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水 作品

分卷阅读274

到琅琊世族和一些读书人常常聚集的文社。

街头一片冷清寥落之际,开阳城东市一处雅舍里,几个穿着朴素的读书人正窝在一起, 围着大堂中央的暖炉取暖。

如今正值年节,离得近的都回去过年了,他们羁旅在此, 要么是家乡太远, 要么是盘缠不足,好在这家的老板是个心善的, 允许他们在此过冬。

然而这年节才勉强过去没几日,江河都未解冻,天地间仍是一片寒冷的时候,这开阳城突如其然地……换了主人。

全城上下都戒严,人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他们这些读书人,面面相觑之下又窝回了雅舍炉子旁。

“这是个什么事啊?我还想着赶在上元节之前去彭城呢, 那边的灯市最是热闹!”

“莫提什么上元灯市了,我只觉得, 这世道怕是又要变了。”

其中一个布衣书生苦笑道,“各州之间虽有摩擦, 但极少大动干戈, 这次秦隽来势汹汹,连下琅琊十三城, 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听闻年前时陛下曾诏百官入京祭天改元,如今年节已过, 也该返程, 可秦隽带兵攻来, 为何曹州牧始终未曾露面,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细细想来,有诸多可疑之处,既是入京参加祭天大典,为何秦隽身边带了这样多人,听闻足有上万大军——”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几个书生面面相觑,话到嘴边猛地挺住,愣了一秒后,靠近门的年轻人起身开门。

屋内人只隐隐约约听到他和门外人交谈了几句,门又嘎吱一声关上。

书生恍恍惚惚地回来坐下,手里还拿着一卷薄绸。

“怎么了?”

身边人推了推他的肩膀。

“无事。”

书生回过神,“是洒扫的刘娘子,来给我们送请帖的。”

“请帖?谁递来的?”

“不是,这时候还能递请帖,还能是什么人?”

书生将薄绸递给了一众友人,面露激动之色,“是官衙递来的!是秦大人递来的帖子啊!”

“什么!”

屋内一片惊呼,众人盯着那块布帛的眼神狂热许多。

同样的情景还在城里其他几个读书人常常聚集的地方发生。

而城中几个世族也收到了秦隽的请帖。

何家是琅琊国大族,在整个大周那也是有名有姓的世家,族中更是有不少人在朝为官,比如九卿之一的光禄勋何荃就是何氏子弟,所以在开阳,何氏素来是极高傲的。

以前曹津在的时候,对于这些世族也都是礼遇的,毕竟这时节读书人少,世族同气连枝,垄断七成以上的教育资源,得罪了他们没有好处。

如今这头顶主事者唰得换了人,何氏家主倒也不是没有慌,但也只是一瞬间。

毕竟只要不是陈起那一类不讲究的,其余的人,只要想在这开阳立稳脚跟,就得捧着他们何氏!

所以说收到秦隽送来的请帖时,何家主并没有太意外。

“明日碧水楼设宴,父亲,秦隽这是想拉拢我们?”

何家主的长子何叡接过请帖看过,看向端坐在一边自斟自饮的何家主。

何家主:“他初入琅琊,想在此立稳脚跟,自然要先拉拢我们,不止我们,林氏、梁氏、唐氏、鲁氏,想必他都有接触。”

“那我们?”

何家主一手捋了捋胡须,“自然要去,秦隽乃幽州州牧,手握重兵,这个面子我们不能不给,但是也仅仅是赴宴,更多的却是没有了。”

毕竟洛阳的情况尚未可知,纵然是曹津,他们何氏也只是以礼相待,谁知道秦隽能在此待多久,面子上过得去即可,没必要太在意。

何叡了然地点点头,“父亲说的是,那明日,孩儿便去一趟碧水楼吧。”

次日中午,碧水楼前也算是车来车往。

不少世家子穿着厚实华贵的皮裘,手里捧着暖炉,走入了碧水楼。

秦隽举着个望远镜站在碧水楼二楼一侧往下看,身后跟着钟睦和卫琅,以及脸上包着纱布的易禾。

卫琅瞧着这些赴宴的世家公子,一个个锦帽貂裘,神态高傲,甚至有几个过分的,臂弯里还搂着美人。

“他们压根没有把主公的请帖放在心上。”

钟睦倒并不意外:“这些世族,自诩身份尊贵,骨子里就是瞧不起人的。”

即便主公占据幽、凉二州,即便主公现在大军围城,在这些世族眼里,主公也是个寒门出身,要看重但不必太看重。

不过若是主公公开自己是谢氏公子的身份,认祖归宗,那他们对主公的态度,就又要变上一变了。

易禾露出的一只眼睛很清澈,但是看着下边时却杀意凛凛,“不如……”

“不必!”

秦隽抬手止住他们的话,神色淡淡地收回望远镜,“本也没对他们报什么期望。”

他明白这些世族之所以让家里子弟来一趟,不过是面子上过得去,不想和自己撕破脸。

但秦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