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水 作品

分卷阅读393

若非秦隽下令自己的属下们安心干活不许送礼,只怕这礼物会更多。

秦帆将这些东西一一登记在册,连那些诗赋都制成了册子,呈给了秦隽。

秦隽将册子拿来翻看,里面有真情实意赞颂祝贺的,当然也有很多都是些拍马屁希望借此引起他注意的,其中有些文章写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简直要把秦隽夸上天了,吹得秦隽自己都不敢认。

不过在这一片花团锦簇的文章中,还真叫秦隽挑出来了几个文笔格外好的。

其中一个叫贺曲文的人,文采华茂,才藻富赡,一篇生辰祝贺辞被他给写的气势恢弘,场面宏大而富丽堂皇,若说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花团锦簇,贺曲文这篇就是众花中最艳丽最繁盛的那一朵。

秦隽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虽说他本人并不是很爱这种辞藻华丽的文章,但是也不能否认对方的文采,难保哪天能用上。

还有个赛凡之,他写的几首贺诗格外朗朗上口,用语独到、形容贴切,连没读过书的老百姓听几遍也能领会到诗中意思,偏偏还特别通俗顺畅,顺口溜似的过口难忘。

这样的人可以拉拢过来,以后要打舆论战或者宣传什么东西,就让他写个打油诗啊童谣啊谶言啊在民间宣传造势。

最后是个叫逢宣的人,文章用词质朴,但感染力却极强,短短一篇贺词,将秦隽塑造成了一个历经千难万险,被城中世族、富户集体阻挠刁难,四处碰壁仍然不气馁,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祉的伟大人物。

连秦隽自己看了都忍不住对自己心生爱戴敬仰,更别提性格淳朴且当真被秦隽的一系列政策造福过的百姓们了。

在秦顺等舆论* 组的放任纵容之下,如今逢宣的文章在徐州传播极广,文辞动人,催人泪下,引得无数百姓对秦隽那叫一个感激涕零、拥护爱戴,据说雕长生牌的木匠那里生意都排到明年了。

不过也产生了一点其他的后果,那就是有不少百姓对文章中的“反派”心生愤恨,居然偷偷往世家的府邸里丢烂菜叶和臭鸡蛋。

更有游侠儿一刀斩断林氏府邸门口的抱鼓石,放话说再敢对州牧大人不敬,这刀斩的就是某些人的脑袋。

林家主来找秦隽哭惨那日,一张老脸简直比地里的苦瓜还要皱。

秦隽得知之后一时间哭笑不得,连忙让人将逢宣和那个叫连柯的游侠儿给找来。

他们两个这下可是得罪了徐州世族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现在有秦隽压着他们不敢翻什么风浪,但是以他们的底蕴,要报复他们两个人还是容易的。

逢宣此人绝对是个人才,他那笔杆子有刀戈之利,要是再跟赛凡之简单配合,简直是舆论界的生化武器。

秦隽既然遇上了,那就必须得拉拢来。

至于连柯,此人的生平秦隽不太清楚,但是对方是为他出头才引了风波,他总不能不管任他被徐州世族报复。

还是先找来看看吧。

再有就是那些佃农送来的一袋粮食,当天中午秦隽就让人用这袋米做了顿饭然后一粒不落地吃完了。

秦隽本人对食物的口感并不是很敏锐,只有闲的时候才会琢磨一二新吃法,平时一般是有什么吃什么。

他吃不出这袋米和谢璟特意让人送来的很贵的珍珠米有什么不同。

但是转念一想,他们送来的都是自认为最好的东西,真心本就没有区别。

还有那些布坊送来的自家最好的一匹布,秦隽到库房看了一眼,顿时被那满库的华光云彩给镇得说不出话来。

倒是跟过来看的徐靖和谢璟二人,这么多日来第一次达成共识,彼此对视一眼就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时不时往秦隽身上瞄两眼,灵感似乎得到了空前的迸发。

这让秦隽想起了冠礼那天自己反反复复换衣服的可怕经历。

他很感动,但是又不那么敢动。

最后就是那些堆了整整四个库房、价值珍贵的礼物,秦隽对此表示相当满意,甚至想再过一次生日,毕竟这可是无本的买卖。

……

琅琊郡东边的一处名为陶杨村的小村子,这里居住的村民都有些特殊。

他们本是陶杨村的普通百姓,但是多年前梁家看中了这块地,又恰逢那年收成不好,村民们日子苦,被人一怂恿就低价卖了自家的田地,最后自己成了租地过活的佃农,后来被主家分散着送去了其他的田庄,背井离乡,日子越发困苦而看不到希望。

直到几个月前州牧大人派人收回了世家的田庄,连带着他们这些佃农也跟着收回来了,州牧大人没有为难他们,反而是让人送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陶杨村,还重新给他们分了田地。

陶杨村的村民们有了自己的田地之后日子格外有盼头,每日都精心地打理着自家的田地。

这日,村民们如往常一样从地里回来,然而走到村子边上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气,又香又甜,勾得脑子都晕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