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水 作品

分卷阅读10

子倒是会赶时间啊!

美美饱餐一顿,秦隽舒服的伸了伸懒腰,一起吃顿饭大家也是熟人了,他也懒得在赵玄跟前端个文绉绉的叔父架子了。

大侄子也只是表面瞧着优雅,闻到香味了想都不想就来蹭饭,兵痞子里混大的人,虽然爱看书养了一身斯文气,但那脸皮可一点也不薄,心黑的很呢!

吃饭的时候表面矜持,实际上那筷子可一点也不慢的,秦隽都险些抢不过他!

一顿美餐,赵玄坐着歇息了片刻,就向秦隽打听起菜谱,秦隽大方表示明日让陆舟整理了给他。

赵玄心满意足离开,伴着晚风向自己的书房走去,对秦隽这个便宜叔父有了新的印象。

外表出众,生的霞姿月韵,加上年纪小,让人难起防备之心,实则性格顽劣,喜欢捉弄人,但是人品目前看来还行,而且心思敏锐,很有奇思妙想。

其他的,再看看吧。

第二天秦隽就骑马跟着赵玄去城外的赵家祖坟祭奠,到了之后只有赵玄带着秦隽和赵津进去,其他人都在墓园外等着。

秦隽将千里迢迢带来的一坛酒放在了赵老将军碑前,又从怀里取出一卷封好的帛书,虔诚又认真的行了一礼,“晚辈秦隽,奉师命来,为前辈奉上半坛隆丰三年的老糟烧,暂做告别,家师有言:他日黄泉再见,开怀共饮!”

不谈身份,不论功名,只以老友身份,再共饮一坛老酒。

说完,秦隽将酒倾倒于墓前,帛书则连同祭奠的纸钱一起烧掉。

回城的路上,秦隽漫不经心看着碧蓝的天空,思绪逐渐飘远。

老将军年近花甲,戎马一生,守在凉州荒芜之地数十年,为大周打退过无数次入侵的胡人,到了晚年,没有牺牲在战场,反倒是死在一群谄媚阴暗的宦官手里。

大周三百年江山,气数已尽!

……

祭奠完赵老将军,秦隽此行的任务便是完成了。

至于赵玄如何应对各方招揽,这种事情,他自己不提,秦隽总不能硬凑上去揭他底,那多冒昧啊!

大侄子瞧着挺聪明一人,见缝插针薅羊毛玩的贼溜,这点小事应该不在话下。

秦隽这么一想,就觉得反正事情已经办完,也没啥必要继续留在河间了,不如收拾收拾东西去其他地方转转。

谁知要走到河间郡城时,赵玄居然主动开口了,“叔父昨日说,如果赵府有什么为难之事,愿意伸出援手?”

秦隽惊讶转头看他,点头承认,“当然,贤侄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理。”

赵玄说:“祖父下葬不久,朝中就陆续来人要赵府表态,祖父因此而死,我无论如何不能屈服,污了赵氏门楣。此事,不知您有何高见?”

秦隽没想到赵玄会突然朝他开口,不过对方既然问了,他自然不会缄默不言。

要他说呢,这事其实也不难。

“依我之见呢,贤侄只要回凉州重掌兵权,到时候自然海阔天空。”

毕竟他家里几代戍边的功劳摆着,父亲战死沙场,祖父又蒙冤在前,他只要态度再强硬一些,拥兵自重又如何?人家亲人都遭难了,想给自己上重保险多合理呀!

纵然是朝廷也无法在道义上指责他什么!

赵玄是个聪明人,秦隽一说他就明白了事情的突破口,但如何操作是个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赵玄沉思,“我如今守孝在家,恐怕难以回凉州掌兵。”

本来守孝在家要解除身上官职,但本朝守孝制度规定武将守孝不去职,百日卒哭,仪同虞祭,也就是守满一百日便要回去做事,所以赵玄身上的官职一直在。

一百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凉州刺史人选未定,赵玄作为副将,威望又高,就是最高头目,继祖父之职本是理所当然之事。

可关键是,朝廷里很多势力不愿让赵玄回凉州,他们想拉拢赵玄向天下人表态,向五万凉州军表态,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将凉州视作囊中之物,并为此争斗不休。

好不容易赵谆死了,凉州刺史空悬,若是赵玄孝期满回去掌兵他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尤其是宦官害死了赵谆,更不会允许赵玄重新掌权,不斩尽杀绝已经是被舆论所迫了。

现在之所以各方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因为赵玄尚在孝期,朝中势力为赢得好名声争相去拉拢他,如果赵玄孝期将满还未表态,谁都不会看着他起来,赵玄大概率会英年早逝。

所以赵谆回凉州一事,难上加难!

秦隽微微蹙眉,“要促成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回城的路上两人都没有再说话,都在默默思考着可以利用的各方势力有哪些,他们必须要考虑到朝堂每一个部分,在他们的博弈中寻到生机。

还未走到城门口,秦隽隐隐听到了哭喊的声音,伴随着悲痛的叱骂声,一片嘈杂,乱象横生,好像发生了什么事。

秦隽和赵玄对视一眼,连忙策马往城中赶去。

远远的就见一大群