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7
难道不知道朝廷现在有多难,陛下现在有多么难过?大周危难之际,我们要是不帮陛下,还* 有谁能帮陛下?难道要亲眼看着大周覆灭于乱臣贼子之下,那我们死后如何有脸去见先帝!”
卫琅冷着脸不说话。
卫严继续训斥道,“祖父和你一众叔叔爷爷悉心筹划送你做司州州牧,就是想要为陛下分忧!可你呢,你在司州做什么?你不招兵买马,不思拉拢人心,反而带着那些平民百姓种地,重建房屋,那有什么用?”
“是,祖父知道你心怀百姓,祖父又何尝不是呢?可是你要知道孰轻孰重!你所做的那些,皆是小计,江山社稷,方为大计啊!唯有除去乱臣贼子,保大周江山安稳,那些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啊!这点小道理都看不懂,祖父这些年真是白教养你了!”
卫琅有些麻木地听着祖父的训斥,一句话都不想说。
因为无论掏心掏肺说多少话,祖父都不会听他的。
当然他不说话,在卫严的眼里正是听话的表现,卫严训斥够了,终于喝了口茶,满意的看他。
“明天你再邀请他,再劝一劝,你们是好友,总不可能一点用没有,那孩子是个人才,你也不想他走上歪路留下千古骂名吧?”
卫琅抬头看他,声音沙哑,虚弱又疲惫,“我不会再去劝他,而且他的态度,祖父当时不是在隔壁听得一清二楚吗?”
114 第114章
◎“弱势者”联盟草台初立,塑料盟友共商大计◎
“你!你这孩子!”
卫严忍不住有些生气, 他的确有些不放心,所以卫琅宴请秦隽的时候他就在一道屏风之隔悄悄听着。
秦隽的话,他当然也听到了。
只是卫严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也没有把秦隽坚决的态度放在心上。
就像是秦隽所说的那样,他已经七十岁了,从没落家族的旁支子弟一步步变成如今的朝中元老, 他经历过的事情太多太多, 可以理解年轻人的冲动和热血,但是他也年轻过, 所以清楚一腔热血在现实面前不值一文。
卫严想着,不容置喙道,“待会儿你便再下一请帖,邀他明日来府上一叙,老夫亲自劝他,秦隽是个聪明的年轻人,只要把道理和利害关系跟他讲明白了, 我相信他会作出正确的决定。”
卫琅目露痛苦,“我绝不会如此!”
卫严沉下脸, 苍老的声音里透着愠怒,“瑾弘, 你非要让祖父失望吗?”
“是祖父让我失望……”
卫琅颤抖着嘴唇, 声音沙哑,“幼时祖父为农官, 抱着我在林县的乡下走访,劝课农桑, 千方百计为民解忧, 如今却说无用, 祖父曾经教导我,我们读书做官,要为民谋福祉,绝不可做那不知民间疾苦的无用官员,如今祖父身居高位,为当朝司农,昔年言语,早已忘干净了吧? ”
“孙儿素来敬仰祖父,从不违逆祖父的命令,可如今纵被指不孝不忠,孙儿依旧要问,当今陛下值得吗?”
卫严闻言瞳孔放大,身子一歪几欲倒下,但是很快,他就稳住了心神。
他眼神复杂的看了卫琅一眼,语气渐渐坚定,“够了!为人臣子,如何能置喙君主是非?瑾弘,你这些年的书,白读了罢!”
“来人,把公子带去祠堂!没有老夫的允许,谁也不能放他出祠堂一步!”
几个仆从上前低着头道,“公子,请吧。”
卫琅眼含失望,知道祖父一下令,此时再无转圜余地,他也不再多说,转身便往祠堂走去。
他有些赌气地想,事已至此,他也认命了,先帝对祖父有提拔赏识之恩,祖父要为大周效死,他为人子孙又能如何?索性这条命生在卫氏养在卫氏,日后事不成,便陪祖父一同死了罢了。
……
秦隽说做就做,不出半日,各路诸侯都收到了消息,孙吉要在祭天大典当日围城剿灭他们所有人。
洛阳城中愈发风起云涌。
而密信也八百里加急送往渤海,韩锐收到消息立即点兵星夜兼程往洛阳而来。
秦隽不知道其他人会怎么做,却知道若有机会,他们一定很愿意做那黄雀,趁乱把对手们斩杀在洛阳。
因为秦隽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明知洛阳局势混乱也要留下。
至于危险……成大事哪里有不冒险的,纵然幽州离洛阳太远,即使他吃不下豫州,可是若能把那几个难缠的对手给趁乱除掉,那就是赚了。
秦隽翻看着密信,若有所思。
若想要稳一点,他或许应该找个盟友联合。
次日一早,秦隽乘坐马车去了洛阳城郊一座园子里。
冬季肃杀,百花凋谢,园中早已不复春日光景,小湖水位下降了一大截,露出了近岸斑驳的干枯水草,假山上淙淙流下的泉水也已经干涸。
山石上几株松树枝叶掩映着一座小亭,秦隽走在园中小路上遥遥瞧见亭中几人对坐煮酒,一副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