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水 作品

分卷阅读404

是不会轻易断货的,那么明日来买也是一样的,不少围拢着的人就散开做自己的事了。

但是也有部分人现在就迫不及待要买到纸回家用,故而店门口不似开始时那般拥挤,但店里却依旧热闹。

赛凡之则是想了想决定进店买些纸再走,过几日他就要上任,这些天需得把家里事情安置好,回家还有不少事情要办,今天既然都来了,那不如就买了吧。

于是他进店买了两刀毛麻纸作为日常使用,眼睛一扫看到旁边成色明显好了不止一个量级的细麻纸,以及一旁黄色的黄麻纸,便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小伙计笑着从身后的书架上取下一本装订好的书籍递给他,“这两种纸虽说是贵了不少,但若要抄书,那这钱可是省不得呢,这是咱店里装订好的书,您瞧瞧,可不比那竹简好用地多?”

赛凡之瞧见小伙计手里那本蓝色封皮的纸质书,眼里染上好奇之色,他放下手里提着的纸,接过书开始翻看。

店里的其他顾客听到动静也忍不住凑了过来吗,一伙人就那么盯着赛凡之翻书。

小伙计忙又将柜台里其余几本给拿了出来,递给了几个明显兴趣强烈的书生。

赛凡之翻开书页之后,映入眼帘就是那一列列整齐的墨字,清晰分明,一页页地翻过去只觉得越看越上头,这可比竹简和绢帛高效太多了!

身边围观的人也都惊奇不已。

这样一小本就能将整部《论语》抄完,若是换成竹简得好几卷,看着也方便许多。

难怪小伙计说抄书最好是要用好点的纸,毕竟他们抄了肯定是要自己留着时时研读、反复观看的,若是那粗糙又不结实的便宜纸,岂不是没怎么看就容易烂掉?

小伙计见店里的士子们齐齐面露意动之色,便又说道,“等年后州牧大人开放了藏书阁,诸位郎君正可以拿上这纸去抄书,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也就咱徐州才有了。”

众人心中齐齐一震,是啊,藏书阁要开的,到时候想想那满楼的藏书可供他们阅读,那该是何等妙事?

若是能将喜爱的书籍抄了回来,装订成册,日后随时阅读,岂不更妙?

有人又问,“这黄纸又是何妙处,怎地比细麻纸还要昂贵?”

小伙计如实道:“郎君有所不知,这黄纸乃是在其上又多了一道程序,也即是,浸了特制的药汁,可以防虫蛀,能保存的时间也更久,咱们徐州官衙里头公文可都是用的这种黄纸。”

连官府都在用这种纸!

那这纸定然是不会差了,不少家境优渥的人当场就买了些回去。

赛凡之也买了几张黄纸,准备回去之后裁了抄上《论语》给自家孩子启蒙,就算这黄纸贵,几张而已他还是买得起的。

至于他自己么,虽然手里还有钱,但他还是准备先省着,藏书阁明年才开,他可以等在开阳安顿下来,多攒一些钱再说。

而墨宝阁既然说是墨宝阁,那自然不会只有一个纸,店里还陈列着不少砚台,还有各种墨锭、毛笔。

有人问起,店掌柜便表示:州牧大人称笔墨纸砚乃文房四宝,他们墨宝阁自然不是只有纸,而是文房四宝皆具。

除此之外铺子里还有一些其他小东西,比如笔洗、笔袋、书签、荷包、折扇等一些小物件,做工精致,颇有雅趣,却是不直接卖,只有购物满一定金额后,参与答题赢取。

这顿时又吸引了不少人,毕竟读书人嘛,实难抗拒一个雅字。

就连赛凡之都购物满一千钱,现场答题又做了首打油诗,赢了个精致的笔袋呢。

这是墨宝阁在开阳开业的第一日,而此后数日,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流通开来之后,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知道了墨宝阁有便宜的纸供给,都欢喜地前去购买,可以说接下来一连半个月,墨宝阁的店里就没空过。

同样的事情在其余郡城发生,不需要刻意宣传,墨宝阁的大名很快就传遍了中原各州。

而纸作为一种书写载体真正意义上获得了广大文人群体的认可,书生们用惯了纸便再难改回竹简和绢帛,不少人感叹,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称真乃实至名归。

182 第 182 章

◎谁是墨宝阁事件最大受害人◎

徐州那边大动作一个接一个的, 周边州郡的人则是大为遗憾,叹息连连。

为何只有幽州、青州、徐州才有墨宝阁,其他几州的读书人也很需要啊!

不少人原本还想着等过了年看看那书院和藏书阁的情况再去徐州的, 现在默默提前了计划,准备早一点过去游学。

毕竟现在距离明年三月那还有好几个月呢,谁知道这期间那几州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他们若是不早点过去, 岂不是错过了许多热闹可以看?

对于这墨宝阁的动作,自然瞒不过其余各州的大诸侯们。

笑话, 且不提大家互相都安插的有探子,就说自己本州内不断有读书人往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