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水 作品

分卷阅读219

日上午, 秦隽坐上马车,走上了前往洛阳的路。

队伍出发,走出数百米后, 秦隽一手轻轻撩起车帘,看向远处笼罩在冬日雾气里的庄园,师父果然没有出来送他。

“公子。”

陆舟骑着马走到近前, 神色微微有些担忧。

他不知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虽然公子说是和燕老昨夜告别过了,说好了今日不必相送, 但是陆舟依稀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主要是公子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

秦隽摇摇头,“无事。”

只是觉得时间过得真快啊。

师父愿意为他这个不孝徒弟走出一步,可是心却依然困在从前。

七八日后,秦隽带人走到了荆州边境,将要入豫州境内。

亲兵传讯,“禀大人,荆州的杨大人队伍就在前方, 这是斥候传来的信。”

荆州牧杨宽杨子宥?

秦隽点了点头,陆舟便接过亲兵递过来的一只锦囊。

陆舟看过没有问题, 就递给了秦隽,“公子, 杨子宥想要与我们结伴同行。”

秦隽一目十行看完, 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麻烦。”

马上就进豫州了,要不了几天就能到洛阳, 有什么同行的必要吗?

但是他的确也不能直接拒绝了,一来是他和杨宽并没有发生什么矛盾, 不能太生硬地拒绝, 二来是他师父等都在武陵住着呢, 这可是杨宽的地盘。

虽说杨宽是一代枭雄,又自恃皇亲身份,应该不会做祸及家眷这种没品的事情,但是这种事谁能打包票?

所以秦隽坐在那酝酿了一会儿,还是得压着心烦去应付杨宽。

“告诉杨子宥,本官同意了。”

很快,两个车队就汇聚到了一起,但是双方虽然表面和气,实则互相心有防备。

秦隽的亲兵和亲卫们把秦隽的马车围得严严实实,当然杨宽也是如此。

两个队伍一前一后地走着,走在前面的自然是杨宽的车队。

毕竟秦隽入官场才一年,但是杨宽却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官,半截身子都要入土了,按礼法也该秦隽礼让对方。

所以秦隽主动提出退让,这种无用的排名没什么好争的,杨宽也坦然接受。

傍晚的时候,队伍走到了汝南郡。

看到前方隐隐绰绰的暖色灯光,斥候探查过后禀告是一间驿站。

杨宽和秦隽都下令让军队在驿站附近驻扎,他们则是带了部分护卫去驿站中歇息。

毕竟这时候的路面大多是泥路崎岖不平,马车的车轮又没什么缓冲物,颠簸地很,即便是走的官道也不太舒适。

秦隽这样的年轻人都不太能接受,时不时就需要下来缓一会儿,花甲之年的杨宽就更是如此了。

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杨宽整个人神色都有些颓靡不振,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仪态,笑容满面地对秦隽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驿站的掌柜一瞧就知道这二位都不像是普通人,怕是大有来头,战战兢兢凑上来问他们有什么吩咐。

秦隽摆摆手,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事情。

杨宽则是要了一壶热酒。

掌柜把酒端上来便识趣地离开了,躲在柜台后面努力地缩减存在感。

杨宽须发斑白,用玉冠束得一丝不苟,虽然年老,但眼睛却很深邃不显浑浊。

他不先与秦隽打招呼,反而率先看向陆舟,神色怀念。

“数年不见,翌航越发英姿不凡,昔日你领兵除荆州匪患,何等威武,叫老夫如今还念念不忘啊。”

陆舟微微蹙眉,没有理他。

这老头故意挑拨离间,来者不善。

杨宽又一脸慈和看向秦隽,“英雄出少年,阿隽年纪轻轻就身居州牧之位,倒是叫老夫脸红了,不过翌航这样的人才只做一个护卫,这未免大材小用,阿隽这做法未免欠妥。”

陆舟眼神一冷,手下意识按在了刀上。

他好不容易才说服公子不外派,随侍左右,这老头在这里指指点点,不如暗鲨掉。

秦隽拍了拍陆舟的肩,神色微妙。

真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人,他们很熟吗?上来就叫阿隽,还指点起他来了!

还以为能和这老头好好说话,看情况怕是连表面和平都做不到。

“杨大人如此挂念我家翌航,莫不是荆州实在挑不出好的武将了?哎呀,我记得刘将军和吕将军都是良将啊,杨大人连他们都看不上吗?”

挑拨离间,谁不会似的。

杨宽还想说什么,他身边的一个文士咳了咳,额头冒汗,疯狂眨眼睛。

杨宽皱了皱眉,话锋一转,忽然柔和了起来。

“阿隽如此幽默,不愧是燕老的关门弟子,去年在洛阳的时候我还让人给你送信想把你拉拢到荆州呢。”

秦隽也跟着笑,“原来是拉拢信呐,杨大人不说我都没看出来,还以为是威胁呢,吓得我连夜跑去渔阳。”

杨宽不说他还想不起来呢,所谓的送了信拉拢他,指得就是以施舍般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