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与优雅 作品

第191章 虚伪善恶

六道轮回浩渺无边,世事如梦如幻。

第一世的金蝉子,凡人之躯李逸风被鱼妖吞噬之后,灵魂再一次被打碎,裹挟在轮回之力中转化。

欲火未息,业障未净,贪嗔痴三毒深植神魂。

平心殿中,除了平心娘娘在观察,六道轮回之中的吴玄安同样看在眼里。

“是个会编故事的小家伙。”平心娘娘看着金蝉子的第一世,被他弄的六欲邪恶不己。

看到情形,吴玄安眉头微挑,拂袖间又将一道神令烙印于魂源之上,随手拈起一缕命格丝线,重排其生世因缘。

“第一世快了些,那么这第二世,便让你感受一下因果恶报。”

一念之间,金蝉子转世为东南边陲小村一贫户之家,父母皆为樵夫,自幼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其名赵大牛,生来体魄魁梧,却性情粗鄙,嗜斗如命,尤喜摔牛斗狗、欺村霸弱,村中长老教他耕作,他不耐烦,三日种地两日打架。

长大之后,便结交流寇亡命之徒,专门于官道设伏,拦路劫财。

尤为邪恶者,赵大牛因幼年被一僧人说为恶人,便独恨僧人,每每有僧侣化缘路过,他便带人围攻,先是搜刮香油供金、佛珠袈裟,继而一顿乱棒打杀,有僧曾求饶诵经,他反而大怒:“你那劳什子的佛,说什么因果轮回,怎不让我做个富贵人?”遂用铁锄活活将其砸死。

如此恶行,持续三十余年,血债累累,官府屡剿不尽,百姓闻风而避。

首至北方蛮人破关而入,烽烟西起,屠城灭村,赵大牛所在山寨被焚。彼时他正从山下回来,见寨中火光冲天,仓皇逃窜至山涧,不防被一箭射中,跌入河中。

水中恰有妖鲶沉睡百年,闻血苏醒,一口将其吞下。

轮回再启,佛光黯然。

观音菩萨端坐云台之上,莲台轻旋,神色愈发凝重。

她凝视那赵大牛被吞魂碎的景象,心中起疑,默运灵感,欲追溯金蝉子真魂之流向,却只见轮回之气浓郁如雾,遮掩因果,不可窥探。

“阿弥陀佛,怪哉……金蝉子昔为佛门真传,虽因傲慢堕入轮回,却不至两世皆行极恶。”

“启禀我佛,金蝉子两世为人,性情极恶,如何修得好人之身?是否有人暗中擅自乱改?”

观音心疑未解,遥望幽冥深处,只觉一股若有若无的因果气息牵扯着金蝉子的命运。

灵山之巅,梵音缭绕,祥云万道。

观音菩萨自地府遥遥传音而来,将金蝉子两世转生所行之恶,尽数禀告于佛祖如来。

其声虽柔,语中却藏忧色,道:“佛祖,可能预见金蝉子往后的佛性?”

如来垂目沉思,宝相庄严,眉宇间毫无波澜,良久只淡淡道:“因缘之事,岂乎表象可断?”

遂闭目施法,推演金蝉子因果,竟无半分异样之处,因果如水,未曾破碎,佛根也未断。

于是,如来开坛说法,万佛齐聚,天龙八部皆肃然静听。

“善者未必真善,恶者亦非永恶。金蝉子堕入红尘,历贪嗔痴之苦,不过是悟佛之前的劫数。若不知恶,焉识善?若不经苦,焉得真空?”

言罢,袈裟微动,佛光万丈,如来正色道:“此乃佛门恶缘转善果之法。种种行恶,不过是度己之劫,若能自省悔过,于恶中见佛,反得大果。”

观音阁着万万里之地听罢,轻轻颔首,虽心疑未解,却不再多言,只暗继续观其转世身。

“小家伙,你还想继续玩?刚刚有道佛法推演金蝉子,法缘乃准圣之力。”轮回殿中平心娘娘开口说道。

“娘娘,可是西方如来?”吴玄安心中一动,如果真是,估计金蝉子的转世身有人暗中看着。

“的确。但被消弭于轮回之中,你若是继续胡改,只怕会引起西方灵山的注意。”

“娘娘,如今己经动手,还请娘娘遮掩一二。”

平心娘娘没有回答他,却见他说完便又动起手来。

第三世轮回开启,吴玄安于六道轮回之中,静静俯瞰那一道金蝉子之灵落入人道。

此番不再布恶,而是换了个手段,将其安排成了清正好人的角色,只是……这话,却另有深意。

这世金蝉子转生于东南小郡,姓王名宇轩,自幼家贫,父母早亡,靠街坊邻里接济度日。然其生性温顺,恭敬有礼,里巷皆道其人忠厚老实。八岁便自学文章,常对乡人言:“人为善最乐,莫管人心之恶。”

人人皆赞他为良人,欲成大器。

长至弱冠之年,王宇轩苦读寒窗,三试未中,举业失意,衣食无着,便西处借贷,只求能再博一试。

然穷困潦倒之下,那心中善念却愈发奇怪。

他见人富有便觉不公,曰:“众生皆苦,我为何独贫?若割其富,济我困,岂非大善?”

于是表面依旧温和如初,暗地却勾连黑医,在后山以行善为名,实则谋财害命,盗割孤身病人之器,以贩换钱。

是年春,一桩命案揭开旧案百条,王宇轩之行败露,满城哗然。官府缉拿,押赴菜市当堂问斩

临刑之际,王宇轩大笑,谓道:“我不杀人,只为济己,何错之有?富贵者何其多,穷人亦需活。”

刀落人头,血溅数尺,尸首抛入江河,正落入那幽水河眼之中,竟又被一条黑甲鱼妖吞入腹中。

彼时六道之外,吴玄安抬眼而望,轻声笑道:“果然好人难做,太好的人……便是恶。”

而另一边,观音菩萨立于冥河之岸,愁眉不展,低声念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却怎也无法平息心中疑念。

“金蝉子的佛性,为何转三世皆成异类?”

回到灵山的观音菩萨,将金蝉子第三世道给众僧听。

众僧眉头紧蹙,心生疑惑,遂以有僧问:“我佛慈悲,这金蝉子三世,皆行乖张之事,明明初意为善,然终归恶果,弟子实难参悟。”

如来微闭双目,于金莲座上缓缓开口:“善恶,不过一念之间。众生所行,皆由心起。心若正,则行皆正;心若偏,则善亦成恶。金蝉子第三世,行于表善,实藏贪妄。为善而图己利,何异于恶?”

众僧于大雷音寺下列听,闻言皆默然。

如来又道:“世人多以外相评是非,殊不知万象皆虚,唯心为实。善非外求,恶亦非命定,皆在一念起处。修行之要,在持本心,去执念,行清净之德。若为功德而行善,实乃贪功;若为涅槃而弃众,实为避难。皆非真佛子之心。”

如来说完看了一眼观音菩萨:“观音尊者,可明悟于心?”

观音低首合掌:“弟子懂了,原来他之错,在于心未清净,执念未除。”

如来拈花微笑,曰:“故我借金蝉子三世轮回,示现众生之惑。以其为镜,照心自明。汝等当以此为戒,慎守本心,方得善果。”

众僧闻之,齐齐合掌,齐声诵佛号,愿修清净之道,广行无私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