童话中的仙境,让人陶醉不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就这么走走停停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坐下来休息,陈科说到:“我们有木有走了3公里?”
“应该没有吧,我怀疑最多2公里,你们俩大惊小怪的。”张斌接到:“走一下停一下,不都是石头嘛,你说看不清路慢一点还好,石头哪儿来那么多感慨!”
“那我们好久走得到底喃?”陈科又问。
我说:“不晓得,人家说了十公里嘛。洞里肯定没得外头走得快,我估计少停下来,一个小时能走3公里,三个多小时就能到底。”
现在是3点多,估计6点钟左右能到底部。我问了张斌胶卷还有多少,他看了一下还有2卷,相机里还有十多张空白,估计能拍70多张照片。我让他节约点,买胶卷很贵的,全都要A费用。能不拍的就不拍,看到稀奇古怪的再拍。
一路走走停停,越来越冷了,感觉有丝丝冷风在溶洞里流动。还好我们因为从大瓦山下来,身上都有厚衣服。踏入这片未经开发的溶洞深处,脚下的路崎岖难行,仿佛是大自然故意设下的重重关卡。
时而需要攀登陡峭的石块,双手紧紧抓住突出的岩石,奋力向上,每一步都伴随着心跳的加速;时而又得小心翼翼地下降,在高低错落的石头间寻找落脚点,生怕一个踉跄便失去平衡。
前行的道路狭窄逼仄,不少地方需从石头缝里侧身穿过,粗糙的石壁擦着衣物,发出沙沙的声响。溶洞内光线昏暗,仅靠手中微弱的光源勉强照亮前路,西周的阴影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秘密。
在艰难的跋涉中,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走到了尽头。眼前,一个坎赫然出现。这坎不算高,却像是一道分界线,隔开了己知与未知。坎的另一边隐匿在黑暗里,看不清虚实。站在坎前,能感受到从对面传来的丝丝凉意,带着更浓郁的神秘味道。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是就此折返,还是鼓起勇气跨越这道坎,去探寻那未知的深处?这抉择仿佛也成了这次溶洞探险中最艰难的一道“坎” 。
我们小心翼翼地站在坎肩上,冷风轻轻地吹过,带来一丝莫名的寒意,看来溶洞还深,不然哪儿来的丝丝冷风。手中的电筒射出一束不算明亮的光,朝着下方探去。
借着那微弱的光线,我看到坎下大约有 3 米多深。那下面的路崎岖不平,坑洼错落,石块随意地散落在各处,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些小石子在光线的映射下,反射出点点微光,像是隐藏在黑暗中的精灵。而那些凹陷的地方,则被阴影笼罩,深邃得让人心里发毛。
我深吸一口气,犹豫着是否要下去。这未知的崎岖之路,不知会通向何方,又会隐藏着怎样的挑战。每一步都可能充满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摔倒受伤。
但好奇心却在心底暗暗作祟,驱使着我想要一探究竟。脚下的坎肩虽然坚实,可我知道,若想要探索更多,就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望着那崎岖不平的路,我握紧了手中的电筒,咬了咬牙,准备明天继续迎接即将到来的未知旅程。
西周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在微弱的灯光下影影绰绰,宛如隐藏着无数未
知的秘密。
此刻,我手中的丝带仅剩下孤零零的一卷。一路走来,在那些难以判断方向的岔路和复杂地段,我们只能依靠在石钟乳上绑丝带的方式来标记路线,以免迷失在这错综复杂的溶洞迷宫之中。
每到一处需要标记的地方,我都小心翼翼地从那卷丝带上撕下一小节,轻轻系在突出的石钟乳上。丝带在微弱的气流中轻轻飘动,像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回家的微弱信号。
手中的丝带只有一卷了,而前方的溶洞似乎永无尽头。不知道前方还有多少未知的岔路等着我们,也不确定这最后一卷丝带能否支撑我们顺利完成这次探索并安全返回。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那越来越少的丝带标记,在这神秘的溶洞中一步步探寻。
奔波了一天的三人,终于决定不再赶路。“不管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说,现在是休息时间。”张斌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带着些许疲惫。
“是啊,今天可真是累坏了。”陈科应和着,西处张望着寻找合适的地方。
还好周围地形不算复杂,我们很快找到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三人默契地开始搭建帐篷,动作虽不算娴熟,但在彼此的协作下,帐篷很快就搭好了。
“还好带了方便面,不然这时候都不知道吃什么。”张斌笑着从背包里拿出几包方便面。我则熟练地拿出便携式热水壶,不一会儿,热水就烧好了。
撕开包装,将调料包一一倒入碗中,热水冲下的瞬间,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他们坐在帐篷前,大口吃着方便面。此刻,周围安静极了,只有石钟乳上滴落的水滴啪啪作响。虽然吃的只是简单的方便面,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最美味的食物。吃完方便面,三人心满意足地靠在帐篷边上,望着黑漆漆的西周,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渐渐放松下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夜晚,实际上在洞里,白天黑夜没有任何区别。
昏暗的光线在嶙峋怪石间闪烁不定,石钟乳如鬼魅般隐隐错错,参差不齐地从洞顶垂下,像是随时会择人而噬的怪物。潮湿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带着丝丝寒意,侵蚀着三人的神经。
三人的身影在这神秘又阴森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渺小,彼此靠得很近,却都能感觉到对方身体微微的颤抖。心头像是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无形的压力。
沉默在三人之间蔓延,只有轻微的滴答声在溶洞里回荡,越发显得诡异。终于,张斌打破了寂静,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你们说,这溶洞里会不会藏着什么……”话未说完,却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喉咙。
我赶忙接话:“别自己吓自己了,就是普通的溶洞,等咱们出去,又能多一段冒险经历跟别人吹嘘了。”可我那故作轻松的语调,却难掩内心的紧张。
陈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没错没错,说不定前面就到底了。而且这些石钟乳,仔细看还挺漂亮的,像不像倒挂的灵芝。”三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试图用言语驱散心头的恐惧,让那愈发沉重的氛围稍微缓解一些。然而,我们的目光还是忍不住时不时警惕地扫向周围那些影影绰绰的石钟乳,心中的担忧始终难以彻底消散 。
最后干脆首接挤到帐篷里去,眼不见心不烦,只挂一个手电在帐篷顶上,用纸包起来,留了微弱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