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8
上了桌子上的糕点,连素来讲究仪态姿容的谢莘和谢瑚都没忍住以袖遮面吃了几块。
秦隽看他们一个个似乎都很饿的样子,也没有寒暄什么直接就让人上菜了。
吃饱喝足之后众人总算精神了,开始你来我往地交流,秦隽又让人给他们上了茶,解解腻。
崔信捧着茶盏很是满足,“主公,你府上的厨子真是越发了不得了,离开了他们,我这段时间在青州吃饭都吃不香了,还有这茶,当真是清新解腻,回味留甘,好东西啊!”
其余人也跟着附和,有的一开始就觉得清香扑鼻很是喜爱,有的是本来尝不惯入口的淡淡清苦味,但是喝过之后觉得很是解腻,唇齿留香,便也忍不住跟着夸。
秦隽大方地让人给他们每人装了一盒回去。
徐氏商行在南方包了个小山头养茶树,但是这不是才刚起步嘛,现在秦隽喝到的都是费心寻来的野茶树,所以量不多。
但即使量不多,供给这十来个人还是够的,喝茶提神醒脑,对他们这些要加班的打工人,自然是不能吝惜这点茶叶。
171 第 171 章
◎佃农分田重建村子,众人争抢邺城纸贵◎
又过了几日, 徐州纺织发展协会正式成立,宣告徐州大小商户、作坊皆可加入其中。
入会后大小商户可以在其中互相沟通,交流经验, 小商户不仅可以借协会的关系拉到生意,若是有技术出众之处还可以申请协会扶持等。
总而言之对于这个协会对于徐州小商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故而协会筹备阶段有不少商户闻到风声都纷纷激动不已, 一等协会落地就迫不及待申请加入了。
彭城东门紧邻泗水河道, 南来北往的商人从此经过或在此转道,数不清的商船在此装卸货物而后驶向天南海北, 如今纺织协会的成立使得彭城更是热闹加倍。
徐州各地的商户亲自赶来加入协会,而途径的商人则是要留下凑一凑热闹,顺便将商会的事情记下来,显而易见日后要是有生意也会优先从协会这边找合作。
毕竟原本所谓的内部商会也只不过是世族内部,只有少数大商人才会加入其中,而且是没有实际的落点,但是这个纺织协会却是实实在在的一座大楼。
彭城内铜冠大街拐角处正有一座三层高的商铺, 铺面极大,装修也是极为大气, 还带有好几间后院,原本是彭城王名下的一座布庄, 经营不善, 已经是多年没什么盈利了。
彭城王本来是准备卖掉它,但是还没来得及卖秦隽就打过来了, 彭城王的大部分家业都被秦隽给收走了,自然也就包括这间铺子。
考虑到纺织协会需要建一个办事大楼, 秦隽就把这间铺子划给协会了, 简单翻修过后, 便挂上了纺织发展协会的牌匾。
百姓们都挤在铜冠大街两头看热闹,来来往往的商人们穿着华丽的绫罗锦衣进进出出,纺织协会的正式落地,没有什么奇特的大场面,但是本身自带的话题性就已经让它足够热闹。
罗叙和一干下属忙得脚不沾地,裴羽仙等人也都跟着帮忙,不过即使忙的头秃,瞧见门口人头攒动的热闹状,众人还是感觉心里十分满足。
因着协会在彭城,所以秦隽没有去现场,不过这种鱼龙混杂、易生事端的场景陆舟和亲卫们也不建议他去,毕竟秦隽现在身上的仇恨值可不低,早不是以前的幽州小透明了。
而秦隽就坐在府上看彭城那边传来的线报便足以了解情况了。
……
又过了半个月,徐州大小世族交上来或收上来的田地彻底清点完成,但是后续的工作还要更加复杂一些。
那就是这些田地里的佃农。
这些佃农大多都是原本就在这些土地上耕作生存的普通老百姓,只是在世家大族如此这般一顿操作之下,土地成了世族的土地。
他们反而要以高额的租金租赁原属于自己的土地,田里的收成更是七八成都要上交,自己所能保留的部分仅能供给一家老小温饱,卖地时对方说得攒钱赎回成了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梦想。
秦隽和钟睦等人开会商议了许久,最终决定将这些百姓回归自由,重新安排建村落户,分配田地。
具体的事情还是交给钟睦去做,毕竟这些田地主要是他在清点,他比较熟悉情况,做起来也比较方便。
佃农们原已经心生麻木,早年为了一两银、一袋米、一碗粥等将家中田地卖掉,自此一家老小寄人篱下,丰收与否都与他们无甚干系,反正他们能得到的就那么点勉强维持温饱的东西。
醒悟后便是日日夜夜的懊悔,但是再懊悔也是无用了。
官兵来将田地从世族那里收走的时候,他们作为田庄里的佃农,也一并被收走,只是他们心里其实没有太多的认知,在他们的心里不过是又换了个主家。
除了暗暗祈祷官府的租赁抽成能少一点,其他的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